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的逐渐转凉,又到了进补的秋季,中药材也将迎来需求旺季。然而今年昆明市场上中药材却未在这个需求旺季里旺起来,云南本土的三七、石斛、天麻、金银花等价格纷纷跳水。
云南产中药材价格多跳水
前几年价格“一路高歌”的三七自去年以来便不断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近期由于新三七持续上市,间隔再度出现下跌。“去年的时候三七价格就开始松动了,到今年直接是大幅下跌。20头春七现在是元/公斤,40头三七-元/公斤,80头三七价格在元/公斤左右。”昆明螺蛳湾中药材商户李先生告诉记者,“然而在去年20头三七在元/公斤左右;40头三七去年曾卖到-元/公斤左右。由此来看,三七跌幅已逾50%。”
且在云南最大三七种植地文山市场,其价格也仍在下滑。来自文山三七网的数据显示,在9月8日-9月14日20头三七平均价格在.14元/公斤,上周平均价格.57元/公斤,仅一周时间跌幅达18.55%;30头三七价格也从上周.86元/公斤跌至.14元/公斤,下降了22.84%。
除了三七之外,云南的另一中药材——石斛价格近一两年也陷入下行通道。“石斛价格就像‘过山车’,9年的时候价格最高卖到1多元/公斤;中途回落过随后便涨起来了,但今年价格似乎到了历史低点。鲜铁皮石斛现在市场售价-元/公斤,而前年和去年其价格分别在元/公斤和元/公斤。”昆明螺蛳湾一位石斛商户如是说。不仅如此,石斛的收购价也是一路下跌。据一位石斛种植户介绍,今年石斛收购价在-元/公斤,这已是底线,若跌破元/公斤这个价格种植户肯定会亏损。据了解,从6年到年,鲜品采购价格都在—元/公斤左右,在出现年的元/公斤的顶峰后,便一路走低,直至目前的价格。
在整个中药材行业整体价格下滑的背景下,产自云南的金银花和天麻也难逃价格下跌的命运。干天麻在昆明螺蛳湾中药材市场内售价-元/公斤左右。据市场内天麻商户介绍,“今年中药材整体行业不是太好,跌了十多块,去年这类干天麻-元/公斤左右。”而金银花统货价格也从去年8月的-元/公斤跌至如今的50-55元/公斤。
玛咖、滇重楼逆势上涨
相比上述中药材价格的跌落,近一两年在市场上蹿红的玛咖和滇重楼则与之相反,仍然维持上涨态势。“就目前来说玛咖的价格是一个上行趋势。年初的时候云南产的黄玛咖批发价格在-元/公斤,然而目前售价在-元/公斤,涨幅在50%左右。”玛咖经销商吴先生称,“我们卖的零售价现在元/公斤左右,相比去年-元/公斤的价格来说还是涨了挺多的。”
玛咖价格上行的背后与其销售的畅通也密不可分。据吴先生介绍,“今年以来玛咖销售还行,没有太多库存,平均算下来每个月能卖一百多公斤。”
而近一两年才走进大众视野的滇重楼价格趋势依然向上。据了解,滇重楼在去年时价格还在元/公斤徘徊,而目前滇重楼价格已达到元/公斤。
在整个中药材整体环境颓靡的背景下,玛咖价格却逆势上涨的原因,在云南神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过艳梅看来,是由于玛咖的功能性较强,且相较于三七、石斛等中药材,玛咖在云南市场上市近一两年被大众所熟知,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在市场上还比较畅销,价格就有所上涨。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玛咖的产业现在仍处于初期,而三七在云南市场上已经有好几年,最初在年、年价格也被爆炒,随后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导致市场上三七供严重大于求,一旦供求失衡,价格便跌下来。而玛咖去年被热炒,虽然今年也有很多玛咖种植户出现,但目前市场产量并未大幅提高,价格也还未受到冲击。
盲目扩种导致供求失衡
此轮价格的下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前几年价格上涨之后种植面积的急速扩张。以云南的三七为例,目前的供求已经明显失衡。而今年新兴的石斛,种植面积的扩张已经远远超过了消费者的成长速度。
中药材天地网副总裁贾海彬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七在前几年的价格上涨之后,种植面积急速扩大,今年冬天加上明年春七,整体产量将超过6万公斤,而目前三年的年需求量大约在1.2万公斤左右,已经明显地出现供大于求”。
无独有偶,此前一位行业内人士也提醒记者,等到今年新三七上市,三七价格还将继续下滑。
“石斛的发展同样过热,年云南鲜石斛的产量已经超过了需求量,”贾海彬表示。并且,此前记者从云南省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石斛价格下降很大的原因在于消费成长速度跟不上,但是石斛种植已经明显过热,产销不对称也成为了石斛价格下滑的一大原因。
同时,据云南本土一家媒体报道,随着今年昭通天麻的丰产,预计价格也将下降三分之一。
因为缺乏规划,盲目扩种成为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的动因所在,贾海彬表示,早在三七价格最高峰的时候,他们就曾发出过种植预警,但是响应者寥寥。包括文山州政府在内,也曾在去年发出过种植预警,但是在高价的驱动背后,三七扩种疯狂难抑,特别是在文山之外的红河州以及曲靖。
此外,对于石斛和天麻这种新培育出的中药材,因为初期产量较少,经济价值被无限放大,吸引众多资本盲目扩种。
中药材价格或已进入下降通道
不仅仅是云南地产多种中药材在今年价格一路下滑,从全国市场来看,原本价格较高的中药材品种,价格都在下滑。
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中国党参的重要产区,在甘肃宕昌县,当地党参的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70%。
与此同时,来自中药材天地网最近的一次监测数据显示,在9月12日在9月16日的监控期内,监测到的各市场变价品规格价格共有42个,降价品规达到了25个,这意味着60%的中药材价格在下跌,连翘、川穹、浙贝母的价格都下滑明显,中药材价格已经露出整体下滑苗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轮中药材价格下滑尚未到头,预计多个大宗药材过半品种将步入向下的价格周期。
种植业向来有着明显的涨跌规律。有迹可循的是,在过去几年,中药材价格一路持续上涨,因此,这次价格的下调,也被多位市场人士看作是周期性的价格回调。
不过,在文山州铁皮石斛委员会会长、云南七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佩凌看来,这次中药材价格的整体下跌,除了周期性的涨跌之外,更重要的一层原因来自于国家经济大环境施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就开始下滑。今年各行各业的现金流都很紧张,很多人的钱都用在刀刃上,此外,一些在礼品市场走俏的中药材保健品受‘三公消费’影响,市场也在下滑。在这个背景之下,一些非救命性的保健品药材需求减弱”,朱佩凌认为。
来自多家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上一轮中药材价格的暴涨从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去年年底,中间经历了整整四年的价格上涨。那么这一轮的下跌还将持续多久?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本金贵的中药材品种价格下滑远未到底。他预计本论以三七代表品种降价的中药材价格下降通道预计将持续至少2~3年。而贾海彬则表示,下降周期并不好预测。
文章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