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美,小镇的发现之旅惊喜不断。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而那些在浙江大地上已经延续千百年的传统产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创造实践中,正如凤凰浴火,焕发全新光彩。
这一站的小镇发现之旅,我们走进“浙江之心”的磐安,去赏赏那里的春天,闻闻那里的药香。
当然啦,按照惯例,看完故事有福利哦~
发现小镇︱磐安药镇:花落花开,药香江南
磐安田野间,有一种植物正在开花。它与百合同科,鹅黄的花朵低垂,在磐安的平畴与缓坡之中,完全占据了优势地位。放眼望去,星星点点如万家灯火。
它就是鼎鼎大名的中药“浙八味”中的一味——浙贝母。
药材讲究药效,但春来时,它们不光拼才华,颜值照样惊人。磐安的白云山上就要迎来杭白芍盛放,那灼灼其华的花朵,点缀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如云锦如霞蔚,足以让邂逅者永生难忘。
小小浙贝母,蕴含无限身价。
这两种药材,在磐安已经有了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大盘山的天地灵气,孕育了优质的药材,而磐安的药农,一千多年来,精心的伺弄、培育,让“磐安五味”名满天下。
中药“浙八味”由于质量好、应用范围广、疗效佳而为历代医家推崇。而其中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等五味药材,就盛产于磐安。
中医药养生的春天正在来临,磐安人津津乐道:刚有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斩获诺贝尔奖,就连电视屏幕上,女医明妃传也在热播。白术、白芍,女医口中念念有词的地道药材,要说最地道,还属磐安。
如此山水,才能养出珍惜药材。
浙中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这天然氧吧的好山好水,造就了中国药材之乡。
磐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中药种植和利用的历史长达千年,宋代就有白术、玉竹成为贡品,还曾借由宁波绍兴远销海外。在这片土地上,没有哪一种作物能与药材比肩。
春江水暖,去年6月,磐安江南药镇入选首批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在位于新渥镇的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内,经营户们明显感觉到,市场的人气越来越旺了。
林正春是温州苍南人,正春堂参茸药材有限公司的老板,来到磐安做药材生意已经16年。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磐安药材市场养在深闺人不识,市场甚至向各地小贩承诺,一律报销车费,只要你肯来磐安进货买药。可今年以来,一到假期,市场简直人潮汹涌。他几乎顾不上跟记者说话,因为这里天台的客人结队来了,要买三七粉、铁皮石斛;那边电话又响了,宁波、上海的老客人来电话,请他快快发快递供货。
市场的人气旺,热闹得不同以往。3月初,磐安举办第一届药膳师培训,54个学员就来了市场观摩。3月底,磐安县药膳协会成立,希望通过统一菜谱、统一设计、统一提供食材,真正把磐安药膳打响。双峰乡书记周能先带了7个人来参加培训,农家乐老板娘们说,学会了杜仲猪腰、党参茯苓野猪肚,就要给来旅游的客人们露一手。远在广东打拼快20年的磐安人陈险峰也被吸引来了,“要是能把家乡最地道的药材,变成广东市场上的煲汤料,那多好啊。”
中国药材城
国药的春天来临,引来的客人也越来越重量级。中国中药集团看中江南药镇,要在这里成立浙江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投资21.5亿元打造中药配方颗粒剂生产线,明年底项目就可以投产。
磐安县政协副主席陈知凑说,没江南药镇的牌子,还真拿不到这样高端的大项目。
陈知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种植白芍,就是放在竹床上,任由溪水和河沙冲刷走黑皮。爷爷把药材送到上海去买,多少斤药材,就能换回多少斤的银元,所以盛产白芍的白云山,老百姓也叫它“白银山”。但药材种植,如果仍然延续千年来的方式,没有大企业落地提供准确的市场数据,药农只管跟风种植,难免是要药贱伤农。但今后的江南药镇,有大企业有大项目,有延展开的产业链,磐安人种了千年的药材,定然要种出不一样的神采。
磐安的明天,因小镇而更加美好。
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江南药镇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将要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将要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大盘山的风烟,平板溪的奇景,若是镶嵌在江南药镇的这幅蓝图里,是不是更让人醉心?
本期小镇有礼,由江南药镇和浙江磐五味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铁皮石斛花和杭白菊各5份,还有咱老朋友“浙江新闻封面故事”专属专属定制壳20个,老规矩,只要你在评论里写下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就静等老家君来选中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