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00886.html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川贝母为常用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等多种病症。
由于川贝母疗效可靠,需求量大,药源有限,供不应求。市场上常见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现象。本文将介绍川贝母正品及其常见的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正品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能直立放稳,习称“观音坐莲”,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川贝母中以松贝质量最好,价格高。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表白色或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部开裂,内有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习称“马牙嘴”,基部稍尖或较钝,不能放平直立。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有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常见混淆品及伪品
珠贝: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是最常见的一种混淆品。它是浙贝母中的小者,为完整的鳞茎。全体呈扁球形,高1~1.5cm,直径1.0~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枚,较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其内有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平贝母: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药材呈扁球形,高0.5~1.0cm,直径0.8~2.0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大小相近,互抱,中央稍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
土贝母: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呈不规则的块状、多角状或三棱形,直径1.5~2.5cm。外表面淡白棕色至暗棕色,凹凸不平,多直裂纹,顶端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断面角质。气微,味微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