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嘉兴融入上海一条路牵起嘉兴与上海

第一鹰像第4期

文/应丽斋

或许是紧邻大都市的缘故,凡是与上海有关的“风吹草动”,都会吹皱嘉兴坊间的一池春水。这不,近两天,许多嘉兴人又从上海金山区曝露的一个规划中,找到了属于嘉兴的骄傲和荣光。消息是这样写的:“金山铁路延伸至浙江嘉兴市平湖市主城区”已被列入金山嘉兴“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年重点合作项目。金山首条轨交南枫线线位走向也基本确定,并预留了与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上海至嘉兴市区)联系的可能,有望“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跟苏州一样,能够与上海贯通轻轨,这是近二十年来嘉兴人念兹在兹的梦想。这条南枫线有望成为继11号线之后,上海第二条连接长三角周边省市的轨交线路。

我特地上网查了下资料,早在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一直向北延伸到江苏昆山,自此,昆山就有了“小上海”之称,成为昆山留住高端客商的一张“金名片”。

对于嘉兴人而言,轻轨通了,就有了与上海同城的感觉。尽管现在嘉兴到上海的高铁也只有20多分钟,但那毕竟还是省际之间、城与城之间的交通联结。轻轨,那轨道铺垫出的绝对是两城“视如已出”的情谊,绝不只是“方便”两字所能概括的。

从接轨上海到与上海同城,嘉兴人这一路走来,也算是尝遍酸甜苦辣。经常有人问:嘉兴与苏州都与上海相邻,为什么苏州把上海的文章做得这么透?

我的前辈们总是用一条路作答:江苏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宁高速,贯通南京与上海;浙江的第一条高速是杭州到宁波的杭甬高速。都是向“海”而建: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大海。每一代决策者都有其决策背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过往的对与错。但起码从高速公路的走向上,可以看到当时两省对上海的重视程度是极不相同的。

即便如此,嘉兴是很早就认识到上海对于嘉兴发展的意义。

我特地翻阅了旧报纸。早在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就抓住开发浦东的有利时机,提出了“接轨浦东,服务全省”的发展战略,并筹集巨资在上海浦东兴办兴嘉实业有限公司。

这是有据可查的新闻史料中,打好“上海牌”第一次如此正式的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视线。当时的评论是这样写的“嘉兴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上海的近邻,坚持打‘上海牌’,不仅能把上海尤其是浦东的优势、‘肥水’接过来,经过加工、改造,为自己所用,而且可以挤进去‘筑台唱戏’,并以此为‘跳板’,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加快发展自己。”

年12月20日的嘉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第13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接轨浦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一翼。从经济学的角度说,“龙头”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就是“发展轴”与“辐射流”的关系。浦东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己的机遇,也为我们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浦东这块“跳板”,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新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浦东这个“发展轴”,把各地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吸收过来,把浦东的优势嫁接过来,加工、改造、开拓、创新,形成自己新的更高层次的生产力和市场。当时的市委强调:

接轨浦东,优势互补,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与参与的意识。

接轨浦东,优势互补,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既要正确认识浦东,也要正确认识自己。 

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投资环境,这是接轨浦东,优势互补的必要条件。要通过深化改革,在思想上首先与浦东接轨,进一步搞活机制,提高效率。凡事都要靠人去干的,只有首先做好人的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们才能学习、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广纳百利为我所用,加速我们的发展进程。

说实在的,我是一边看一边感叹,现在我们谈起接轨上海,翻来覆去强调的不是这些吗?

我还搜到年刊登在《嘉兴日报》一版的两篇评论员文章,在今天看来,观点仍然没有落伍。我想,这两篇评论员文章想必是出自我们现在的集团一把手蔡伟达之手。不好意思问他,先引用了再说。

振兴嘉兴必须依托上海

——一论做好三个经济圈的文章

梁平波同志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上海经济开发区、嘉兴市和市本级三个经济圈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我市未来经济发展建立了总体框架,必将对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振兴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战略思路,在大讨论中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同,但也有一些同志还有这样那样的疑虑,行动迟缓,没有对应策略,这主要是对这一战略思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

九十年代第一春,中央郑重地向世界宣布开放开发浦东,这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报告中着重指出,上海浦东新区是今后十年开放开发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一些投资效益好的项目,通过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使上海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之一。这表明“以深圳告别八十年代,以浦东迎来九十年代”的新局面的到来。

我市大圈域经济思路的提出,不但依据于上述改革开放战略重心的转移,而且依据于大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嘉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区域经济的一般规律,总是以地区分工为基础,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为中心,通过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农村,带动全民、二轻、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而形成生产和流通网络,并且推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金融贸易的兴旺,最后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和繁荣。深圳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其邻近地区的崛起就是明证。浦东的开放开发就是要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江浙为两翼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以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有鉴于此,嘉兴以其特殊的优越地理位置,为自己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从全国范围看,我市处于国家“T”字型生产力布局沿海、沿江的结合部中;从周围看,更是与上海紧密接壤,与浦东近在咫尺。回顾历史,嘉兴与上海的经济、文化等等是那样密切相关,面对明天,现实更是把嘉兴与上海紧紧地捆在一起。换句话说,嘉兴今后的发展历程,能否紧紧依托上海,勇敢而积极地接受其辐射,是嘉兴能否繁荣、能否振兴的关键所在。

因此,做好三个圈域经济的文章,关键在于做好第一圈,也就是上海经济开发区。倘若我们把握不好这一点,就创造不出嘉兴经济发展的奇迹,就会失去整整一个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将愧对后人,愧对历史!为此,我们必须围绕这一重点,迅速谋求对应之策。现在大的思路已经有了,总的方向也明确了,关键在于我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从上到下,把这一思路深化拓宽,并化作切实可行的方案,扎扎实实地付诸实施。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能够通过依托上海,敞开衣襟接受浦东开放开发的辐射,使嘉兴的经济迅速发展,把嘉兴建设成为东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接轨浦东要有大动作

——二论做好三个经济圈的文章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开放开发浦东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浦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些外商和兄弟省市纷纷到浦东投资兴业,特别是小平同志的讲话公开发表后,浦东的形势更是一日千里地发展。我们如何紧紧抓住这再一次到来的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依托上海,接轨浦东,使我市的经济真正起飞,这确已成为我市命运攸关的一件大事。

浦东的开放开发,不但吸取了我们原有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更借鉴了某些自由港的做法,使得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更活、更宽、更具吸引力。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与国际惯例,与亚洲“四小龙”的做法基本接轨。因此,浦东已成为我国至今为止开放度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开发区域。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有些同志却还浑然不觉,昏昏然地说什么“不当上海殖民地”、“肥水不外流”。他们根本看不到嘉兴不依托上海,不紧紧抓住浦东开放开发的有利时机,嘉兴就没有大发展的希望,也不知要到哪一天才能崛起。因此,嘉兴已到了该清醒的时候,必须在接轨浦东方面迅速作出大的动作。

要接轨浦东,首先思想必须大解放。只有思想大解放,才会有观念的大转变,才能全方位地树立开放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商品经济“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谁闭关自守,谁划地为牢,谁就落后掉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一个小小的地区?嘉兴这几年来发展不快,不正是与对外开放步子不大成正比例的吗?

要接轨浦东,其次政策必须大调整。如前所述,浦东已有相当的开放度,嘉兴要想在浦东“打得进,立得住,拉得出,留得牢”,倘若不能在政策上接轨,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嘉兴的实际,一切以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勇于冲破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敢于闯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的“禁区”,敢于闯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敢于闯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切实使我们的政策更符合浦东开放开发的实际,更符合嘉兴发展的需要。没有这些,嘉兴就走不出一条新路来,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来,就不可能依托上海来发展自己。

要接轨浦东,其三作风必须大转变。我们必须克服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干的作风,必须改变“上午去,下午归,屁股一溜烟”的作风,树立为嘉兴的振兴尽心尽责,踏踏实实干的作风。我们要克服拖拖拉拉,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甚至“公章旅行”的陋习,树立一切部门都为进军浦东、振兴嘉兴一路开绿灯的思想,使嘉兴人卡嘉兴人的作法不再发生。总之我们应以比别人更高的工作效率服务于经济建设。没有工作上的雷厉风行,没有办事的高效率,就没有嘉兴的大发展。

总而言之,时不我待,形势迫人。我们也不能坐井观天,坐而论道。我们必须打开嘉兴这座房子的所有门窗,接纳浦东吹来的强劲东风。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人民几年、十几年以至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一定会呈现春光满眼是嘉兴的美好景象。

今天之所以翻出这些,是因为我觉得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照亮现实,也能照见未来。我们评判一件事,不能割裂历史。我深度介入嘉兴接轨上海,那是年的事。当时,嘉兴首次挺进上海举办接轨上海大型系列活动。说实在的,当时的上海是有点架子的,全国也没有当今这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氛围,嘉兴市领导带着嘉兴的产品挺进上海需要勇气和智慧。

时隔20多年,当年在上海展出的盛况有好多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在上海展出还有一辆按5∶1缩小的轿车模型,十分令人注目,这辆命名为“伙伴”的出租轿车车型,是由美国阿莎公司、新加坡泰山集团、嘉兴华年电机有限公司、嘉兴汽车模具厂共同投资兴建的嘉兴自立汽车车型研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据当时报道:在展销期间,一家国外公司已提出订购辆的意向,将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期间,用作出租专用汽车。后来,这家制造汽车的公司怎么退出舞台的,我也不知道了。我想:如若这家制造企业如果能坚持到今天,说不定能与德国的沃尔沃合作,嘉兴成为高档汽车生产基地呢!

此后的若干年,融入上海成为我重点







































白癜风诚信企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z.com/zmtz/4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