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儿童新冠治疗方案,点名蒲地蓝藿

官宣:蒲地蓝、藿香正气口服液、清宣止咳颗粒等中成药纳入新版儿童新冠肺炎治疗方案。来源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本轮疫情,儿童患者比例较高一度引发大家热议,儿童感染新冠如何治疗?跟成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如何预防?近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发布《河南省儿童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根据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按照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三种证治分类设置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案》提到,儿童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1?14天,多为3?7天,临床表现多以中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乏力为主,或伴咽痛、呕吐、腹泻、纳差等症候,初期可有流清涕,很快转为稠涕或黄涕,大部分患者直接表现为热象。据基层医师公社不完全统计,该《方案》为全国首个儿童版新冠肺炎中医防止方案。需要提示的是,该《方案》方中剂量为6~14岁儿童用量,其他年龄段酌情加减。如果是症候、气候等特点相似的地区,可参考河南制定的这套方案版本。1.轻型/普通型

特点:病程短,热势低,咳嗽轻,精神可者多属轻症。

(1)湿热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河南中医院院内制剂热咳散合达原散,分别对应《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及《温疫论》达原饮)。

症见: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汗出,咳嗽有痰,胸闷气促,身重乏力,少气懒言,喘憋,便溏而粘滞,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肺止咳,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药用:炙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g、葛根10g、北柴胡10g、姜厚朴6g、炒槟榔10g、草果仁6g、麸炒薏苡仁20g、黄芩片10g、浙贝母10g、番泻叶5g、炙甘草6g。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感颗粒(儿童装)、清宣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

(2)寒湿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薏甘汤合《温疫论》达原饮加减)。

症见:恶寒发热或无热,无汗,干咳气促,倦怠乏力,身重,纳差,胸闷,或呕恶,便溏,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治法:宣肺和胃,解表祛湿,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薏甘汤合达原饮加减。药用:生麻黄6g、炒苦杏仁10g、薏苡仁20g、苍术15g、陈皮10g、半夏曲10g、藿香10g、厚朴6g、草果6g、槟郎10g、贯众10g、炙甘草6g。

中成药:寒湿者可合九味羌活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咳嗽著者予三拗片等。

2.重型/危重型

特点:高热,咳嗽重,胸闷,精神差或烦躁者,多属重症。

(1)热毒闭肺、燥结大肠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合《肘后备急方》黄连解毒汤加味)。

症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洪。

治法:清热解毒开肺、通腑泄热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加味。药用:炙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60g、瓜萎10g、生大黄6g(后下)、葶苈子10g、桃仁10g、柴胡15g、黄连3g、黄芩10g、栀子10g、甘草6g。

中成药:血必净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

(2)内闭外脱证(方剂来源:《妇人良方大全》参附汤合《局方》苏合香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加味)。

症见: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清心开窍,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药用:人参3~6g、黑顺片3~6g(先煎)、山茱萸12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小儿3岁以内一次1/4丸,4岁至6岁一次1/2丸,大于6岁一次1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苏合香丸,遵医嘱。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3.恢复期

正虚邪恋证(气阴两伤,余热未清)(方剂来源:《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合《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味)。

症见:低热,咳嗽,少痰,倦怠乏力,口干,咽痛声嘶,自汗或盗汗,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淡竹叶10g、生石膏20g、法半夏6g、陈皮6g、砂仁6g、甘草6g。

中成药:黄龙止咳颗粒、养阴清肺口服液及生脉饮等。

除临床治疗外,饮食营养、心理疏导、身体体质上的多方配合治疗,才能达到全面康复目标。《方案》中还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特色疗法,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促进恢复。穴位贴敷:

发热者:釜底抽薪膏,组方:吴茱萸15g,胡黄连9g,大黄9g,生南星15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双涌泉穴,每次4~6小时,一日一次,连续4~8天,下同;

热咳者:咳喘1号,组方:桃仁20g,杏仁20g,栀子10g,生南星10g,鱼腥草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膻中穴;

寒咳者:咳喘2号,组方:麻黄20g,白果仁20g,细辛6g,五味子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膻中穴;

呕吐者或咳嗽痰多者:吴矾膏,组方:吴茱萸10g,白矾10g等,按照上述比例配制,贴双涌泉穴。

耳穴压豆:

把王不留行籽贴在6mm×6mm方块胶布的中央,然后用镊子夹胶布的边取胶贴在已消毒的选好的耳穴上,咳嗽者压肺、胃、大肠,发热者压交感、肺、胃。

注意:每次贴压时间为5~7天,每次用1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嘱贴敷期间每日自行按压2~3次。

医学推荐(ID:kanyixue)推广医学专业知识分享优质学习资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jj/11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