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69878.html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以“难得糊涂”四字作为出世箴言,得其要领者必能左右逢源。虽然,在人世间,“难得糊涂才是福”,但是对于学术,“难得糊涂”可是不行的。比如,历代本草典籍浩如烟海,那么,前人所说的中药究竟是不是现代的这个中药?其中又有哪些变迁?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不搞清楚,那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而这个糊涂账算不清楚,即便有时候能够“歪打正着”,但也可能“终究错付”,所以,精益求精、去伪存真,才是学者精神。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种止咳很厉害的中药,名叫贝母,但是对于古今典籍中的贝母,与现代的贝母是一回事吗?可能未必尽然。对于贝母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源自《诗经》,其中的“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就是贝母的最早记载。而作为中医药典籍中,最早记载贝母的是《神农本草经》。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是《诗经》,还是《神农本草经》,它们记载的贝母,是现在的贝母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全是。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进行考究的本草考证,也只有搞清楚它们的本源,才有利于探索贝母在中医药几千年的流传中,贝母真正的内涵。
早些年,当代文献学家、本草学家尚志钧等对贝母进行了考证,认为:《诗经》《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贝母,应当是葫芦科植物土贝母;《名医别录》最早记载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所载贝母包括浙贝母和土贝母两种;唐宋时期,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成为药用贝母的主流,入药品种分为浙贝母和湖北贝母,其间也杂有葫芦科土贝母与百合科荞麦叶大百合;《本草汇言》始载川贝母,入药品种包含暗紫贝母、川贝母;清代药用贝母品种较多,除川贝、浙贝之外,西贝(伊犁贝母)、安徽贝母也取为药用[1]。
后来,中药学家谢志民等也对贝母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魏晋以前的贝母指假贝母和老鸦瓣,而本草著作中单指假贝母;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使用浙贝母,由于产地等原因,直到明代后期,假贝母和湖北贝母还一直占居药用贝母的主要位置,并出现了犁头尖和荞麦叶贝母等混乱品种;明代末期,开始大量使用浙贝母和川贝母,浙贝母产于象山者称为象贝母,产于其他地区的称为土贝母,川贝母中一开始就包括了伊贝母,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伪混品,并认为以湖北贝母和平贝母伪充川贝母不妥[2]。
然而,当代著名的本草学家王德群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载贝母,主要为川贝母和浙贝母[3]。而《神农本草经》记载,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这些作用实际上不仅仅是川贝母、浙贝母有一部分与之吻合,就连土贝母的用途也有一部分与之吻合。不过,刘德贵教授认为,川贝母与浙贝母为贝母的正品,而“土贝母”不属贝母之列;因其只有散结、消肿、解毒之功效,而无化痰止咳之效,因此不能代替贝母治疗肺脏疾患[4]。而《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贝母,并没有明确指出用于治疗肺部疾患,因此,《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贝母,可能是贝母的一个大的品类,既包含贝母的浙贝母和川贝母等贝母的正品,同时可能也包含土贝母、平贝母等非正品贝母。
不过,在现代的中药临床运用中,贝母的品种主要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而且每一类的主要作用,还是略有不同的,而且,现代药理对它们的研究,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还是有必要搞清楚这三种贝母的主要功效和药理作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在临床中“有的放矢”。
1.川贝母
川贝母味苦而甘,微寒,归肺、心经,主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以及瘰疬、乳痈、肺痈等疾病。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贝母除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5-6]的作用外,还有抑菌、抑癌以及对胃肠道、心血管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5];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川贝母具有镇痛、抗肿瘤、抗炎、抗氧化[6]等药理作用。
2.浙贝母
浙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经,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作用,主要适用于风热咳嗽、炭火咳嗽,以及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浙贝母在镇咳方面作用明显,而且还具有解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溃疡、抗腹泻等药理作用,除此之外,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心血管等都要一定的药理作用[5]。另有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止咳祛痰平喘,镇痛、抗氧化、抗病毒,抗癌,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药理作用[7]。
3.土贝母
土贝母味苦微寒,归肺、脾经,主要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拔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疣赘,蛇虫咬伤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土贝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8];而且土贝母还可用于开发为抗癌、抗病毒以及治疗白血病和艾滋病等多种新药[9]。
总体来说,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它们仨虽然都叫贝母,但是它们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仨正好诠释了《神农本草经》对贝母药物功效的记载,而且它们仨都具有散结消痈的作用,都具有抗癌抗肿瘤的药理作用,所不同的是,土贝母一般不用于治疗肺病,而川贝母和浙贝母在现代临床中主要用于肺病,且川贝母止咳力气强,浙贝母化痰力强。而且,它们仨各有除了共同点之外,其余的都是各有侧重。在临床运用时,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亦或者土贝母,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1]尚志钧,刘晓龙.贝母药用历史及品种考察[J].中华医史杂志,,25(1):38-42.[2]谢志民,王敏春,吕润霞.贝母类中药品种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3(7):-.[3]王德群.神农本草经图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4]刘德贵,雷红.贝母品种来源及性状鉴别古今谈[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4(9):46.[5]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刘梓贤,张佳奇,汪雨欣,等.川贝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林副特产,,(6):87-91.[7]孙禹,梁伟.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44(1):87-92.[8]李菡,武康雄,史阔豪,等.土贝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46(17):-.[9]朱海鸥,朱晓薇,侯文彬,等.中药土贝母的现代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