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黄芩

北京看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93664.html

黄芩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来源:为唇形笠植物黄芩撞去外皮的干燥根。

采收和储藏:栽培-3年收获,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取。将根部除着的茎叶去掉,抖落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0厘米。主根粗状,略成圆锥形,外皮暗褐色,内部黄色,新根内实,老根中空。茎四棱形,基部分支。叶对生,披针形,长约1~3厘米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柄极短或无。总状花序,集生茎枝顶端,偏向一侧,有叶状苞片,萼二唇形,上唇冠状突起,花后增大;花冠二唇形,基部弯曲,蓝紫色。小坚果近圆形,黑色。

产地:生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东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根呈圆锥形,销扭曲,因生长年限不同,大小不等。长10~30厘米,直径1~4厘米,根头部大都破裂,老根中央有棕褐色朽片状枯心。外表黄色并残留有上棕色的栓皮痕迹,有扭曲纵皱纹及多数瘤状的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深黄色,中间呈紫棕色片状枯朽圆心。遇潮湿及冷水即变为绿色。气无,味苦。以条长,质坚实,表面较光滑,色黄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黄芩甙、黄芩素、汉芩素、B-谷甾醇、汉黄芩甙、黄芩新素。

黄芩的功效与药理作用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

、利尿。作用明显,有效成分主要为黄芩素。煎剂也有利尿作用。

3、抗菌。体外试验黄芩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有效成分为黄芩。

4、抗病毒。黄芩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PR3有抑制作用。又发现动物(鼠)感染流感后,黄芩可有一定治疗作用。

5、抗真菌。体外试验黄芩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如腹股沟表皮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镇静和降压。通过加强皮层抑制过程而镇静,通过轻度扩张血管而降压,其作用已经运动实验和临床观察而证实。

此外,黄芩能使血糖上升,并有利胆、抑制肠管运动和抗过敏的作用。

黄芩炮制: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干。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脾、胆、大小肠径。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主要为清泻肺火。

1、用于治疗肺热咳嗽(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咳嗽)。配桑白皮、浙贝母、麦冬等。

、用于治疗急性炎症性热病。在清热方剂内,黄芩广泛应用。

3、用于治疗湿热下痢。有里急后重而属菌痢或肠炎者,配白芍,方如黄芩汤,或配葛根、黄连。

4、用于治疗因有热而致胎动不安。用黄芩配白术以清热安胎,如当归汤;偏血虚的或与四物汤同服。

5、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植物神经官能症。属肝阳亢盛,有头痛、目赤、口苦、面红、心烦等症状者,可用黄芩清热降压,有助于消除头痛、失眠等症状,并可降压,即使长期服用也没有什么毒性。常配菊花等同用,方如黄芩夏菊汤。

6、治疗小腹绞痛而属热痛者,配川厚朴、黄连。

此外,在治疗由湿热所致的便血、血淋(尿血)时,在去湿清热的方剂内,可加入黄芩。

使用注意:

1、一般用嫩黄芩较多。嫩黄芩与枯芩(片芩)功效大同小异。一般治热痢,清内热多用嫩黄芩;泻肺热,清肌表之热可用枯芩。

、小儿平日脾胃较弱者,服苦寒之黄芩要防其对胃肠刺激过甚,可酌量配党参同服。

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处方举例:

1、黄芩汤(《伤寒论》):黄芩9g,白芍6g,甘草6g,大枣5枚,水煎服。

、当归汤(《金匮要略》):黄芩6g,当归9g,白芍6g,白术9g,川芎1.5g,水煎服。

3、黄芩夏菊汤:黄芩9g,夏枯草15g,菊花9g,水煎服。

复方:

①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②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③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⑥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⑦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⑨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⑾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⑿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⒀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⒁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⒂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⒃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注:

1、以河北承德,内蒙古昭盟产品根条坚实,色黄,较光滑,习称“热河黄芩”质量最佳。山东产品称“东芩”根细长而坚实,呈黄绿色,江浙地区认为质佳。

、黄芩由于生长年限不同,性状大小不一,商品分为四个等级:

(1)大枝芩:体形粗大,空心多。

()枝芩:体型较小,空心少。

(3)尖芩:体型细小及折断的尾部。

(4)瓣芩:破碎的片块。

3、成分:含黄芩甙及黄芩素。

4、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是由于黄芩中含有的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湿度下,可以酶解黄芩中两种甙,即黄芩甙和汉黄芩甙,产生葡萄糖醛酸与两种甙元,即黄芩素与汉黄芩素。而其中的黄芩素,是一种邻位的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绿。因冷浸后降低了有效成份。影响疗效。

5、四川、云南、贵州所产的黄芩,其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西南黄芩的根。商品性状较弯曲,常有分歧。断面黄绿色明显,仅在当地习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9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