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案丨五脏六腑皆致喘,从胃论治效

科学消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68.html

诊治医师:尹周安

医案整理:李睿

图文排版:郑含笑

责任编辑:张凌瑶

基本信息

L小姐女24岁

现居长沙

首诊

-4-2

主诉:反复咳喘3年余,再发加重3天。

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3年。反复出现喘咳,喉中痰鸣,必须使用“舒利迭”“信必可都保”等西药方可缓解,近两年间断服用中药汤剂及丸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天前因长沙天气变化剧烈,加之游泳受凉后再次诱发哮喘,喘咳不宁,伴有喷嚏,流清涕,自行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加姜辛味”2付后,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减轻,鼻涕转稠,但喘咳不减遂来求助尹老师。

首诊症见:喘促不宁,喉中痰鸣不休。但患者自诉此次哮喘发作症状不同于以往,除开喘促痰鸣之外,此次“喉中痰浊甚多,咳甚则呕,恶心,嗳气频作,胃中痞满,必须咳吐大量痰涎之后喘促方可稍稍缓解。”形寒畏冷已经缓解,无发热。大便偏稀。

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滑。

考虑此次哮喘发作,外感症状基本已除,刻下胃气上逆,痰浊上攻之症候明显,故投旋覆代赭汤化痰降逆,和胃平喘;干姜、五味子、半夏继续温化痰饮。

处方:旋覆代赭汤加干姜、五味子*3剂

二诊

-4-5

初服上方1剂时,恶心呕吐明显,咳喘剧烈,呕出药物与痰涎。嘱其加大生姜用量,服用第2剂时,呕吐嗳气显减,已无吐药等反应,继而喘咳大减,3剂药尽,咳喘基本平息,喉中痰鸣基本消失,咳嗽咯痰明显减少。胃中痞满、嗳气等症状基本消失。

目前喉中少量粘痰,偶有咳嗽,大便仍偏溏稀,余无不适。

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处方:

①六君子汤、香附旋复花汤加苏子,浙贝母*4剂

②香砂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1料,水丸善后巩固

一笑堂主人按

作者:尹周安

哮喘发作,伏痰乃病之根,外邪及气逆是诱发之因,既往阳虚痰饮,服用真武汤加干姜五味子、苏子降气汤、阳和汤等处理后病情平稳。此次发作,虽有外感之因,但胃气上逆,痰浊犯肺表现明显,故患者自行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消除外感症候后,喘咳不减。

首诊症见“喉中痰浊甚多,咳甚则呕,伴有明显恶心,嗳气频作,胃中痞满,且必须咳吐大量痰涎之后喘促方可稍稍缓解”,故首诊不再以温肺止咳为主,投旋覆代赭汤以化痰降逆,和胃平喘;干姜、五味子、半夏继续温化痰饮,方药对证,三剂果然获效。

二诊之时,痰气相博,胃气上逆等已经平息,故改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化痰和胃以杜生痰之源,香附、旋覆花乃取香附旋覆花汤之意,理气化痰。添苏子、浙贝母化痰止咳以平余邪。与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为丸善后处理,以防再发。

本案体会

①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中言“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喘促症,治分门……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此次从胃论治,与旋覆代赭汤降气化痰以平喘咳而获效即是明证,以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化痰理气以固本,更是从脾胃论治哮喘的体现。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胃食管返流也是诱发哮喘的常见原因之一,最新《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明确指出,胃食管返流是“与重症哮喘相关的合并症及危险因素”之一,针对胃食管返流的处理也是“重症哮喘去除诱发因素和治疗并发症”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

②《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其中旋覆花乃咸温之品,“主治结气,胁下满,除水”(《神农本草经》),仲景重用旋覆花3两,取降气化痰两用之功;轻用代赭石1两(而非3两),取其金石沉降之性而不伤胃(仲景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因吐下伤中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且方中半夏、生姜(5两),乃仲景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专品,人参、生姜、甘草、大枣乃仲景益气健脾之“补益团队”。诸药合用,共奏降气、化痰,和胃止呕之功。

③服药后,恶心呕吐更甚,一方面要考虑旋覆花是否包煎(绒毛刺激咽喉),另一方面旋覆花重用后有恶心感,可以加大生姜用量来缓急;此外,仲景要求“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浓煎、分次口服也是不容忽视的细节。

从方剂到临床团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9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