21、砂仁、白豆蔻
相同点:
均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虚气滞证。
不同点:
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
白豆蔻则多用于湿温初起。
22、茯苓与薏苡仁
相同点:
均能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用治水湿内停诸证及脾虚证。
不同点:
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湿热,并能除痹、消肿排脓,还可治疗风湿痹证,以及肺痈、肠痈等。
茯苓性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23、车前子与滑石
相同点:
均可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淋漓不畅。
不同点:
车前子还可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暑湿泻泄,目赤肿痛,目视昏花等。
滑石清热解暑、收湿敛疮,可用于暑热烦渴、湿温初起,湿疮、湿疹、痱子等。
24、干姜和生姜
相同点:
均能温中散寒,温肺止咳,同治胃寒呕吐、冷痛及肺寒咳喘。
相同之异点:
干姜温里散寒力强,偏于温肺散寒而化饮。生姜长于温胃止呕,尤善治胃寒呕吐。
不同点:
干姜能回阳通脉,治疗亡阳证。
生姜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25、附子与肉桂
相同点:
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
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
26、附子和干姜
相同点:
均能温肺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脾胃有寒泻泄。
不同点:
附子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及风寒湿痹证。
干姜回阳救逆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伏肺证。
27、陈皮与青皮
相同点:
均能行气消滞,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不同点:
陈皮性较平和,主理脾肺气滞,并能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及湿痰、寒痰壅肺之咳嗽、胸闷等证;
青皮善于疏肝破气,常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癥瘕积聚等证。
28、木香、香附、乌药
相同点:
均能行气止痛,可治气滞腹痛。
不同点:
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兼消食健胃,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痢疾里急后重等证;
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多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乌药长于散寒止痛、温肾,多用于治寒凝气滞而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寒疝腹痛以及肾阳不足而致的小便频数与遗尿。
29、小蓟与大蓟
相同点:
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小蓟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大蓟又兼散瘀,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特别是吐血、咯血及崩漏。
30、白茅根和芦根
相同点:
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
不同点:
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31、三七、茜草与蒲黄
相同点:
均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之出血证。
不同点:
三七:止血之主药,伤科之要药。用于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茜草:长于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用于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
蒲黄:长于止血,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化瘀而治瘀血所致心腹疼痛,产后腹痛及痛经等。利尿而治血淋涩痛。
32、郁金与姜黄
相同点:
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证。
不同点:
郁金苦寒,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利胆通黄,清心解郁,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
姜黄温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33、川芎与丹参
相同点:
均能活血祛瘀,用于各种血瘀证。
不同点:
川芎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用于血瘀气滞的诸痛证。能祛风止痛,善上行头目,为头痛、风湿痹痛要药。
丹参寒凉,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除烦安神,治热扰心神之失眠。
34、红花与桃仁
相同点:
均有活血祛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
桃仁:破瘀生新为长适用于下焦瘀血,且寒热均可;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祛瘀力弱,长于通利血脉,常用于血脉瘀滞之证,又有活血化滞消斑作用,用治斑疹色暗等。
35、半夏与天南星
相同点:
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以及毒蛇咬伤。
不同点:
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
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36、川贝母与浙贝母
相同点:
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
不同点:
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黄黏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两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37、苦杏仁与紫苏子
相同点:
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
苦杏仁长于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
紫苏子润降,长于降气兼能化痰,故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
38、苦杏仁与桃仁
相同点:
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
苦杏仁二者作用均较强,桃仁稍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诸痛及妇女经闭。
39、葶苈子与桑白皮
相同点:
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
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40、朱砂与磁石
相同点:
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惊厥抽搐等。
不同点:
朱砂还用于疮疡肿毒,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姐毒的功效。
磁石尚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