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茯苓与薏苡仁
相同点:
均能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用治水湿内停诸证及脾虚证。
不同点:
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湿热,并能除痹、消肿排脓,还可治疗风湿痹证,以及肺痈、肠痈等。
茯苓性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2、干姜和生姜
相同点:
均能温中散寒,温肺止咳,同治胃寒呕吐、冷痛及肺寒咳喘。
不同点:
干姜能回阳通脉,治疗亡阳证。
生姜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3、附子与肉桂
相同点:
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
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
4、陈皮与青皮
相同点:
均能行气消滞,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不同点:
陈皮性较平和,主理脾肺气滞,并能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及湿痰、寒痰壅肺之咳嗽、胸闷等证;
青皮善于疏肝破气,常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癥瘕积聚等证。
5、木香、香附、乌药
相同点:
均能行气止痛,可治气滞腹痛。
不同点:
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兼消食健胃,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痢疾里急后重等证;
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多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乌药长于散寒止痛、温肾,多用于治寒凝气滞而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寒疝腹痛以及肾阳不足而致的小便频数与遗尿。
6、小蓟与大蓟
相同点:
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小蓟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大蓟又兼散瘀,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特别是吐血、咯血及崩漏。
7、白茅根和芦根
相同点:
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
不同点:
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8、川芎与丹参
相同点:
均能活血祛瘀,用于各种血瘀证。
不同点:
川芎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用于血瘀气滞的诸痛证。能祛风止痛,善上行头目,为头痛、风湿痹痛要药。
丹参寒凉,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除烦安神,治热扰心神之失眠。
9、川贝母与浙贝母
相同点:
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
不同点:
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黄黏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两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10、苦杏仁与桃仁
相同点:
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
苦杏仁二者作用均较强,桃仁稍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诸痛及妇女经闭。
11、葶苈子与桑白皮
相同点:
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
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12、郁金与姜黄
相同点:
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证。
不同点:
郁金苦寒,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利胆通黄,清心解郁,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
姜黄温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和剂堂药业主要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及药食同源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原材料来源于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对质量关键点的严格控制,从而做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及产品质量的可持续性,以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满意。
“和剂堂”取意于“和风细雨润万物,剂调苍生祛病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