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中处处有中医,路边的花草、山中的某块石头,甚至是家家厨房都有的食材,都可能是中药。即便是号称不吃中药的人,肯定也吃过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不信?来看看这些具有护肝作用的常见食材,肯定有一种是你吃过的!
大枣甘、微温,归脾、胃、心、肝经。
补脾益胃,益血安神,缓和药性。
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缓和药物烈性。
3~15枚,或10~30g。煎服。为丸服当去皮,核捣烂,入煎剂宜劈开。
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脘腹胀满者不宜服用。
大枣为甘缓滋柔之品,既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又能缓和药性,具有较好的护肝作用,因此大枣为肝病临床最常用之药,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可配清热解毒药,慢性肝病则配伍健脾益肾药,对于本虚标实如肝硬化之脾肿大,则于破血消积之药中加大枣以缓其攻伐之性。
山药薯蓣,怀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养阴生津。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虚热消渴,带下尿频。
10~30g,大量可用至60~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6~10g,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脾虚湿盛、肠腹满闷者不宜使用。
山药补脾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慢性肝病之脾虚泻泄、腰膝酸软、纳呆腹胀,与鸡内金同用还有消积之功,用于小儿之肝脾肿大;因其养阴生津,常用于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
枸杞子苟起子,甜菜子,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
10~15g。煎服。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以及脾虚湿滞肠滑者,均忌用。
1.益肾填精,养肝明目适用于慢性肝病症见腰酸腿软,肝区隐痛,二目干涩,视物昏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及梦遗滑精等肝肾阴虚证候者。常与桑椹、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山萸肉、山药、楮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同用。
2.抗脂肪肝枸杞子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临床可用于脂肪肝的治疗。
3.护肝降酶枸杞子有较好的抗肝损伤、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所致肝损害引起的肝功异常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而ALT异常、蛋白比例失调的治疗。
4.降血糖枸杞子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肝源性糖尿病。
乌梅酸、涩、平,归肺、脾、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煎服。止血宜炒炭。外用适量。
表邪未解者忌用。
乌梅酸甘化阴,能调节肝脏酸碱环境,从而起降酶作用。乌梅有一定的助消化增强食欲的效果,可用于肝病之纳呆食少。
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公英,蒲公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尿散结。
急性热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肝炎等症),乳痈,肠痈,疔毒,疖肿,肝火目赤肿痛,乳汁不通,以及尿路感染等。
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煎服。外用适量。
非实热火毒者不宜用。
1.护肝降酶蒲公英清热解毒,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临床报道,蒲公英煎剂或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对于肝功能和黄疸指数的恢复均有显著促进效果,可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
2.消痈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可用于肝脓疡的治疗,常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牡丹皮等相伍。
薏苡仁薏仁,苡米,苡仁,米仁。
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脚气浮肿,脾虚泻泄,带下;热痹,湿瘟证邪在气分,温邪偏盛;肺痈,肠痈等。
15~30g。煎服。健脾止泻宜炒用,余生用。亦可煮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脾约便难及孕妇慎用。
1.健脾止泻用于慢性肝病之脾虚便溏,泻泄。
2.利水渗湿用于慢性肝病之浮肿,肝硬化腹水,亦用于脂肪肝之肥胖患者,多与藿香、佩兰、滑石、浙贝母、苇根、车前草、通草、大豆黄卷等芳香化浊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