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执业中药师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8)

1.临床见到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润,脉细弱,应诊断为

A.肝肾阴虚

B.肺脾两虚

C.脾肾阳虚

D.肝肾阴虚

E.心肺气虚

2.治疗血虚证的代表方剂

A.血府逐瘀汤

B.清营汤

C.温经汤

D.补阳还五汤

E.四物汤

3.提示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是

A.自汗

B.战汗

C.盗汗

D.头汗

E.冷汗

4.观察苔色可以推断

A.病邪的轻重

B.疾病的性质

C.病情的进退

D.津液的变化

E.机体的邪正虚实

5.益母草膏的功能是

A.疏肝清热

B.活血调经

C.健脾益气

D.散风清热

E.补肾益气

6.下列属于阴邪的是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疠气

E.火邪

7.大便难解,多见于产后、手术后和体虚之人的津亏血燥便秘可用

A.六磨汤

B.半硫丸

C.附桂八味丸

D.润肠丸

E.麻子仁丸

8.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的应用原理

A.葡萄糖氧化酶法

B.温度传感器原理

C.生物传感器原理

D.柯氏音法

E.以上都不是

9、.中毒较缓慢,可能有蓄积作用,中毒时肾脏发生普遍性破坏

A.苛辣性毒素

B.蟾酥毒素

C.乌头碱

D.番木鳖碱

E.马兜铃酸

10.饮片的水分严格控制在

A.7%~9%

B.9%~11%

C.11%~13%

D.9%~13%

E.7%~15%

1、解题思路正确答案:C

临床见到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润,脉细弱为脾肾阳虚。气短懒言,身体倦怠,便溏是脾阳虚的见症。畏寒肢冷,五更泄泻则是肾阳虚的见症。舌淡,苔白润,脉细弱,均为阳虚的征象。

2、解题思路正确答案:E

治疗血虚证的代表方剂四物汤,具有补血的作用。

3、解题思路正确答案:B

先见全身战栗,几经挣扎,而继之汗出的为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4、解题思路正确答案:B

观察苔色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观察舌苔厚薄,可以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察舌苔的润燥,可以了解津液的变化情况;观察舌苔的有根、无根对辨机体的邪正虚实、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

5、解题思路正确答案:B

益母草膏的功能是活血调经。

6、解题思路正确答案:C

六淫邪气中属于阴邪的有:寒邪和湿邪。属于阳邪的是风邪、暑邪、火邪

7、解题思路正确答案:D

大便难解,一般身无他病,多见于手术后、产后和体虚之人,属津亏血燥,可用润肠丸。

8、解题思路正确答案:C

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是基于生物传感器原理。柯氏膏法是指使用水银血压计加听诊器来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传统的血糖分析仪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与生化仪结合法。

9、解题思路正确答案:E

马兜铃酸中毒较缓慢,可能有蓄积作用,达中毒剂量时,机体内脏发生毛细管病变,有出血灶形成并水肿,肾脏发生普遍性破坏,属肾小管坏死型。

10、解题思路正确答案:D

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截面积增加与外界空气接触面扩大,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也增多,因此饮片的水分严格控制在9%~13%之间,且须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容器贮存。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4.8)

1、治疗肺痈宜选用的药

A、败酱草

B、穿心莲

C、芦根

D、知母

E、玄参

2、以下关于夏枯草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B、主清泄散郁,略益血养肝

C、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D、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E、治疗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3、关于天花粉,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善清肺胃之热,生津液,孕妇常用

B、既润肺燥;又消肿排脓

C、治疗肺热咳嗽,燥咳痰粘,咳痰带血

D、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E、治疗黄疽,热淋,血淋

4、治疗瘰疬痰核宜选

A、连翘

B、夏枯草

C、玄参

D、射干

E、牛黄

5、肝阳眩晕选用

A、鱼腥草

B、桑叶

C、菊花

D、淡竹叶

E、夏枯草

6、肺热咳喘选用

A、石膏

B、黄芩

C、射干

D、穿心莲

E、生姜

7、肺热燥咳选用

A、黄芩

B、桑叶

C、知母

D、天花粉

E、黄柏

8、治疗热病伤阴,阴虚发热宜选

A、知母

B、牡丹皮

C、玄参

D、生地

E、黄柏

9、善清肺胃之热宜选

A、夏枯草

B、天花粉

C、芦根

D、石膏

E、菊花

10、消肿排脓,治痈肿疮疡宜选

A、知母

B、白芷

C、防风

D、柴胡

E、天花粉

1、

ABC

治疗肺痈宜选用的药:败酱草、穿心莲、芦根,还有连翘、金银花、鱼腥草、金荞麦。

2、

ABCDE

夏枯草

本品苦辛而寒,专入肝胆,主清泄散郁,略益血养肝。既善清肝火而明目,又善散郁结而消肿,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3、

AE

天花粉

本品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并兼行散,入肺、胃经,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既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液、润肺燥,又能消肿痛、排疮脓而疗疮治伤。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本品性寒而润,故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孕妇忌服。反乌头,不宜与乌头、草乌、附子同用。

4、

ABCDE

治疗瘰疬痰核宜选:连翘、夏枯草、玄参、射干、牛黄外,还有其他章节内的京大戟、红大戟、穿山甲。

5、

BCE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4)血热吐衄。

菊花

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泄,甘而略兼益阴,疏散清降并能。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入肝经,善泄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主治风热、肝热、热毒所致诸疾。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夏枯草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6、

ABCD

肺热咳喘选用:石膏、黄芩、射干、穿心莲外,还有其他章节的石韦、侧柏叶、川贝母、浙贝母、海浮石。

7、

BCD

肺热燥咳选用:桑叶、知母、天花粉。

8、

ABCDE

治疗热病伤阴,阴虚发热宜选:知母、玄参、生地黄、黄柏、牡丹皮。

9、

BCD

善清肺胃之热宜选:天花粉、芦根、石膏。

10、

BE

白芷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天花粉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4.8)

1、A.麻黄汤

B.桑白皮汤

C.金匮肾气丸

D.百合固金汤

E.清金化痰汤

1、症见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可选用

2、证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可选用

3、症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可选用

2、A.疏肝解郁

B.滋阴养血

C.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D.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E.补肾纳气

1、患者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应选择治法是

2、阴血亏虚导致不寐的施治是

3、A.风寒感冒

B.阴虚感冒

C.暑湿感冒

D.气虚感冒

E.风热感冒

1、银翘散适用于

2、荆防败毒散适用于

4、A.风热犯表

B.胃肠湿热

C.肺经风热

D.热毒蕴结

E.暑热浸淫

1、瘾疹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证属

2、风团大片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数。证属

3、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证属

5、A.寒滞肝经

B.气滞血瘀

C.阴虚火旺

D.脾肾虚损

E.肝经郁热

1、属于月经后期的原因有

2、月经先期,多因

6、A.肾虚血少

B.脾虚气滞

C.肝郁血虚

D.气滞血瘀

E.阳虚内寒

1、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证属

2、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证属

1、

A

风寒闭肺

[症状]喘咳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稀薄而带泡沫,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剂应用]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合华盖散(麻黄、杏仁、桑白皮、紫苏子、茯苓、陈皮)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桂龙咳喘宁胶囊。

B

痰热郁肺

[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剂应用]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子)加减。

[中成药选用]清气化痰丸、蛇胆川贝枇杷膏、清肺抑火丸。

C

肾不纳气

[症状]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补肾纳气。

[方剂应用]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合参蛤散(蛤蚧、人参)加减。

[中成药选用]蛤蚧定喘丸、固本咳嗽片。

2、

A

肝气郁结导致的不寐

[症状]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剂应用]柴胡疏肝散(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川芎,香附)加减。

[中成药选用]解郁安神颗粒,逍遥丸。

B

阴血亏虚

[症状]不寐,健忘,心悸怔忪,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

[方剂应用]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加减。

[中成药选用]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丸。

3、

E

风热感冒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解表。

[方剂应用]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淡豆豉、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桑菊感冒片。

A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应用]荆防败毒散(前胡、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茯苓、枳壳、桔梗、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4、

A

风热犯表

[症状]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止痒。

[方剂应用]消风散(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甘草,木通)加减。

[中成药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

B

胃肠湿热

[症状]风团大片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数。

[治法]通脑泄热,疏风解表。

[方剂应用]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加减。

[中成药选用]湿毒清胶囊,防风通圣丸;外用三黄洗剂或青油调敷。

C

肺经风热

[症状]面部粟疹累累,色红,疼痛,或有脓疱,伴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风清肺。

[方剂应用]枇杷清肺饮(枇杷叶,黄芩,黄连,桑白皮,连翘,野菊花,甘草,栀子)加减。

[中成药选用]黄连上清丸,清肺抑火丸。

5、

B

月经后期的原因主要有:肾虚血少,气滞血瘀。

月经后期

(1)肾虚血少

[症状]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经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剂应用]归肾丸合四物汤(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当归、山药、杜仲、川芎、白芍)加减。

[中成药选用]乌鸡白凤丸(胶囊、片)、归芍地黄丸。

(2)气滞血瘀

[症状]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化瘀止痛。

[方剂应用]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七制香附丸、调经活血片、复方益母草膏。

E

若周期提前八、九天以上者,为月经先期,多因肾气虚、肝经郁热。若周期错后八、九天以上者,为月经后期,多因肾虚血少、气滞血瘀。

月经先期

(1)肾气虚

[症状]月经提前,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剂应用]固阴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草、五味子、菟丝子)加减。

[中成药选用]当归养血丸、固经丸、六味地黄丸。

(2)肝经郁热

[症状]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方剂应用]丹栀逍遥散(丹皮、炒山栀、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加味逍遥丸(口服液)、妇科得生丸。

6、

E

阳虚内寒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沉。

[治法]助阳暖宫,温经止痛。

[方剂应用]温经汤(吴茱萸、阿胶、牡丹皮、生姜、当归、川芎、人参、芍药、桂枝、甘草、半夏、麦冬)加减。

[中成药选用]艾附暖宫丸,痛经宝颗粒,痛经丸等。

D

气滞血瘀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作胀。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应用]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调经止痛片,元胡止痛片,益母颗粒等。

赞赏

长按







































甲磺酸左氧佛沙星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z.com/zmjj/2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