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最实用的小方子,清理脾痰肺痰寒痰

第一味药:厚朴6克,厚朴可以燥湿散满,降气平喘。

第二味药:浙贝母6克,浙贝母可以泻热散结,清热化痰。

方法:两味药一起放入茶壶当中,然后注入沸水,加盖闷泡15-20分钟后再来饮用。一天当中可以反复的续水。

这款药茶对于反复咳嗽痰多的人来说有很好的调治作用,其中的厚朴,可以润燥除满,对于脾虚生湿,痰湿上犯于肺,导致的咳嗽,痰多,有调治作用。

其中的浙贝母,对于阴虚火旺,痰热于肺的人,有调治作用。所以他们配合起来,既能清痰湿,又能清痰热。

所以说,适用人群较为广。痰多的人无论是寒象还是热象,都可以酌情使用这款药茶,热象多一点,就多使用一些浙贝母,湿痰多一点,就多使用一些厚朴,总之,灵活运用。

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化痰降逆,理气宽胸。

咳嗽

初诊:年11月30日。张某,33岁,因子宫腺肌瘤引起经行腹痛3年、经量过多导致失血性贫血,连续就诊已经1年多,诸症改善,经水昨天方净,咳嗽半月越剧,昨晚夜半咳嗽起坐不能平卧,痰多质稠难咯。舌淡红,有痰痕,苔薄白,脉细。

治法:化痰降逆,理气宽胸。

方剂:厚朴麻黄汤加味。

厚朴10g炙麻黄5g杏仁10g石膏10g半夏9g细辛3g干姜3g小麦10g五味子3g浙贝母10g百部10g,5剂。

二诊:年12月6日。咳嗽已除,咽部有痰,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去浙贝母,加紫苑10g,5剂。

三诊:年12月15日。药后咳痰均除。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咳而脉浮”的方剂,方中厚朴行肺气,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干姜、细辛、五味子合麻黄温肺化痰,收敛肺气,半夏化痰湿,石膏监制诸药之温,小麦和胃气。

该案因子宫腺肌瘤久病气血已虚,虽未外感,而突发咳嗽,痰多难咯,以至夜不能卧者,为脾失健运,痰贮肺器之故。用厚朴麻黄汤加浙贝母、百部、紫苑,肺气得宣,痰湿得化,咳嗽顿除,二诊其病若失。

吴立文从痰瘀论治肺部疑难病经验

治疗多种疑难病通瘀煎举案胃、利胆气,郁金宣通气郁,行气开结,通调肝脾气结,化滞开塞,枳实,白术、名枳术丸,健脾益气,宽中...

茹十眉老中医着袖珍中医处方(四-2)

3.常用方有杏苏散(散寒、宣肺、止咳),二陈汤(燥湿化痰),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金沸草散(发散风寒、化痰止咳),三掏汤(宣肺化痰),平咳合剂(燥湿化痰),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桑杏汤(疏风...

从瘀血阻肺辨证论治顽固性咳嗽

《中医内科学》?及诸多内科丛书多以外感内伤为纲,将咳嗽内伤证型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鲜有谈及瘀血阻肺这一证型,即使是在兼症加减中也少提及瘀血证和活血化瘀之品,而笔...

“睡不好觉,真的会死!”

大约有70%的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而有睡眠障碍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常人高3—4%。一项睡眠实验显示,保持8小时睡眠的人精神状态良好,...

第四章叶天士治疗咳血经验浅析

咳血是多种原因导致血由肺或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3.肺胃阴虚温热之邪,"不伤肺津,必耗胃液",阴虚温侵,温燥袭肺,"火气逼肺",或多...

名老中医余瀛鳌——噎膈(食管癌)案

名老中医余瀛鳌——噎膈(食管癌)案名老中医余瀛鳌经验集名案评析一、噎膈(食管癌)案张某,女,67岁。[评析]噎膈的病名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关于其证候的描述则早见于《内经...

胸痛治验李翰卿

肺主气,前者为血液运行之主导,后者为一身气化之总司.血赖气推方能运行,气赖血载方能布达,气血以流通为顺。按:本例患者,属胸痛而血瘀气滞较重,同时兼有胸阳不振,故用活血利气汤加桃仁、归尾、...

名医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

名医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名医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11-:46.三化汤组成:桂枝12克,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8克,郁金8克,甲珠5...

岳美中治疗胸痹医案

岳美中治疗胸痹医案。加郁金辛香、延胡索辛温,均为血中气药,郁金宣气化痰,入上焦,能祛心窍中之痰涎恶血;王肯堂《证治准绳》认为心痛是“死血作痛,脉必涩,作时饮水下,或作呃,壮人用桃仁承气汤...

这有个疑难病例,各位高手快来挑战!

这有个疑难病例,各位高手快来挑战!综合影像学表现、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和结合病史,首先考虑奴卡菌感染。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

好药丨川贝虽好,有些咳嗽不能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掐指一算,马上要立秋了,不仅皮肤干燥,鼻子、咽喉也要开始干燥了。想起去年秋天朋友送的蜜炼川贝枇杷膏,今天就聊聊这个曾经的“网红”里面的主药川贝吧,了解学习后,其实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防燥的膏剂。

不想做手工达人的中医,不是好大夫。

初识川贝

性味归经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经。《中国药典》载其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效。苦寒泄热,甘寒生津,所以川贝母多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等热性咳嗽。

与川贝母相近的还有一味药,是浙贝母。《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明《本草汇言》载贝母,以“川贝为妙”之说。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川贝与浙贝,功效基本相同,但川贝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宜苦味为主,更寒,性偏于泄,对于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等实证为宜,且浙贝母散结之效更佳。

行知堂精品中药饮片—川贝

川贝妙用

肺热燥咳川贝入肺经,常用于是治疗咳嗽痰喘。其性味偏寒、偏甘苦,甘寒生津,所以多用于热性的咳嗽或燥热性咳嗽。

一般咳嗽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夏末秋初,燥热之性还未消除,这时候发生的咳嗽多易为热性咳嗽,秋末冬季则多容易出现凉性或凉燥的咳嗽,但具体还要看患者体质情况。热性咳嗽的特点一般为,咽喉干痛,黄痰不易咳出;寒性咳嗽多为白痰;而痰湿咳嗽的特点多为,痰多、粘稠、色白等;

治疗肺热咳嗽,常配伍百部、枇杷叶、桔梗等,如中成药川贝止咳露;

也可以自制食疗来改善肺热咳嗽的情况,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川贝炖雪梨,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说法。梨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研磨的川贝和适量的冰糖装入梨腹内,再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入大碗中,加少许水,隔水蒸30分钟左右。将熟透的梨和川贝母一起食用即可。

虚劳咳嗽内伤久咳,也可以用川贝,常与沙参、麦冬等养阴润肺的药配伍。

使用注意:

《本草经疏》载川贝的使用注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所以,对于脾胃虚寒及湿痰者不宜使用。

中药十八反有言“半蒌贝蔹及攻乌”,所以不宜与乌头、附子等一起使用。

黏痰溶解三药:1.川贝母;2.浙贝母;3.瓜蒌子。

小方也能治大病,一剂芍药甘草汤,用好了能治这10种疾病!

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子呢也很简单,只有区区两味药,芍药和甘草。不得不说,这两味药太平常了,又是可以当作食材来煲汤吃的,但用的好却神通广大。

古代形容芍药甘草汤功效就四个字,缓急止痛。总结起来,有如下10大妙用,当然,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1、脚气肿痛

有个老爷子,每到梅雨季节,脚肿的就像萝卜一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古书《岁时广记》上记载,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专门治疗脚气肿痛。这老爷子连吃了十剂,果然,脚肿退了一半。好多人以为芍药只补血,其实它还能利水,能把肿胀化为水排出体外,再配上甘草就能缓急止痛。

2、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在古代叫做乳癖,就是乳房结块的意思,古往今来,虽然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性的性子却是如出一辙——爱生气嘛,大部分女性都爱生气,中医叫做肝气郁结,肝气最容易郁结在哪里?胸肋部。所以人一生气,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心情不好,胸闷肋胀。

碰到乳房方面有结块的,白芍30克,甘草10克,再加陈皮30克,小剂量的陈皮能健脾胃,重用则能破气散结。

3、腿抽筋

腿抽筋不要老想着缺不缺钙,要想到《黄帝内经》上所说的“肝主筋”。肝是主藏血的,筋的舒展离不开血的柔润,如果肝血不足了,筋得不到足够的柔润,变得硬、紧、绷,不就会抽筋吗?白芍味酸,能够起到养阴柔肝的效果;甘草味甘,既能止疼,又能补虚;它们两个作伴,一酸一甘正好符合了中医上“甘酸化阴以养肝”的说法,肝血充足了,筋得到了滋润,自然也就不抽筋了。

4、面瘫

有一老农,面瘫后脸部一直恢复不好,半边脸麻木,不受控制地跳动,《皇帝内经》讲,风盛则动。你看自然界的树啊草啊,有风吹才会动,没有风,它也不会动,人体的零部件不由自主地动的话,也是像自然界一样,有一种“内风”在吹动,“内风”的源头就是肝。白芍60克,炙甘草20克,川芎15克,芍药甘草养血柔肝,肝得血养不生风,川芎引药达头面。老农吃了两剂,面部肌肉就不跳动了,吃到第七剂,诸症皆消。

5、胆结石

芍药50g、甘草20g,加大黄、虎杖、威灵仙各10g。芍药甘草汤古称柔肝养阴第一方,而肝与胆相表里,所以芍药甘草柔肝的同时亦是在柔胆,肝胆一放松,其余三味药通力合作,能将绿豆粒大小的结石排出体外。

6、脚软无力,行走困难

一妇人生完孩子后,连续一个月卧在床上看手机,下床两条腿软弱无力,支撑不起上半身,不得不拄着拐杖前行。中医讲,久视伤肝,肝血空虚,腿软无力。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当归30克。别小看这简单的三味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妇人吃了十剂,拐杖丢了,再吃十剂,脚步有力,健步如飞。《朱氏集验方》里把芍药甘草汤叫做去杖汤,就是说脚软无力,路都走不动,不得不用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拐杖也不用了,那就把它叫做“去杖汤”吧。

7、三叉神经痛

凡是身体会疼痛,痛处周围都会拘紧。三叉神经痛,头上好像戴了一个紧箍咒,稍微多想一下,或者动一下气,立马痛的难以忍受。白芍60克,甘草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吃了这个汤方,拘紧的肌肉会得到放松,肌肉放松了整个人就会轻松。

8、胃脘痛

有一小娃子,吃多了零食,肚子痛的直打滚儿。心痛欲死,速觅元胡。白芍40克,炙甘草20克,元胡索10克,一剂吃完,疼痛就止住了。《孟氏医案》里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说是那些达官贵人每天山珍海味,非常容易暴饮暴食,他们吃撑以后肚子胀痛,就用芍药甘草加上一味元胡索。元胡索能行气止痛,专治心胃痛。

9、前列腺炎

中老年人最苦闷的是尿频尿急,尤其是到了晚上,刚有点睡意,尿又来了,怎么办?白芍50克,炙甘草20克,金樱子20克,牛大力30克,四味药能让你着急去厕所的状态缓和下来。

10、磨牙

磨牙,民间俗称“牙齿在打架”。为什么要打架?因为心里有火气啊,没有火气,它能打起来吗?白芍、甘草加白芷各20克,专治心急火燎,甭管磨的有多厉害,一下去就静悄悄了。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后来有人戏换成“熟读小方证治三百首,不会诊病临床也能诊”。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芍药甘草汤,大家记住了,它是能让人松静自然,让人心平气和的方子,它的精彩之处不是一下子就能讲的完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黏痰没有了!两味药,润肺润胃,专刮嗓中黏痰

阳气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药,行阳气除寒湿,实实在在的小方子

能“踢痰”的小方子!中医人无私传授,治寒痰、臭痰、干痰、黏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8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