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唯一的“肥药两制”数字化改革试点县,年起,永康市围绕肥药“全程一件事”,率先实践农业生产全过程闭环智治,重点开展数字化系统建设、示范性农资店创建和试点主体培育。截至目前,“来源可寻、去向可追、使用可查、农废可收、农残可控、全程可管”的农业生产追溯体系基本建立,全市63家农资店全部实现肥药实名购销,完成APP应用注册的农业主体个,其中使用活跃的超家。
一
系统“多合一”,全程闭环管理
根据肥药“全程一件事”闭环管理流程,通过升级省农资购销系统永康子系统(销售端)、省农安平台永康市子平台既农安永康APP(监管端),开发永康农业主体APP(主体端)和永康“肥药两制”数字化综合平台(指挥端),集成打造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对接、数据共享、闭环管理,新增农资购销用回挂钩联动、肥药限量额度测算、超额施用预警提示等功能。截至今年3月底,已录入农资购销记录14.7万条,向规模主体关联推送1千余条,农废回收信息条,监测和推送超额施用预警信息条。
二
操作“繁化简”,台账电子记录
在农业主体APP应用中设置农事电子记录,涵盖耕作播种、施肥用药、作物收获等关键性环节,主体可灵活运用勾选、拍照等方式完成记录。全市通过分行业、分镇街负责,推行“一对一”服务机制,指导开展生产记录、合格证打印、超额预警消除等工作。同时,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把农事生产记录作为项目安排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对农事记录完整且产品抽检合格的24家蔬菜种植主体给予奖励。目前,全市已上传农事生产记录近1千条。
三
功能“散聚合”,集成优化服务
从农业主体的需求侧出发,通过数字化系统的整合升级,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比如,农业主体可以接收最新土肥资讯,根据需求查询田间的土壤特性,获取基于定额制的不同作物施肥方案;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主设定农药安全间隔期,与申领使用合格证相关联,其他生产过程记录自主选择是否与合格证关联,并增加移动打印合格证功能。截至4月底,农技(土肥)咨询余次,农药安全间隔期设定信息条,申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批次。
四
设备“旧换新”,强化硬件支撑
去年以来,依托农产品质量溯源项目,永康全面开展“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重点抓好与数字化系统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建设,在全市63家农资店配备读卡器、扫码枪、摄像头等设备,对部分农资店的老旧电脑进行更新换代,并委托网络技术公司开展软硬件适配调试,确保所有农资店均能正常使用数字化系统。去年底,组织开展优秀农资店评奖活动,集中奖励了30家农资店。对45家“肥药两制”示范主体和规模水产示范养殖户,各奖励1台手持移动式合格证打印机,为实时打印合格证提供方便。
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效果,
“肥药两制”需要不同角度的支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