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将成为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患者提问:白癜风好治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2471.html
澧县从年开始,针对农村传统农业收益低的问题,通过多方考察,引导农民利用山地种植药材。甘溪滩镇马溪村耕地面积少,一直以来,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以在外务工收入为主。自从该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整村推进中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让穷山村忙碌起来。合作社成员皮民雄是马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家里主要劳动力,早年在外务工,后因手部残疾回乡种地,生活贫困。合作社成立后,他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务工,一年挣了两万多块钱,一年的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所得,使他如愿脱贫。长期以来,马溪村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不温不火,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田地荒芜。但是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及特殊的土质,特别适合中药材的种植。于是,村支两委便商议着发展产业,先期组织村里条件较好的村民,每人投入10万元以上不等的资金,成立合作社,然后吸纳贫困户入社,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一弯一坪一坡一岭”的“四个一”的药材种植地带,带动全村农户种植枳壳、玉竹、石菖蒲、葛根等药材。村民出门下田就可以搞事,搞事了就有钱拿。全村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一万元以上。到年,合作社已发展药材种植面积亩,按照土地流转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全村覆盖,生产过程全员参与,产业红利村民共享的发展原则,合作社吸纳了全村所有的户个贫困户,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参与到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并根据个人意愿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可工作至个工作日,每天80至元不等。该村有半数的贫困户都在都在合作社务工,挣到了近万元的工资收入。此外,合作社还申请到了政府产业脱贫扶持项目,国家补贴每户贫困户元作为合作社入股资金,在药材种植未产生收益之前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得保值收益元,药材受益后按照股份分红。湖南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顾问游从柏说:想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符合马溪这个地方小气候条件的特色产业,形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今年3月20日,记者谢添翼来到甘溪滩镇的另一个合作社,位于古北村的明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看到白色的浙贝母花肆意绽放,30多位村民正忙着对浙贝母采花打顶,避免养分损耗,促进果实充分生长。中药材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他们增收致富的劲头更大了。明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介绍,浙贝母是治疗呼吸类疾病的重要药材,具有止咳、化痰、散热、解毒的功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浙贝母需求量旺盛,虽然还未到采收季节,但合作社的这批浙贝母早已被外地客商全部预定收购。明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药材种植面积亩,其中玉竹有亩,浙贝母亩。目前又引进了元胡和射干两个新品种试种。浙贝母全部采收后每亩可实现1.5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浙贝母在去年9至10月份下种,今年2月下旬出齐苗,3月中下旬抽梢开花时,要趁晴天组织人及时摘去花蕾。合作社全年用工需求在人左右,常年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达20多人。为保证不误农时,这段时间每天都有近40人在基地务工。“帮忙种药材让我们农民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零用钱。”家住古北村的农妇王先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说自己患有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不能外出打工。在药材种植基地帮忙做些摘花之类的轻松活,一天能赚七八十元钱,一年中在药材种植期能赚近0元,多的时候可以赚元。陈军说,为充分利用土地,每年6月份采挖完当季的浙贝母后,合作社还会套种亩玉米和花生,改良土壤,防止浙贝母的病虫害,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4月8日,澧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组织火连坡镇双溪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与澧县大团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板蓝根种植购销协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种植技术指导,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种植的板蓝根,让农民发展种植中药村吃上定心丸。未来,该村还将发展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将昔日的穷山谷打造成产业闻名、居民富裕的美丽山谷。4月30日上午,澧县、津市创建“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研讨会在澧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会上,两地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澧县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有52家,中药材种植面积4.8万亩,品种达50多种,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来自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的专家组对澧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资料来源:常德全媒、华声在线、以澧为荣)

编辑:玫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yx/6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