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盛产一种名贵中药——阿胶。东阿的阿胶服之能滋阴补肾,安神定魄,强筋健骨,延年益寿,有病能治病,无病可强身。它与人参、鹿茸一起,并称为中药“三宝”,网络一查全国到处都有药厂生产阿胶,特别是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都产阿胶,但是他们都叫驴胶或驴皮胶,只有东阿产的驴胶叫阿胶,这是为什么呢?中药最讲究道地性,比如药材的地道问题,古代本草谈药材必谈产地,以示正宗。比如说浙贝母、云木香、广藿香、怀山药等。阿胶亦如此: 阿胶最早草创于先秦,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的记载,但没有产地。梁《名医别录》中有阿胶:“生东平郡,出东阿”的记载。从阿胶名称的来历知是因产地而得名。《神农本草经》云:阿胶“生东平郡,出东阿”。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句名言:“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说的就是阿胶的地域性。可是为什么只有东阿产的阿胶才是最正宗的呢?
年,也就是清同治十年,同治皇帝特派四品钦差到东阿监制“九天工序胶”,监督购买纯黑健驴,牧于狮耳山上,至冬宰杀,取皮熬胶,送往京城,贡奉朝廷……为什么大清朝的皇帝要派钦差大臣亲自买黒驴,放于狮耳山上,到至冬宰杀,取皮熬胶呢?首先我们说说为什么放驴于狮耳山,饮水狼溪河的原因——狮耳山位于东阿西南1.5公里,这里草茂林丰,山势崔巍,林木蓊郁,远观貌似狮耳,又名虎窟山。山中生枸杞、北沙参、白薇、地黄、野菊花、远志、益母草、天门冬等数百种中草药,浪溪河则是洪范池、书院泉、扈泉、日月泉、白雁泉、丁泉、天池泉、狼泉九泉汇聚而成,河水经层层地下岩石、砂层层层过滤溶入大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质清重,驴食狮耳山药草,饮狼溪河之水长大,则应验了东阿老百姓说的“吃的沙参枸杞天门冬,喝的全是矿泉水,拉的尽是十全大补丸”,这样的驴体壮肉肥,毛色乌亮,皮质特别适宜熬胶,加之阿井水,所制阿胶堪称极品。其次我们说说为什么所选驴种必须是黑驴:对中国国药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源远流长的阿胶史距今已有余年,早在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九世纪药圣李时珍在他那本传世名著〈本草纲目〉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因此在早期的阿胶史讲的不是驴胶史,而是牛皮胶史。原来那黑驴是在魏晋时期来自阿拉伯之西奈半岛(栗色驴是明末清初时期从美洲之墨西哥引进),黑驴刚到中国之时,是进贡给皇上的奇珍异兽,身份颇为尊贵。没有人敢琢磨用驴皮熬制阿胶。在汉唐两代时期,北方匈奴为患,为了“不叫胡马度阴山”,所以历代帝王都整军扩军。而牛皮可以制作兵革器械,作为战略物资,民间不得私藏,必须上缴朝廷。否则,杀无赦。官家既然垄断牛皮,老百姓无可奈何,只有尝试用猪、马、骡、驴等畜生皮替代。
在各种阿胶中,医药大家马上发现,只有驴皮做得阿胶是效果最好的,七世纪《食疗本草》记载“牛皮作之谓“黄明胶”,驴皮作之则称之为“阿胶””。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的详细:“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靴、鞍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茔漆者为真。真者不做皮臭,夏月亦不湿软。”明清医药大家陈修园大师则直接指出“驴亦马类,属火而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今借驴皮动风之药,引入肝经;又取阿水沉静之性,静以制动,风火熄而阴血生》”。同时针对毛驴有黑色,灰色,栗色……陈修园大师一针见血地说“必用黑皮者,以济水合于心,黑色属于肾,取水火相济之意也”。其三,我们说说为什么时间必须是冬至日陈修园是中医理论的大家,他进而分析说:“所以妙者,驴亦马类,属火而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今借驴皮动风之药,引入肝经;又取阿水沉静之性,静以制动,风火熄而阴血生。”陈修园强调的是水火相济,那么对时间的选择何以必须在冬至日,也就容易领会了。有句著名民谚道“冬至一阳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所以能如愿借到东风,天文气象学的依据就是这句谚语。它讲的是,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冬季属于阴性,在冬至这一天,阴性的寒冬就进入了转折点,夏季的阳气开始了最初的滋长。水也为阴性,因此“阿水沉静”,阿水勾兑进冬至的第一缕来自大自然的阳气,做出来的阿胶当然才能是“水火相济”,阴阳获得绝佳平衡。陈修园反复强调“水火相济”,除了驴皮的选择,陈老先生强调的是是对时间的选择必须冬至日,“冬至一阳生”,依然是水火相济之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