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川贝和浙贝的区别

上次川贝炖雪梨提到了了川贝母。中药处方中常用的贝母除了川贝母还有浙贝母。今天简单讲一下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区别。

川贝:为圆锥形,高3~15mm,直径3~20m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两鳞片较厚,呈心脏形,相对包裹,内有心芽和小鳞叶数枚,内表面纯白;或为类白色蒜瓣状;或为薄片状;或为类白色细粉。有怀中抱月的鉴别特征。

浙贝母:为肾形厚片或不规则的小碎块,表面白色,富粉性。质地脆而结实,气微,味苦。一般个头较大。

川贝和浙贝都来源自百合科植物的的干燥鳞茎,区别在于主产地不同、植物也不同。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的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

浙贝母:主产于浙江的浙贝母。

两者都是气微,味微苦,性味苦,寒。

不同在于川贝母又多了甘味。(这里的甘味不简单是指尝起来的味道甘甜,而是中药一种按饮片性质分类,甘是五味中的一种。)

二者性味的不同,功效自然也有了差异。川贝母有甘味,所以味甘质润而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二者功用基本相同,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古本草本皆指贝母。然浙贝母苦寒,长于清肺化痰,宜治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

川贝母性味甘微寒,长于润肺止咳,宜治肺热燥咳、虚劳咳嗽。

至于清热散结之功,虽然二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浙贝母更宜治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痈肿。

川贝: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浙贝:5~10g。

最后还要再强调一下无论川贝母还是浙贝母都要注意的注意事项:一、贝母均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二、川贝、浙贝均是苦寒性质,所以脾胃虚寒、寒痰、湿痰者要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6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