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感冒,您知多少

·

您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感冒十分常见,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恶寒、发热以及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四时皆有,以冬春多见。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鼻病毒又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在中医学上,本病属“感冒”范畴。

辨/证/论/治

风邪及夹寒、暑、湿、燥、热六淫之邪和正气不足是引起感冒的重要因素,病位在上焦肺卫,病机为外邪犯肺(卫)、肺失宣肃。

临床常见证候包括实证感冒类(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体虚感冒类(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两类六证候。

1.实证感冒类

1.1风寒证

主症及舌脉:鼻塞,流清涕,恶寒,肢体酸楚甚则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荆芥9g,防风9g,羌活9g,柴胡6g,紫苏9g,枳壳9g,桔梗9g,炙甘草6g。

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外感风寒初起,正柴胡饮颗粒;挟湿证者,柴连口服液;风寒表虚证,表虚感冒颗粒或桂枝颗粒。

1.2风热证

主症及舌脉:发热,恶风,咽干甚则咽痛,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金银花9g,连翘12g,荆芥6g,桑叶6g,菊花9g,牛蒡子9g,薄荷6g(后下),苦杏仁9g,竹叶6g,桔梗6g,甘草6g。

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感冒清胶囊;发热、咽痛、痰稠较甚者,金莲清热胶囊、疏风解毒胶囊;咽痛较甚者,穿心莲内酯滴丸。

1.3风燥证

主症及舌脉:唇鼻干燥,咽干甚则咽痛,干咳,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辛凉宣透、润燥生津。

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桑叶9g,苦杏仁9g,瓜蒌皮12g,浙贝母12g,沙参9g,香豉6g,栀子6g,梨皮9g。

中成药:凉燥者可选用杏苏止咳颗粒;温燥者可选用桑菊感冒片;咳嗽、痰多者,蜜炼川贝枇杷膏;干咳、少痰者,养阴清肺口服液。

1.4暑湿证

主症及舌脉:发热,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口黏腻,舌苔白腻或黄腻。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藿香9g,佩兰9g,金银花12g,紫苏9g,白芷6g,淡豆豉9g,桔梗6g,淡竹叶6g,茯苓15g,滑石15g(包煎),陈皮9g,生姜6g。

中成药:藿香正气类。

2.体虚感冒类

2.1气虚证

主症及舌脉: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平素畏风寒、易感冒,舌质淡,脉缓。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5g,荆芥9g,紫苏9g,葛根9g,前胡9g,桔梗9g,陈皮12g,炙甘草6g。

中成药:参苏颗粒、玉屏风颗粒、表虚感冒颗粒;对于感冒反复发作者,在未感期间,常用补中益气颗粒。

2.2气阴两虚证

主症及舌脉: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平素畏风寒、易感冒,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滋阴解表。

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合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党参15g,麦冬12g,淡豆豉9g,葛根9g,薄荷6g(后下),白薇12g,玉竹12g,桔梗9g,炙甘草6g。

中成药:感冒反复发作,在未感期间,可常用生脉饮口服液或配合补中益气颗粒。

撰稿:马亚飞

编辑:韩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jj/11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