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四十多岁的"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医院工作十年,社区独立看诊10年,无门无派,崇尚经典中医,人生理想是“老百姓看的懂中医”“中医强壮中华民族”。
今日大雪,天儿真就一天冷似一天了。。。
大雪,天光越来越短,转眼就上冻了。。。
这一年,也就快过去了。。。
静下心来的时候,可以靴微的总结一下,
,哪些目标实现了,向着哪些理想又前进了,又有了哪些遗憾。。。
但不管怎样,生活都要继续,所以“课”还是要继续上,“彩蛋”还是要继续吃。
今天我们来讲讲“快速辨寒热,选对中成药之三--橘红颗粒”
对,没错,还是看鼻孔。
“橘红颗粒”的鼻孔特点--鼻粘膜“红”、“干燥”
“橘红颗粒”针对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鼻塞、鼻涕。
我们来大概看一下橘红颗粒的药物组成:
秋风吹散“肺热”组--石膏生地黄麦冬------鼻孔“红”;
“理脾”燥湿化痰组--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紫菀(二陈汤)--鼻孔“脏”“粘稠”--“脾为生痰之源”;
“补水”化痰散结组--栝楼浙贝母款冬花--鼻孔“干燥”;
宽胸理气“调升降”--苏子桔梗杏仁--咳嗽--“肺为储痰之器”;
这么一说,大家可能糊涂了。
老规矩,我们来类比一下。
其实“痰”的生成就像是“煮浆糊”
1:米粥
2:加热
时间一长“浆糊”就做成了,又“粘”又“沾”,抹到哪里都“黏糊糊”的。
像不像我们咳嗽咳不出来的“痰”?
那我们该怎么把“浆糊”变的不那么粘,方便我们排出体外呢?
1:别再“加热”了,让“温度”降下来--“秋风吹散肺热组”;
2:别再“加米粥”了,让“黏度”降下来--“理脾燥湿化痰组”;
3:多加点“水”,让浆糊“稀一些”--“补水化痰散结组”;
4:加水以后,拿个刷子“搅合搅合”--“宽胸理气调升降组”;
这一顿操作下来,“浆糊”变“浠水”,随手一洒----“干干净净”。
好了,这一类的感冒咳嗽、流鼻涕您应该会用了吧?
我们大概来总结一下,通过鼻孔快速辨寒热的方法:
1:鼻孔湿润、干净,以发热、头痛、鼻涕为主要症状--感冒清热颗粒;
2:鼻孔湿润、粘稠,以咳嗽、咳痰、鼻塞为主要表现--通宣理肺颗粒;
3:鼻孔干燥,干净,以发热、咽痛、口渴为主要表现--银翘解毒颗粒;
4:鼻孔干燥,脏、粘稠,以咳喘、痰粘而胸闷为主要表现--橘红颗粒;
相信,学会了这四条,这个冬季,一般的感冒,您可以应付了!
下周起,周末彩蛋继续为您讲解中成药的使用,敬请期待。
好学易懂好用有效
让中医人领会经典
让老百姓看懂中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