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经络辨治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数据挖掘

#作者介绍

通信作者:曾慧妍,女,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内分泌及代谢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医院拔尖人才。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糖胖病逆转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多种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基金项目、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基金资助课题及横向课题研究项目20余项,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1项。

本文刊载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年第2期经络辨治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数据挖掘分析

林洪1,丁源2,陈丽春3,王李子牛3,曾慧妍4,金宇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深圳;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4.广州中医院/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经络理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辨证论治中的规律.方法:检索—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文献,提取文献纳入的中药、取穴处方等数据,对高频药物归经、高频穴位、经络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并对所涉及的经络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文献篇,其中纳入文献的中药处方92首,穴位处方18首.涉及中药味,其中使用频次大于5次的中药47味、穴位33个,共涉及14条经脉.药物归经频次最高的为足厥阴肝经;关联分析显示药物高频归经之间的关联度较好的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相关性较好的穴位有天柱、大杼、曲骨、内关.高频药物聚类可得到8种组合,核心取穴组合6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经络辨证论治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经验如下:结合经络循行路线,遵循远部取穴及近部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选取以“疏肝、化痰、化瘀”为主要功效的经络及穴位.

[关键词]经络;辨证论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数据挖掘

甲状腺良性结节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而形成的局限性肿块,属于临床高发的内分泌疾病[1].西医在疾病早期无有效防治手段,需待病灶增大到一定程度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后才给予手术或放射碘治疗.但上述两种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常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重在“未病先治”,具有多靶点调控、副作用少、价廉效优等特点,可作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早期防治方法.经络辨证作为最早形成的中医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发现经络辨治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早期防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应用规律[2].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旨在发现基于经络理论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辨治规律.

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国生物医学库(CBM)4个数据库,从年01月至年6月,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数据.

1.2数据筛选

1.2.1文献纳入标准

(1)参照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诊断与分型标准)[3],收集所有临床诊断明确为“瘿”、“瘿病”、“痰核”或“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文献.

(2)包含运用经络或腧穴辨证或治疗的信息的文献;

(3)临床医案完整、准确的文献;

(4)包括对照试验、回顾性研究、前后对照研究等各种设计的临床研究且资料完整的文献;

(5)专家经验介绍.

1.2.2文献排除标准

(1)使用中医诊断“瘿”、“瘿病”或“痰核”者,与现代医学诊断对照后发现西医诊断非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文献;

(2)综述、摘要、研究方案摘要、评论、评述、理论探讨等其他类型的文献;

(3)基础研究型文献;

(4)针对目标病名难以提取出针对性材料的著作类文献.

(5)无详细经络或腧穴信息的临床研究文献.

1.3数据清洗

对数据进行清洗,对中药药名统一化处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4],如法半夏归为半夏、煅牡蛎归为牡蛎、炙黄芪归为黄芪、炒白术归为白术等,经过数据统一化处理等到中药味;穴位及经络名称规范化处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5]得到穴位33个.

1.4数据库的建立与录入

将查询到的数据分别录入Excel表格,表格数据导入SPSSStatistics23和SPSSClementine12.0软件,建立基本数据库.将所纳入的92首中药处方药物及18首穴位处方录入到数据库中,如果处方中有这个药物(或穴位)就记录为“1”,反之,无这个药物(穴位)则为“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时,须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即将“1”、“0”分别用“T”、“F”替代并保存.

1.5数据分析

应用频次或高频次分析中药(或穴位)的构成情况,按照频次高低顺序排序,利用Excel作描述性分析;高频中药的归经,选穴及归属经络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高频中药归经及选穴应用聚类分析.

2结果2.1文献筛选结果

纳入统计的中药复方92首,涉及中药种类味,使用总频数次.针灸处方18首,涉及穴位33个,相关的经络14条.

2.2中药处方的频数分析

味中药中,使用频数5次以上的中药共有48味,以夏枯草使用频率最高,高频使用药物类别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中药为主,详见表1.

2.3处方归经统计

48味高频处方的中药中,药物归经最多的是肝经,其次是肺经、胃经、脾经和心经(表2).

2.4穴位使用频次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穴位使用频数结果如下:33个穴位中,取穴大于3次的共用12个,局部围刺1种.分别为结节围刺9次,内关8次,曲骨6次,大杼5次,天柱5次,合谷4次,三阴交4次,太冲4次,曲池4次,丰隆4次,足三里3次,水突3次(表3).

2.5高频使用穴位所属经络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高频使用穴位所属经络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应用较多(表4).

2.6穴位治疗的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采用Clementine12.0进行建模,运用Apriori算法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高频药物,穴位及所属经络进行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表明所有数据都为正相关,不需要剔除.

表1甲状腺良性结节高频中药使用频次

Table1Frequencytableofhighfrequenc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表2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高频中药归经

Table2Meridiantropismofhighfrequenc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表3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高频使用穴位

Table3Highfrequencyacupoints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表4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高频穴位所属经络

Table4Highfrequencyuseofacupoints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2.6.1高频治疗药物归经关联规则情况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高频药物归经关联参数设置:支持度≥4%,置信度≥50%,得到2组经络组合规则置信度最高为%,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3组经络组合规则置信度最高%,有两个组合,第1个组合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第2个组合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两组经络组合共得到10组,3组经络组合共得到29组,4组经络组合共得到11组.支持度最高为22.92%,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高频药物归经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足厥阴肝经出现16次,为出现次数最多的经络,其次是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分别有11次和7次.

2.6.2取穴治疗关联规则情况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取穴关联参数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80%.得到2组穴位组合规则置信度最高为%,共有20组,其中支持度最高为33%,为内关→曲骨;3组穴位组合规则置信度最高%,有46个组合,其中支持度最高为27.78%,共24组,核心关联穴位为天柱、大杼、曲骨及内关;4组穴位组合共得到34组,其中支持度最高为27.78%,共31组,核心关联穴位为天柱、大杼、曲骨、内关、阴陵泉及太冲.

2.7经络治疗关联网状图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经络关联网状图是SPSSClementine软件中对关联规则结果的可视化分析,使数据规律更加直观,生成的网状图中粗线表示强链接,细线表示中等链接,最细颜色最浅线表示弱链接.

2.7.1高频治疗药物归经关联网状图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高频药物归经关联网状图可见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及手少阴心经关系较紧密,手太阴肺经则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联系紧密(图1).

2.7.2取穴治疗及穴位所属经络关联网状图

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取穴及穴位所属经络关联网状图之间差异性较小,结合穴位所属经络关联网状图,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及足厥阴肝经之间联系较紧密,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及任脉联系较密切(图2、3).

2.8系统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使用SPSSStatistics23系统进行分析,各类距离转化成1~25的数值,选择合适的距离,得到核心聚类.

图1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高频药物归经关联网状图Fig.1Highfrequencydrugsused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图2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所取穴位关联网状图Fig.2Thenetworkdiagramofacupointsfor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图3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取穴所属经络关联网状图Fig.3Networkdiagramofmeridiansrelatedtoacupointsfor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2.8.1高频治疗药物聚类分析

对47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高频药物进行聚类,运用系统算法,得到47个变量数据(图4)所示.根据专业知识选取合适分值距离,选取8个核心组合(表5),分值从高至低分别为:(1)浙贝母、栀子、连翘;(2)柴胡、川芎、夏枯草;(3)半夏、陈皮、厚朴;(4)荔枝核、王不留行、穿山甲、皂角刺;(5)橘核、熟地黄、牡蛎、鳖甲;(6)白芍、山慈菇、三棱、莪术;(7)枳壳、枳实、白术;(8)白芥子、桔梗、海藻.以上8个组合,按照主治功能分类有清热散结、健脾化痰、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等4种主要作用,体现了“化痰、疏肝、化瘀”等三大功效.其对应的归经组合亦以体现这几种功效.

2.8.2治疗所取穴位聚类分析

对33个穴位及围刺法进行聚类,运用系统算法,得到34个变量数据(图5),根据专业知识选取合适的分值距离,选取6个核心组合(表6),分值从高至低分别为:(1)水突、间使、足三里;(2)横骨、夹脊、扶突;(3)臂臑、蠡沟、委中、列缺;(4)天柱、大杼、曲骨;(5)上巨虚、石门、中脘、血海;(6)心俞、复溜、肾俞、肝俞,这6个组合,按照不同穴位的主治功能,兼顾近部及远部循经取穴相结合的原则,包含了疏肝理气、散结化痰、温通化瘀及调节脏腑功能的功效.

图4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高频药物聚类示意图Fig.4Clusteringofhighfrequencydrugsusedinthetreatmentofbenignthyroidnodules

表5甲状腺良性结节高频治疗药物聚类核心组合分析

Table5Analysisofhighfrequencydrugclustercor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9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