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2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http://pf.39.net/bdfyy/tslf/

一四一、白瓜子

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热带地区处处有之。今名冬瓜。其子为白瓜子。

甘寒。

泻寒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子能补肝明目。现药物

中所用之瓜子,皆冬瓜子也。

一四二、苦菜

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处处有之,凌冬不死,诗云谁谓荼苦,即此物也。

味苦,性寒,无毒。

苦菜主明目,除热,治痈疮,黄疸,调经脉,去邪气。

肠澼,渴热中疾,恶疮,久服耐饥寒。

调十二经脉,霍乱后胃气烦逆,久服强力,虽冷甚益人。

捣汁饮除面目皮及舌下黄,其白汁涂疔肿拔根,滴痈上利溃。

主明目诸痢血淋痔瘘。

普通二至三钱。

脾胃虚寒人不可食,不可共蜜食。

58

贰、中经

本草经卷二,吴普等述,孙星衍,冯翼同辑。

中经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去病补羸者本中经。

一四三、雄黄

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恶物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

炼食之,轻身神仙。

产我国西部,南省亦有。

味辛苦,性温,有毒。

雄黄为蚀疮杀虫要药,主辟邪气,疗诸疮,解毒,为外科要剂,亦可内服。

疗疥虫疮,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诸

蛇毒,解藜芦毒。

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虫兽伤。

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普通内服数分,外用无定量。

雄黄性热有毒,外用易见长,内服难免害,凡服之中病即止,无过剂也,能柔五金

干汞,转硫磺,伏粉霜(以轻粉升成之霜。)与雌黄同,或云雄黄变铁,雌黄变锡。

按雄黄于疮痬螫外科,最为急用,以其性能杀虫解毒也,吴俗于五月五日饮雄黄

酒,并洒之室角以驱五毒,但须要知道雄黄虽有腐蚀之力,能蚀恶肉以杀虫治疮,但过用终

不免侵蚀好肉,故不可多服,外科亦须审慎使用,著名方剂有安虫丸(干漆雄黄巴豆霜),

治吐沫水后腹中必虫痛。雄黄解毒丸(巴豆雄黄玉金)治急喉痹咽喉不通,胸膈气促,金锁

匙(朴消雄黄大黄)治一切风热,咽喉闭塞为末,吹入喉中。

一四四、石硫黄

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产火山地带。

味酸,性温,有毒。

硫磺为补阳要药,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命门火衰,能发汗以祛寒痰,及疏利

大肠,通常性便秘,杀虫,治疮疥。

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痛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虫疮,

止血杀疥虫。

下气,治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寒热,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

壮阳道,补精骨劳损,风劳气,止嗽,杀脏虫邪鬼。

治妇人血结。

长肌肤,益气力,老人风秘,并宜炼服。

能燃,是水中之火也,其味酸,是得木味,水中之阳,发则为木,故味酸而能燃,

又是水中之木也,为温下焦肝肾之猛药。

驱寒燥湿。杀虫化金。

普通五分至二钱。

硫磺为救急妙药,但中病便当已,不可尽剂,畏细辛朴消,中硫磺毒,黑铅煎汤解

59

之,或是食鸭肉可解之。

一四五、雌黄

味辛平,主恶创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

不老。

产地同雄黄。

味辛性平有毒主恶疮杀虫虱,身痒,邪气诸毒,治身面白驳,散皮死肌,血气虫积

心腹痛,为外科要药,与雄黄功相仿。

一四六、水银

味辛寒,主疥瘘痂伤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镕化还

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

产山西陕西山中。

味辛,性寒,有毒。

水银为杀虫要药,主治杨梅疮毒,及皮肤诸病,润肠下死胎。

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

利水道,去热毒。

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疥,杀虫,催生下死胎。

治小儿惊痫热潮。

除湿热,解疮毒。

普通多配合丸散方用,内服约数分,外用无定量。

水银性沉,与金银诸物同,吞服金银水银者,皆足以致命,饵服者须慎之。

一四七、石膏

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坠痛,除邪

鬼,产乳金创,又名寒水石。

产浙江江苏山东,他省亦有出产。

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石膏为清凉解热要药,主治肺胃三焦气分之热,大渴热狂,能解肌发汗,又能清热

止汗。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

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和葱煎茶去头痛。

治天行热狂头风旋,下乳,揭齿益齿。

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得石之性多,味虽咸而不甚,且此山之石即能生水,流而为泉,是故此石纯具水性,

禀天水之寒,故能清热。

主治烦渴,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普通三钱至五钱,大剂二三两。

伤寒中风太阳症,少阳症之往来寒热等均忌,真寒假热之症或因里虚引起之虚热症

亦忌,有金疮下乳亦忌,胃家寒症者亦忌,恶巴豆畏铁。

60

一四八、慈石

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今名磁石。

产山中能吸铁。

味辛,性寒,无毒。

磁石为补肾强阴要药,取其能引肺气入肾,使阴阳安宅,镇惊,明目,通耳,益精。

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

之。

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明之。

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呑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

断与末同呑下。

补肾降火,强筋壮骨。

入煎剂二钱至四钱,水飞用三分至八分。

凡石药皆有毒,独磁石冲和无悍猛之气,然体重,难于消化,渍酒优于丸散,凡使

火炙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用,恶丹皮杀铁消金。

久则化铁,为铁之母,药性为,石属金,铁为水,故磁石本兼金水两性,而归于肾,故其主

治肾,能自肾中吸引肺金之气,以归于根。

捡去杂质,捣碎,置铁锅中,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一四九、凝水石

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又名寒

水石。

生于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黑

色者。

味辛亦做咸,性寒,无毒。

凝水石主明目固齿凉血降火,时气热盛,腹中积聚,疗汤火伤(烧研敷)。

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水肿,小腹痹。

压丹石毒风,解伤寒劳复。

普通煎剂一钱至三钱。

性寒,虚寒之体不宜,入肾走血,除热之功与诸盐同,畏地榆,解丹石巴豆毒,制

丹砂,伏玄精石。

一五〇、阳起石

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

补不足。

产深山山谷,或曰,惟齐山有之。

味咸,性微温,无毒。

阳起石为补命门壮阳道要药,功能疗阴痿,男女下部虚冷,补不足。

疗男子阴头寒,阴下湿痒,去汗臭,消水肿,令人有子。

补肾气,精乏腰痛,膝冷湿痹,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治带下瘟疫,冷气,补五劳七伤。

61

补命门火不足。

助阳益气。

普通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凡阴虚及阳痿属于失志,以致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与崩漏由于火盛,而非虚

寒者,均忌,忌羊血,凡使用火灸酒淬七次,研细水飞用,不入汤药,又石药冷热皆有毒(因

不易消化),非可久服之物。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凡病

人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此以阳助阳。

拣去杂质,捣碎,置铁锅中,煅透,趁热倒入酒渍淬,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一五一、孔公孽

味辛温,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创疽瘘痔,利九窍,下乳汁。

一五二、殷孽

味辛温主烂伤瘀血泄利寒热鼠瘘症瘕结气,今少用。

一五三、铁精

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创,疡疽创痂,疥气在皮肤中,铁

主坚肌耐痛。

铁精或铁落为錬铁时锤打所落之皮甲。

味辛,性平。

铁精为解热,安神,补血药,能除风热,治风痉,癫痫,善怒发狂。

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可以染皂。

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

炒热投酒中饮,疗贼风痉,裹以熨腋下,疗狐臭有验。

普通内服一厘至五厘,煎服者虽数钱亦可,近时多用以融化他药中服之。

铁性重坠,有碍消化,服原质者宜慎之,患肿者服之,一生须忌盐。

一五四、理石

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

一五五、长石

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久

服不饥。

一五六、肤青

味辛平,主虫毒及蛇,菜肉诸毒,恶创。

62

一五七、干姜

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珠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处处有之,即以母姜切片,在冬日于风日中透干制成者。

味辛,性温,无毒。

干姜为除寒散结要药,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四肢逆冷,中寒霍乱,冷痛疝气,

寒泻腹痛,开脏腑,宣脉络。

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治腰肾间疼痛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

夜多小便。

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肠脏,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红,解冷热毒,开胃消宿

食。

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干姜炮制则温而不烈,性轻而上浮,而四逆理中,则干姜不炮,取其性烈,乃能去

寒,能温土中之阳,阳出则阴消,为治寒湿之药,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能补

脾之火,是以土治水。

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咳,下利,厥冷,腹痛,胸痛,腰痛。

驱寒除湿,和血通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大剂上两许。

生姜干姜炮姜禁忌同,久服伤阴损目,误服劫津耗液,凡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

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胀痛均忌。

一五八、枲耳实

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

明,强志轻身。

一五九、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

岁以上。

处处有之,江浙尤多,花名葛花,子名葛谷,根制粉名葛粉,捣汁名葛汁,均入药。

味甘,性平,无毒。

葛根为发汗解肌升阳散火要药,主消渴大热,伤寒中风,治头痛,泄泻,开胃气,

解酒毒。

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解酒毒。

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便,排脓破血,傅蛇虫毒,毒箭伤。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生者堕胎,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

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压丹石,傅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

猘狗伤捣汁饮,并末傅之。

葛根其根深,能以地中水气,上达于苗叶,其苗极长,象人身之太阳经,从膀胱水

63

中,达阳气于经脉,以卫周身,故入太阳经。葛根气味较平,故发散而不伤血,根深能引水

气,上达苗叶,故兼能升津液以治太阳之痉。其根色纯白,属金,又能吸水气上升,是金水

相生之物,故又能引津气治阳明之燥,故入太阳阳明二经。与升麻不同,葛根根实,故升津

不升气,升麻根空,有孔道以行气,故升气而不升津。

主治项背强也,旁治喘而汗出。

普通二钱至六钱。

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也,丹溪曰已见红密点,不可服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

烂。

认为葛根为解热之剂,与麻黄桂枝同为伤寒要药,然麻黄发汗解表,乃解太阳皮

表之邪以退热,桂枝发汗解肌,乃调和营卫解肌腠之邪以退热,麻黄治表实(汗不得出),

桂枝治表虚(汗出恶风),而葛根发汗,主治则在病将由太阳而入阳明,热甚或呕或痢,必

须汗出以解之,此三药之发汗不同之处。

葛根为升津之要药,故仲景使用于太阳痉病,与下热痢,因能升津也,口噤用之也

因其升津之性也,故伤寒论中之葛根汤实为仲景先师为温病立下之处方,今之温病学家误解

仲景先师无温病之识,故曰北方无温病,为南方有之,因此分出温病学,殊不知伤寒论中的

葛根汤就是治疗温病的第一优先方。

捡去杂质,劈成0.6—1厘米厚长条块,去灰屑即得。

一六〇、瓜篓根

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今名天花粉。

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

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味甘,性寒,无毒。

瓜篓实为润肺降气要药,主袪痰止嗽,涤胸中垢腻,润心肺及胃,治吐血,天花粉

主消渴,烦满大热,通乳消肿。

主胸痹,悦泽人面。

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

子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

瓜篓根实,皆能润肺治痰,此其同也,其中仁以清胸中痰火,润肠涤秽之功为主,

其根治时热大渴,痈疮肿毒。皮能润肠消炎并行。一般治痰剂有宣有下有消有攻有润,而瓜

篓实为润也,润剂之别是瓜篓清而润,苏子温而润,莱服子消而润,麦冬补而润,牛蒡杏仁

散而润,补以治痰则有五味子之收敛,除湿健脾以治痰则有半夏之温而燥。

按伤寒杂病论之用根为生津要药,滋润太阳经之燥与胃经之燥,实为去心包积痰之

要药。

花粉清热,入气分,色白味苦而有液,故泻热之功轻,入胃生津之力重。瓜篓实能

治膈间之结气,因篓之膜似人胸之膈膜,又似人腹之象,又治大腹之气,因子有油而气烈,

包有瓠而味苦,捣烂合用,能解膈膜之痰火

主治胸痹也,旁治痰饮。治消渴。

普通一钱至三钱。

脾胃虚寒作泄者忌,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忌铁。

一六一、苦参

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湿,逐水,除痈肿,补中,明

64

目,止泪。

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

目,止泪。

产河南四川,各地山野及田畔湿地亦俱有之,根黄白色类牛蒡,甚苦,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苦参为燥湿胜热健胃杀虫积要药,主治积聚,症瘕,恶疮,疳症,泄血中热,清湿

养阴。

养肝胆气,安五脏,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虫。

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

渍酒饮治疥杀虫。

治恶虫胫酸。

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遍身风疹,痛不可忍,肺热生疮,遍身皆是;瘰疬结核,下部疮瘘,诸般实症用之

有效。

清心肝火,去小肠热。

普通一钱至三钱。

久服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忌。

一六二、当归

味甘,温,无毒。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

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

我国西部皆有出产,以陕西四川为最良。

味甘苦辛,性温,无毒。

当归为补血清血要药,主一切血虚血浊,治瘘弱,痹痛,诸疮,破恶血,生新血,

补女子诸不足,为调经良药。

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

治一切风一切气,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胃冷。

主瘘痹嗜卧,足下热痛,冲脉为痛,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当归辛苦,得地火之味,其气微温,得木之性,质多油,此因得地之湿,故能助心

生血,以行于肝,其功专生血。归首之性升,故主生血,尾之性降,故主行血,性温润,可

以去寒结。风能胜湿,风伤血则筋燥,当归能润燥。其味辛温,火也,其汁油润,水也,一

物而具二者,是水交于火所化之物也,恰与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补血。

补血养血,润肺润肠。

普通二钱至五钱,大剂一至二两。

性滑润,泄泻者慎用,脾胃薄弱者忌,用时须它药来佐。

一六三、麻黄

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

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我国西北部皆有出产,以山西大同为最良,其他如印度及西伯利亚南非洲皆有产。

味苦,性温散,无毒。

麻黄为发汗解散要药,功能退热平喘利水,主伤寒表实无汗,治肺实喘逆,通利水

65

道。

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止好睡,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

令人虚。

治身上毒风疹痹,皮肉不仁,主壮热温疫,山岚瘴气等。

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

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

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虽其茎直上,但却如草之丛生,故能上升又能外散,其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

纯得天轻阳之气,故专主气分。一般取其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轻扬,故能

发汗,能通阳气,直走鼻皮毛,其根坚实味涩,故能止汗。

捡去杂质,去尽木质及残根,喷淋清水,微润,切1.5厘米段片,晒干或烘干,去

灰即得。

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

发汗止喘。

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三钱。

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忌之,诸虚有汗,肺虚痰嗽,气虚发喘,均忌。

麻黄为发汗第一要药,能退热平喘利水,皆其解散之功,凡风寒初袭肌表,不得解

散则发为头痛项强恶寒诸症状,发其汗则风寒得以解散,诸症自除,举凡外感初起之发热,

多由汗不得出,因势利导使汗出而热解,此本经之所言去邪热也,又肺受风寒不解,则咳气

上逆,用麻黄利水道,外为发汗,是故痰水因而下行,风寒因而得以宣泄,因病根解除,咳

气上逆自愈,若以之点眼,可使瞳孔放大,此因其能散。今麻黄配桂枝能散营分之寒邪,配

膏能泄卫分之风热,皮肉不仁,著名方剂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因麻黄根能止

汗,节亦止汗,故欲发汗,则须去根与节。

一六四、通草

味辛,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一名附支。又名白通草。

产于江南,多生山侧,茎入药。

味甘淡,性平,无毒。

通草为利水退热要药,主泄肺热利阴窍,舒胃气,除水肿,治五淋,下乳催生。

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泻肺。

解诸毒,虫毒。

明目退热,下乳催生。

普通五分至一钱。

虚脱之人与孕妇禁忌。

白通草象人身之油膜,故能通达油膜,上可以通乳,下可以通小便。

一六五、芍药

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

便,益气。一名白木。

处处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山野自生,或种植,因芍药花美也,根做纺锤形,外淡

褐色而内白色,其稍赤者名赤芍。

味苦酸,性平,无毒。

66

白芍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止腹痛,治痢疾,治胎

产前后诸病,为女科良药。

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

恶,腹痛腰痛。

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

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泻肝安脾,收肺气,止泻痢,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

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鼻衄,目涩肝

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血痹即血凝于肌肤而为痹)。

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

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

主治结实而拘挛,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平肝止痛。

普通二钱而五钱,大剂一两以上。

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肠胃中觉冷,均忌,反藜芦恶芒硝,鳖甲,小蓟。

一六六、蠡实

味苦,平,无毒。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

服轻身。花、叶,去白虫,喉痹。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豕首。又名马蔺子。

产我国陕西河南一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实入药。

味甘,性平,无毒。

蠡实主治皮肤寒热,一切疮疖,产后血晕,寒疝诸疾,利大小便。

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

疗金疮血内流,痈肿有效。

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晕,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止鼻衄吐血,通

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杀蕈毒,傅蛇虫咬。

普通一钱至三钱。

不详。

一六七、瞿麦

味苦,寒,无毒。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去翳,破胎堕

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

为山野河边自生之宿根草,子黑色扁平,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瞿麦为利水破血要药,主五淋,治小便癃闭,月经不通,降心火,利小肠。

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

主五淋,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普通一钱至三钱。

瞿麦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及

水肿鼓胀脾虚者均忌,能堕胎孕妇忌用,恶螵蛸,伏丹砂。

王执中曰五淋大抵皆属湿热,热淋用八正散(瞿麦萹蓄车前滑石甘草山栀仁木通大黄),血

淋宜小蓟牛膝膏,肾虚淋宜补肾,不可独泻,老人气虚者。宜参术加木通山栀,亦有痰滞中

焦作淋,宜行痰兼通利药,最忌发汗,汗之必便血。

67

一六八、玄参

味苦,微寒,无毒。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

名重台。又名黑参,元参。

处处原野多产之,根直而肥大,生时本白色,切片后即变黑。

味苦,性微寒,无毒。

元参为清火退热要药,功能治一切实热,狂热,燥热,肿疡,瘰疬。

暴中风伤寒,身热又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

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

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暴结热,散瘿瘤瘰疬。

治游风,补劳损,心惊烦躁,骨蒸,传尸邪气,消肿毒。

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育阴滋水。

普通钱半至三四钱,大剂一二两。

凡血少目昏,停饮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均忌。恶黄耆干姜、茴香山萸,反

藜芦勿犯铜铁。

一六九、秦艽

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一名秦瓜。

产我国陕西河北河南等地,生山谷中,根做土黄色,以有罗纹相交者良。

味苦辛,性平,无毒。

秦艽为治风湿要药,功能清风热治湿热,主寒热身酸痛,黄疸酒毒,养血,荣筋,

安胎。

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利大小便,疗酒黄,黄疸,解酒毒,去头风。

傅尸骨蒸,治疳疾及时气。

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肠风泻血,养血荣筋。

泄热,益胆气。

普通钱半至三钱。

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秦艽味苦能杀虫、故外科亦用之,时珍曰:阳明有湿则身体疼烦热,阳明有热则

日晡潮热骨蒸,沈金鳌曰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

秦艽肌纹多,左右交缠。故治左右偏风,筋脉疼痛之症,利于续接经脉。

一七○、百合

味甘,平,无毒。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

补中益气。生山谷。

处处有之,生山谷中,种类颇多,以味苦者为真,白花者为良,根入药。

味甘,性平,无毒。

百合为清凉退热要药,主润肺宁心,清热止咳,补中益气,治百合病,肺病,吐血。

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脚气热咳。

68

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虫毒气,胁痈乳痈发背

诸疮肿。

温肺止嗽。

补肺益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中寒者勿服。

如天下之下垂,本天清之气。皆入气分。以敛肺气。

拣去杂质,筛去灰即得。

一七一、知母

味苦,寒,无毒。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一名蚳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

我国河内川谷濒河,及解州滁州多产之,为多年生草根横生,类万年青。

味苦,性寒,无毒。

知母为清凉解热要药,功能泻肺火,清胃火,下水消肿,利二便。

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疽,多服令人泄。

心烦燥闷,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烦。

热劳传尸疰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

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痰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泻火而上清肺金,滋水而下润肾燥,治命门相火有余。

知母叶至难死。拔之犹生,即知其得水气多,故能清气分之热。

普通钱半至三钱。

能滑肠,泄泻者忌,阳痿及易举易痿,脾弱饮食不化,胃虚不思食,均忌,勿犯铁

器,得黄相及酒良。

一七二、贝母

味辛,平,无毒。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一名空草。

产四川山西等地,为圆球形之根。色白入药,今浙江亦有之,称浙贝母,功用稍异。

味辛苦,性平无毒。

贝母为袪痰治咳要药,功能散结泄热,润肺清火,治烦热疮疡。

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恶,风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

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之,止嗽,烧灰油调,传人畜恶疮,敛疮口。

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气。

主治胸膈郁结痰饮。

普通钱半至三钱。

寒湿痰食痰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及痰厥头痛,

中恶呕吐,胃寒作泄,法宜用辛温燥热者,均忌贝母。

一七三、白芷

味辛,温,无毒。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

肤。润泽。可作面脂。

69

一名芳香。一名虈。

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黄褐。气味甚香。

味辛,性温,无毒。

白芷为散风表汗要药,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治目赤努肉,去面皯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

疥癣,止痛排脓。

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驱风燥湿。

普通五分至钱半。

呕吐由于火,漏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致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黄硫

黄。

白芷辛香,色白入肺,入阳明陉,根性又主升,故能升散肺与阳明之风寒。

一七四、淫羊藿

味辛,寒,无毒。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

产四川北部,据云其地有淫羊,一日百遍合,乃食此霍所至,叶为卵圆形类杏叶,

入药。

味辛苦,性温(或作小寒)

淫羊霍为壮阳益精要药,功能治阳痿茎痛,坚筋骨,利小便。

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有子。

治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

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

普通钱半至三钱。

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得酒良。

一七五、黄芩

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

火疡。一名腐肠。

产山谷间,亦为园圃之多年生草,根深黄色带褐。

味苦,性平,无毒。

黄芩为清热要药,功能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肝胆之火。主治黄疸,肠澼泄利,

风热,湿热:天行热疾,女科养阴安胎。

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解热渴。

黄芩味苦,中多空虚,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气之孔道主相火,故主清相火,

火逆呕苦、黄芩为正药。此药苦而色绿,故能入瞻。

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

清热止利。

普通钱半至三钱。

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忌。

70

一七六、狗脊

味苦,平,无毒。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一名百

枝。

产山野湿地自生之宿根草,根黑色,长而多岐似狗脊,故名。

味苦甘,性微温(或作平),无毒。

狗脊为益气血,强筋骨要药,功能治肝虚肾亏,脚弱腰痛,筋肉拘急,失溺淋露。

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

节重。

男子女人毒风软脚,肾气虚弱,续筋骨,补益男子。

去寒湿,强筋骨。

普通钱半至三四钱。

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均忌,恶香附败酱草。

一七七、石龙芮

味苦,平,无毒。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

不老。一名鲁果能。一名地椹。

产山东等地,生川泽石边,子入药。

味苦,性平,无毒。

石龙芮主治风寒湿痹,利关节,养胃气,能强阴益精。

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

逐诸风,除心热燥。

普通一钱至三钱。

宜大戟为使,畏茱萸蛇蜕皮。

一七八、茅根

味甘,寒,无毒。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其苗,主下水。一名兰根。一名茹根。

生于原野路傍之宿根草,产楚地,今处处皆有。

味甘,性寒,无毒。

白茅根为止血利尿要药,功能止吐血行瘀血,治消渴水肿,不伤胃气。

下五淋,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普通钱半至三钱。

不宜遇铁。胃寒脾湿者忌之。

一七九、紫苑

味苦,温,无毒。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厥,安五脏.一名

青菀。

为山野多年生草本,产我国中部,庭园亦可栽植,其花美丽,根状似细辛,其质柔

轫,入药。

71

味苦辛,性温,无毒。

紫苑为祛痰止咳要药,主治咳逆,痰涎,吐脓血,益肺气。

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治尸疰,补虚下气,劳气虚热,百邪鬼魅。

调中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

益肺气,主息贲。

普通七分至钱半。

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也,忌独用多用,即用亦须与二冬百部桑皮等苦寒药参

用,方无害以其性温也。

一八○、紫草

味苦,寒,无毒。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一名紫丹。

一名紫芙。

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园圃亦可栽种,产于寒地野生之根为良。

紫草味甘咸,性寒,无毒。

紫草为痧痘要药,功能凉血,活血,透发解毒,治恶疮天花,麻疹及小儿疮疖与面

皻。

通水道,疗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皻。

治疮癣。

淸血除邪。

普通二钱至三钱,大剂一两。

痘已出而红活及白陷,脾胃肠虚寒大便溏者忌服。

一八一、败酱

一名鹿肠.味苦,平,无毒。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生川谷。

处处有之,生川谷间。

味苦,性平(或作寒),无毒。

败酱草主治赤眼,障膜,弩肉,聤耳,痈肿结热,破凝聚血,化脓为水。

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痛。

治毒风瘰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

治血气心腹痛,破症结,催生落胞,血运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弩肉,

聤耳,疮疖疥癣,丹毒,排脓补瘘。

普通一二钱。

忌葱,性专下泄,无瘀者忌。

一八二、白鲜皮

味苦寒,无毒,治头风,黄疸,咳逆淋漓,女子阴中肿痛。生川谷。

处处有之,以四川者为良。

味苦,性寒,无毒。

白鲜皮主治头风黄疸,天行时疾。

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72

治一切热毒风,恶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

急黄,谷黄,劳黄。

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

钱半至三钱。

不详

一八三、酸浆

味酸,平,无毒。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生

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一名醋浆。又名洛神珠。灯笼草。

田园之中。

其根及苗味苦,性寒。酸浆果味酸,性平。

其苗,叶,根,茎皆为解热,排水药,治百日咳,黄疸,小便赤涩,果能催生。

酸浆果主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难产吞之,立产。

酸浆捣汁服,治黄病多效。

灯笼草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根茎花实并用。

酸浆果食之除热,治黄疸,尤宜小儿。

一般一钱至四钱。

孕妇禁忌。

一八四、紫参

味苦,寒,无毒。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治牛病。生山

谷。一名牡蒙。

珍珠菜之地下茎谓之紫参,多产于深山溪涧之旁,色紫黑。

味苦,性寒,无毒。

紫参为破血通经要药,功能治心腹寒热积聚,产后恶露不行。

疗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廱肿诸疮,止渴益精。

治心腹坚胀,散瘀血,治妇人血闭不通。

主狂疟温疟,鼽血,汗出,治血痢。

普通一钱至三钱。

畏辛夷。

一八五、槀本

一名地新。味辛,温,无毒。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长肌肤,悦颜色。生山谷。名鬼卿。

野生草本。

味苦辛,性温。

鬼卿为祛风寒镇痛要药,治大寒犯脑头痛齿亦痛,女人阴寒肿痛,体肤风湿。

头面身体皮肤风湿。

治皮肤疵皯,酒皻,粉刺,癫疾。

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

普通一钱至三钱。

热病头痛,血虚头痛,均忌服。

73

头屑干洗—槀本,白芷等份共末,夜擦旦梳,垢自去。

一八六、石苇

味苦,平,无毒。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生山谷石上。

产我国山西安徽福建等地,多生山中石上及阴湿之地,他处亦多有之,叶入药。

味甘,(或作苦),性寒,(或作平),无毒。

石苇为利尿治淋要药,主清肺火以滋源,通膀胱以利水,益精气,治淋闭。

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

治淋沥遗溺。

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

普通一至二钱。

制丹砂矾石,得菖蒲滑石射干良。

一八七、萆薢

味苦,平,无毒。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生山谷。

处处有之。

甘苦性平。功能除浊分清。

入足阳明厥阴,祛风去湿,以固下焦,补肝虚,坚筋骨,益睛明目。恶疮梅毒及淋

浊。

主治风寒湿痹。腰痛久冷,关节老血。膀胱宿水,阴痿,茎痛,遗浊,痔瘘,恶疮。

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

冷气节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惊挚,男子腰痛,久冷,膀胱宿水。

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软者佳。一般用四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

下焦有寒之人忌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一八八、白薇

味苦,平,无毒。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

酸疼,温疟洒洒、发作有时。生平原、川谷。

产陕西及关外,生平原川谷间,茎叶俱青,根黄白色入药。

味苦咸,性平,无毒。阳明冲任之药。

白薇为凉血退热要药,功能清虚火,除胃热,主治身热肢满,风温灼热,汗出热不

退,妇人身热,伤中淋露。

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

治惊邪风狂痣病,百邪鬼魅。

主治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不知人,血虚,热淋,温疟,洗洗寒热酸痛。妇人伤中

淋露,产虚烦呕。

普通一钱至二钱。

恶大黄,大戟,山茱,姜枣。

一八九、水萍

味辛,寒,无毒.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久服轻身。

74

生池泽水上.一名水花或浮萍。

处处有之,浮生于河泽水面.无根,叶大而面青背紫者谓之浮萍,有须根数条。

水萍味辛,性寒,无毒。

水萍为解热,发汗,利水,祛湿药。能消皮肤肿痒,治水肿,风疹,丹毒,小便不

利,目赤翳膜,外治敷疮肿。

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衄血。

捣汁服,主水肿,利小便。

治热毒,风热,热狂,熁肿毒,汤火伤,风疹。

下气,以沐浴生毛发。

其性清浮,治在肌表。

普通八分至二钱。

发汗力猛,证非大实大热者,不可轻用,表虚自汗者尤忌。

水气洪肿——小便不利者,浮萍日干为未,每服方寸匕,日二。

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以黄芩一钱,用四物汤煎汤调下。

一九○、王瓜

味苦,寒,无毒.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生

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一名土瓜。

产山东平泽田野,各地亦存栽种,多蔓生墙垣问,根及子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或作小毒)。

王瓜根主泻热,利水,行血,益气,治天行热疾,消渴,痞满,热结,黄疸变黑,

妇女经闭。

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流血,妇人带下,下乳汁不通,止小便数不禁,逐四

肢骨节中水,治马谷刺人疮。

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热劳,排脓,消扑损瘀血,破症癖,落胎。

普通一至二钱。

能使人吐下,不宜多服。

一九一、地榆

味苦,微寒,无毒。治妇人乳痉痛、七伤、带下十二病,止痛,除恶肉,止汗

气。消酒,明目,治金疮。生山谷。

生山间向阳之地,今处处平原川泽亦有之,根直而柔,入药。

味苦,性微寒,无毒。

地榆为止血收敛要药,功能止吐血下血久痢,妇人崩带。

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

止冷热痢,疳痢极效。

止吐血鼻衄,伤风,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并水泻。

地榆首之气味厚,故行血更有力,尾之药味薄,故行血之力轻。

普通二钱至三至四钱。

性寒下行,脾胃虚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作泄,均忌,

恶麦冬,丹砂,硫黄,雄黄。

75

一九二、海藻

味苦,寒,无毒.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

下鸣,下十二水肿。生东海池泽。一名落首。

产海岛中,为藻类之产于海中者,种类颇多,入药用马尾藻。

味咸,性寒,无毒。

海藻为除热软坚要药,主瘿瘤瘰疬,治瘫肿老痰,通血脉,利小便。

疗皮间积聚,暴溃瘤气,结热,利小便。

辟百邪鬼魅,治气急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去腹中幽幽作声。

普通一钱至三钱。

脾家有湿者忌。

海藻昆布皆生于水中,味微咸,又具草之质,是禀水木二气而生,故能清火润肝。

一九三、泽兰

一名龙枣。味苦,微温,无毒。治乳妇衄血,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

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生诸大泽旁。一名虎兰。

生于溪涧或湿地,叶类薄荷,根紫黑色,叶与子根(地笋)皆入药。

味苦甘,性微温,无毒。

泽兰为女科要药,功能行血消水,主养血气,破宿瘀,消症瘕痈肿,胎前产后诸病。

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血沥腰痛。

胎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消扑

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清湿热,治水肿。

普通一钱至三钱。

破血通积,大虚不宜。

一九四、防己

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

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产我国四川陕西及贵州,有汉防己及木防己两种根俱入药。

味辛苦,性寒,无毒。

防己为通膀胱利小便要药,主行全身祛风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治水肿,淋病,

散痈肿恶结。

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

痈肿恶结,诸瘑疥癣虫疮。

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气喘嗽。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去膀胱热。

能去湿热,属苦降之品,其形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

味似龙胆,能利水行。

治中下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

主治水也。

普通一至二钱。

76

凡肾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舌苦干,肾虚小便不利,及产前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

均忌。

一九五、款冬花

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菟奚。味辛,温,无毒。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

诸惊痫,寒热邪气。生山谷及水傍,一名橐吾。

产我国陕西山河西北诸地,为山野多年生草,庭园亦可栽植,百草中惟此不顾冰雪,

至冬即生芽而花,故名。

味辛甘,性温,无毒。

款冬花为润肺祛痰止嗽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寒热邪气。

消渴,喘息呼吸。

疗肺气心促,急热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痿肺痈吐脓血。

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

普通钱半至三钱。

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气逆之病,款冬隆冬独秀,辛散而润,甘缓而和,故虚实寒

热皆可用,无禁忌。

此药生于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之阳象,故能引肺中阳气下行,而

为利痰止咳之要药。

一九六、牡丹

一名鼠姑。味辛,寒,无毒。治寒热,中风,瘛瘲,痉,惊痫,邪气,除症坚,

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生山谷,一名鹿韭,今名丹皮。

牡丹处处皆有,庭院亦多种植之,花开美丽而大,为群花之王,色有红白紫等。其

根部之皮入药。

味辛苦,性微寒(或作性温),无毒。

丹皮为理血要药,功能清伏火,凉血热,通月经,排瘀血。主治胎前产后,冷热气

血之病,为女科良剂。

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腰痛,风噤癫疾。

治冷气,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

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治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治神智不足无汗之谷蒸,衄血吐血。

其色味如红花,而根性主下达,与花不同,故主内及泄中下焦之血。气属阳,血属

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丹皮主之。

气通则热不蒸,此为治热之变法也。色赤味苦,泻火,即能泻血。

疏肝气,通经脉。

普通一钱至三钱。

入血凉血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经血过期不尽,均忌与行血药同用。忌蒜及芫荽

铁器。

一九七、马先蒿

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生川泽,

一名马屎蒿。

77

一九八、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一九九、女菀

味辛,温,无毒。治风寒洒洒,霍乱,泻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

百疾。生川谷或山阳。

二○○、王孙

味苦,平,无毒。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及城郭垣

下。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

二○一、蜀羊泉

味苦,微寒,无毒。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廯虫,龋齿。生川谷,又

名羊泉。全草可用。

处处有之。

味苦,性寒,

为杀虫灭菌药,治疗疥廯,白秃,漆疮及蛀齿。

女子阴中内伤。皮间积实。

主小儿惊,生毛发,捣涂漆疮。

一般二至四钱。

多外用,少内服。

二○二、爵床

味咸,寒,无毒。治腰脊病不得着床,俛仰艰难。除热,可做浴汤。生川谷及

田野。又名香苏。

处处有之。

味咸性寒。

散瘀血,镇痛药,治腰痛及杖疮。

疗血胀下气,治杖疮捣汁涂之。

二○三、假苏

味辛,温,无毒。治寒热,鼠,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生川

泽。一名鼠蓂。又名荆芥。

多生野地,处处有之,气味芳香,茎与叶皆入药。

味辛,性温,无毒。

荆芥为发表要药,功能祛风理血,发汗退热。主治寒热头疼诸风疮毒。亦为妇人胎

前产后良剂。

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毒。

78

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歪斜,遍身瘰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气,通利血

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

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

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并煎茶饮之,以豉汁煎服,治暴伤寒能

发汗。

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

普通八分至二钱。

凡表虚有汗,血虚寒热,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均忌。

二○四、翘根

味甘,寒,有小毒。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

生平泽。

二○五、桑根白皮

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

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

无子。(王不留行散)

处处有之,其根皮入药。

味甘辛,性寒,无毒。

桑白皮为泻肺火行水道要药,主肺气喘满伤中,益气,开胃,消痰,解渴,治咳嗽

吐血,去肺中水气,水肿腹满。

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

忤。及敷鹅口疮,大验。

普通一钱至三钱。

肺虚无火,因风寒而嗽者均忌。

二○六、竹叶

味苦,平,无毒。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

渴,补虚,下气。汁,治风痉。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为暖地山中之常绿苞木。

味辛平,性寒。

竹叶为解热,祛痰,止渴,镇静药,止消喝,热狂烦闷及小儿警痫。压丹石毒。

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

消痰,治狂热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风,头痛,止惊悸,温痔烦闷,妊妇

头旋倒地,小儿惊痫天吊。

因叶在四旁,则主四散,故能清肌中之热,竹茹象人之筋脉,则清脉络之热以和血,

秉天水之寒气,故治一切热。

五钱至一两。

79

寒症忌用。

二○七、吴茱萸

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

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处处有之,或曰,吴地最良,故名,其子紧小,气味芳烈。

味辛,性温,有小毒。

吴茱萸为下气开郁,除风寒湿要药,主温中逐寒,驱风散热,止痛疗痹,治心腹冷

痛,下焦冷气,中寒中恶,呕吐泻利,亦杀虫,治口舌生疮。

利五脏,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冷绞痛,中恶心腹痛。

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治遍身瘰痹刺痛。腰脚软弱,利大肠壅气,

肠风痔疾,杀三虫。

下产后余血,治肾气脚气,水肿,通关节,起阳健脾。

味辛气烈,去湿极速。

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主治呕而胸满。

驱肝风,逐肺寒。

普通三分至钱半。

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动火昏目发疮,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凡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均忌用吴茱萸。

吴茱萸辛而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水饮,行滞气。专治肝寒之吐逆,此药虽

不上头,然可以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冲入头,故仲景用之治头痛如破,此为治脏腑而经脉自

治也。

二〇八、栀子

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

疡。生川谷。一名木丹。

处处有之,我国南方及四川尤多产,实又名卮子盖象卮形也。

味苦,性寒,无毒。

栀子为泻火要药,主五内邪气时热,心烦懊憹,泻三焦火,清胃脕血,治五种黄病,

通小便,解消渴。

疗目赤热疮,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

蟅虫毒。

治心烦懊憹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

泻三焦火,清胃脕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栀子味苦象心包。故能泻心包之火。性苦寒,有皮膈,象心包,内之子赤,正属心

之色,其花色白,当属肺金,结子成赤,当属心火,是为从肺入心,正治心中烦热之药。心

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以制节心火之太过,栀子花白子赤,正是以肺金而归制心火也,

故仲景治心中懊憹必用栀子豆豉汤。

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

清胃热,泻肺火。

普通一钱至三钱。

80

凡脾胃虚弱,血虚发热,心肺无邪热,小便闭由膀胱气虚,均忌。

二〇九、芜荑

味辛,平,无毒。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行毒,去三虫,化食,逐寸

白,散腹中嗢嗢喘息。生川谷,一名芜菇。

二一○、枳实

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

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产陕西河南等地,周礼有云,橘逾淮而为枳,即此是也,其实成熟时,早采者为枳

实,皮厚而中坚;晚采者为枳壳,皮薄而中虚,皆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枳实为破气行痰要药,主破结实,消胀满,治胸胁痰癖,心下痞痛,消食散血,去

胃中湿热。

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

泄,明目。

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去胃中湿热。

主治结实之毒,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普通八分至二钱。

肺气虚弱,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风寒入肺气壅,及咳嗽阴虚

火炎,与一概胎前产后,均忌。

枳壳为木实,有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其味比厚朴轻,故理胃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6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