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凯:XXX,男,83岁,呼市人,初诊:年11月9日就诊。患者自述间断性咳嗽2周,加重3天。患者自述2周前因受寒“上感”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自服“感康”后,发热症状消除,但依旧间断性咳嗽,最近3天咳嗽的频率不断越来越频发,故来就诊。门诊见患者穿的衣服特别厚,问老人家,自述怕冷,多穿点衣服还是怕冷,最近不出汗,咳痰,痰为白粘痰,有时候偶有黄痰夹杂,口渴喜欢喝一点稍微凉点的茶、二便、饮食、睡眠均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浮滑稍数。患者平时喜食肥肉,偶然会吸烟1-2支。
黄永凯:今晚我们准备讨论的医案
黄永凯:请大家先熟悉一下。我们一会儿讨论
陈医师(吉林):三仁汤+麻黄,桂枝
王医师(内蒙古包头):大青龍汤如何?
鲍医师(内蒙古):大青龙汤
黄永凯;
陈医师(吉林)三仁汤用于湿热证。湿大于热。一般用于长夏。王医师(内蒙古乌海):老师,大青龙汤合二陈汤可以吗?
黄永凯:
王医师(内蒙古乌海)大青龙汤里面的桂枝不适合杨先生(中医爱好者):麻黄汤
黄永凯: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麻黄汤只是解表,不可以表里同治黄永凯:还有吗?
黄永凯:大家的辩证,都靠边,但是不合拍
王医师(内蒙古包头):麻杏石甘汤吗?
黄永凯:
王医师(内蒙古包头)汗出而喘,这是主证黄永凯:估计不合适,患者“无汗”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表寒未解。
黄永凯: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是这样的。王医师(内蒙古包头):即有表寒未解又有内热我还是觉得大青龙合适。
王医师(内蒙古呼和浩特):麻黄汤合小陷胸汤。
黄永凯:
王医师(内蒙古包头)外感寒,内有郁热是大青龙汤的病机,大青龙汤的主证是“无汗而烦躁”。王医师(内蒙古包头):噢,谢谢黄老师。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大青龙是治表寒里热的,白粘痰,算里热不?
黄永凯:
王医师(内蒙古呼和浩特)病机合适,选方不当,患者无有“心下痞”王医师(内蒙古包头):此病人虽无烦躁但也有里热症状
黄永凯: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患者的舌脉和咳痰的情况提示了什么?杨医师(河北):真热假寒?
黄永凯:
杨医师(河北)不是真寒假热症。张医师(内蒙古):三子养亲汤
黄永凯:
张医师(内蒙古)不能遇到高龄的患者就开“三子养亲汤”?杨先生(中医爱好者):舌脉提示有湿热吧
胡医师(内蒙古乌海):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黄连温胆汤可否?
黄永凯: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你说的不错黄永凯:
胡医师(内蒙古乌海)病机合适,但是黄连温胆汤的用的不合适,黄连温胆汤重在清胆热。杨先生(中医爱好者):麻黄汤十白术,茯茯,黄芩。
黄永凯:
杨先生(中医爱好者)我刚才说了,桂枝不合适,会助热的。张医师(河南南阳):甘露消毒饮。
王医师(内蒙古乌海):清气化痰汤加三拗汤。
黄永凯:
张医师(河南南阳)甘露消毒丹用于湿热证,但不用于寒邪外束的。周利医师(吉林):防风通圣丸
黄永凯:
王医师(内蒙古乌海)我估计用这个方案有效黄永凯:
周利医师(吉林)患者没有大便不通。防风通圣丸,用于外感寒,内有热且内有便难。张医师(河南南阳):厚朴麻黄汤
杨医师(河北):千金苇茎汤
黄永凯:
张医师(河南南阳)里面有干姜、细辛,恐怕不合适。黄永凯:
杨医师(河北)没有解表的药物,只是清肺热了黄永凯:我发出当时的治疗过程吧。
黄永凯:此“定喘汤”证,具体用药如下:白果6克生麻黄9克蜜款冬花15克桑白皮15克炒紫苏子6克黄芩9克炒苦杏仁6克生甘草6克法半夏9克浙贝母9克7剂冲服(以上为免煎颗粒剂)。
二诊:年11月15日,自述怕冷基本解除,平时皮肤微微有汗,自觉比较舒适,咳嗽、咳痰减少70%。舌苔脉同前。继续用定喘汤加减,用药如下:白果6克蜜麻黄6克蜜款冬花15克桑白皮15克炒紫苏子6克黄芩9克炒苦杏仁6克生甘草6克法半夏9克浙贝母9克7剂冲服(以上为免煎颗粒剂)。
三诊:年12月中旬患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