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产业富实绿叶子成了金票子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走进“江南药镇”,人潮涌动,车流如梭,一缕药香扑鼻而来。巍巍大盘山,钟灵毓秀地。“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孕育了磐安中医药产业的根与脉。

磐安自唐天佑年间始种元胡,到宋元明清拥有十三种之多的贡品药材,再到新世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几代更迭,直至今日培育出长三角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浙八味’中‘磐五味’占了五席,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年6月,磐安人民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临磐安考察调研,为磐安中药产业发展擘画了美好未来。

▲浙贝母基地

青青中药苗,味味治穷病。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渥、冷水、仁川等重点乡镇(街道),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

3.9平方公里的江南药镇,成功创建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入驻中医药企业家,萧统文化广场、参茸保健品一条街、中药材博览馆等已成为游购两旺的网红点。磐安县中药材产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磐安在药材产业上挥洒出的大手笔,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

“我原来是药农,现在成了药商,我身边的许多村民都和我一样,是‘两栖’农民,一边种药材,一边卖药材。如今,入驻市场的经营户有多家,大多是本地村民。中药材是真正的利民、富民产业。”新渥街道中卢村卢立旺在“浙八味”市场开了一家“本草堂”商行,年收入达20多万元,亲身经历了市场的变迁以及产业的振兴。

▲萧统文化广场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过去,我们辛辛苦苦种药材,一年赚不到多少钱,生活像药材一样苦。现在,种药材用上了高科技,收了药材,家门口就有市场,卖药材赚的钱比种药材还多,中药材向精深加工迈进,各种衍生品不断开发出来。苦药材种出了甜日子。”在江南药镇,经营了多年铁皮石斛的郑方正,如今通过手机可以看到基地实况,还可以“直播带货”,鲜斛条、铁皮枫斗、石斛酒、石斛面条、石斛月饼等供不应求。更可喜的是,一个“中药产业大脑”已在江南药镇建成,它能对环境、土壤、病虫害进行监测,指导药农生产,还能看到全国中药材市场的药材价格涨跌幅度。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让农民“一机在手,信息全有”,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致富途径。

生态富县,最核心的就是产业富实。磐安县坚持向规模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向科技要动力,建成全国首个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承担浙江省中药材重大标准化战略试点项目,建设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立磐安中药产业追溯系统,构建中药材产业管理数字化平台,积极引进一大批中医药、药膳、药妆、医疗器械、生物细胞等科技前沿企业,实现了中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高质量转变。

▲江南药镇夜景

一片树叶,托起一大产业。一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向绿色要经济,向生态要发展,茶叶产业美了生态,旺了旅游,富了百姓。

位于磐安县东北部的玉山台地区域,海拔高度在~米之间,地表气孔状玄武岩风化后成棕色—棕褐色的土层厚达3~5米,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茶叶种植和生产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从唐代起,这里出产的“婺州东白”就被列为贡品,收入陆羽的《茶经》中。宋代,专门建造茶场和茶场庙,设“茶纲”,兴“茶市”。千年传承至今,茶叶已是玉山区域百姓最大的农业产业,成为满载着富裕和希望的“黄金叶”。

每年3—5月,是家住玉山镇马塘村的周英华夫妇最忙碌的时节,凌晨3点起床到市场卖茶叶,10点左右到各村收购茶青,下午加工炒制茶叶,常常要忙到晚上12点甚至通宵。“我家有6台全自动炒茶机,每天能炒茶青~斤、干茶50多公斤,一年能卖20多万元。”回想起产茶时节,周英华脸上有着止不住的笑容:“虽然辛苦,但收入好,生活有奔头。”

▲“磐安云峰”生态茶园

茶产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茶农。近年来,磐安县统筹文化、资源等固有优势,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行动,探索“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格局,催动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总人口1.6万人的玉山镇,从事茶叶产业人口达1.1万,茶园面积亩,户均种植1.74亩,年产值万元,户均销售茶叶收入1万多元。

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书法作品“绿鹰茶,香全球”,玉峰茶厂厂长孔中明自豪地说:“有了好生态,就有好产品。现在欧洲五星级酒店的茶叶,十有八九是我们出口的生态有机茶,厂里销售额常年稳定在0万元以上。好山好水出好茶,把空气、土壤、水都保护好了,产业就会越做越大,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磐安点绿成金,促进中药材、茶叶等传统农业产业振兴,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形成了中药材、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生态畜牧业等具有磐安特色的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中药材“磐五味”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磐安云峰”被评为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品牌价值达18.01亿元,连续9年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磐安茭白”通过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林菌生态循环技术规程”列入省级地方标准。

▲春茶圆舞曲金玉良/摄

绿叶变金叶,品牌是关键。为了将山货的“名头”打响,提升品牌价值,磐安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打通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将中药产业、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分别规整到“磐五味”“磐安云峰”“磐安香菇”三个区域公共品牌下,制定品牌规范使用制度,为农民手里的山货提供包装、销售、推广服务,深藏山间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搭乘互联网的翅膀,与城市居民在餐桌上相逢。

“生态碗”不会自动变成“金饭碗”,探索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绿色通道,磐安的脚步从未停止:创设“山海协作、互利共赢”的金磐模式,将生态空间置换成发展空间,每年贡献全县1/3的工业经济和财政税收;推出“我的幸福计划”项目,企业提供种子和种苗,农户负责种植和养殖,山里土货变成城里人争抢的“生态臻品”;大力扶持“四小经济”,多举措、多渠道促进山区群众就业创业,把大山的每个角落都变成农户增收的阵地。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磐安让绿色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累累硕果。无论何种尝试,绿叶子变成金票子的价值转换通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打开。

一纸风行你我同行

开启一趟磐安人文之旅

作者:陈新森

编辑:陈蓓蓓朱啸宇

审稿:胡东平

签发:孔云生

微风徐来成风化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11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