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四ldquo土rdquo药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土大黄、土牛膝、土贝母、土茯苓,它们与大黄、牛膝、贝母、茯苓虽是一字之差,可来源、性味、功用、主治却不尽相同,临床应用应注意区别。大黄与土大黄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土大黄品种较乱,主要为蓼科酸模属羊蹄、巴天酸模、尼泊尔酸模的根及根茎,也包括大黄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化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茎,因其主要作用类似大黄,故名土大黄,民间常把土大黄当作大黄用,二者功效实有区别。

  前者性味苦寒,是常用泻下药之一,具有清热泻火、泻下攻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疗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上消化道出血等,外用治疗水火烫伤、解毒消痈;

  后者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以及湿疹、疥癣等。

  二者有类同作用,但大黄泻下作用强,土大黄主要功效是解毒消肿。现代药理研究土大黄在治疗肺结核咯血、过敏性紫癜、吐血等血证属火热者,恶性肿瘤表现为瘀热证者辨证中加入土大黄可增强疗效,水火烫伤属火热者也可外用,疗效显著。

牛膝与土牛膝

  牛膝为苋科多年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根,功擅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上亢之眩晕等。怀牛膝主产于河南,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主产于云、贵、川一带,偏于活血祛瘀。

  而土牛膝是怀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功效与牛膝相似,而长于清热利咽、活血通淋。主要用治咽喉肿痛、白喉、口舌生疮、痈肿丹毒及淋病等,有临床报道单味鲜土牛膝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的效果,江西民间有用土牛膝治疗喉头水肿的验方,说明土牛膝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茯苓与土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光叶拨葜的块茎,二者均甘淡性平,安全无毒,药食两用,名虽相近,功用不易混淆。

  茯苓是临床常用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药,主治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水肿、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眩悸、小便不利。

  土茯苓功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疮毒、痛风等病证,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热、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本品并能治头痛,清代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以土茯苓配首乌、天麻、当归、防风“治一切头痛,不拘正痛,或左或右偏痛皆效”。朱良春认为:“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此外,土茯苓亦可以作为食疗保健的良方,是广西龟苓膏主要成分。

贝母与土贝母   贝母在《本草纲目》以前的本草书中混同一名,自《本草汇言》、《本草正》、《本草从新》始分述其形状功用。贝母和土贝母品种不同,功用有别。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苦、甘、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咳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等症,二者比较,川贝母长于润肺,浙贝长于清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味苦、性凉,功用与贝母相通,具有散结、消肿、解毒之功,用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等,旧时多用于花柳病。现代药理研究土贝母具有杀精子、抗肿瘤、抗病毒、免疫抑制作用,临床治疗疣病、乳腺增生效果良好,而且对于抗肿瘤、抗病毒及避孕药的研发有很好的前景。

  全国伤寒名家梅国强教授将土茯苓、土贝母、土大黄、土牛膝四药同用,并将此四药戏称为“四土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化痰之功,治疗湿热、痰瘀、毒邪互结之疮毒,癌病,肿瘤等顽疾疗效甚好,配伍中对于湿热盛者可加二妙散、三妙丸、四妙散等清湿热;痰湿盛者加二陈汤、温胆汤、平胃散等;热毒盛者加金刚藤、忍冬藤、石上柏、白英等。另外可根据病情的不同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金钱草、海金沙等攻毒利尿,并适当加入延胡索等活血行气止痛之药,体虚者可配伍黄芪、党参、五味子、大枣、焦白术等。

来源:家庭中医药杂志

武建设博士新作:《一学就会经典药方》

  当今讲得最通俗的中药方,重新诠释传统药方的现代应用,针对自身情况,“一人一方”,开启全新求医问药之道。

当当、京东、亚马逊均有售!

武建设医学博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jj/7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