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新型肺炎诊疗方案公布,多个中成药首次被推荐
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个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位新型肺炎患者1月13医院接受中医药治疗,日前已经痊愈出院——这是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首例痊愈患者,也是主要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中医药辨证论治,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相关专家表示,针对患者的病情,中医专家辨证为热在卫气,疫毒伤肺,予以清热宣肺方法治疗,症状逐渐好转,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连续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阴性,符合国家制定的出院标准。
最新版诊疗方案给出了修订后的治疗方案,其中中医治疗部分如下,多个中成药被首次推荐使用。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1.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临床治疗期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
(2)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喑,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合理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口服中成药
一、藿香正气成方(胶囊、丸、水、口服液)
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胶囊:一次4粒,一日2次。
藿香正气丸:按照说明书使用。
藿香正气水: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藿香正气口服液: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推荐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胃肠不适时
二、金花清感颗粒
成分: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牛蒡子、青蒿等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疗程3-5日。
推荐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发热(<39.1℃)时
三、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用法用量:连花清瘟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
连花清瘟颗粒:一次1袋,一日3次。
推荐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发热时
四、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成分: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用法用量:疏风解毒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
推荐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发热(<39.1℃)时
五、防风通圣丸(颗粒)
成分: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用法用量:防风通圣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蜜丸一次9g,一日2次;水丸一次6g,一日2次;
防风通圣颗粒:一次1袋,一日2次
推荐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发热时
用药须知:
1、该方案中推荐药物不能用于预防。用于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乏力伴发热时。
2、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3、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藿香正气成方含生半夏,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不宜与含乌头的中成药合用。
8、藿香正气水含乙醇(酒精)40%-50%,与头孢类药物或易产生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合用可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出现双硫仑反应,故服药期间不得与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药联合使用,以免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9、藿香正气水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合理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中药注射剂
一、喜炎平注射液
成份: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成人一次50-mg,一日2-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静脉滴注:成人:一日-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或遵医嘱。儿童:一日按体重5-10mg/kg,最高剂量不超过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ml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滴速每分钟30-40滴,一日1次;或遵医嘱。
推荐用于:在临床治疗中期临床表现为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二、血必净注射液
成份: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在30-40分钟内滴毕,一天2次。病情重者一天3次。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在30-40分钟内滴毕,一天2次。病情重者一天3-4次。
推荐用于:在临床治疗中期临床表现为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在临床治疗重症期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三、参附注射液
成份:红参、附片(黑顺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静脉滴注:一次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ml稀释后使用)。
静脉推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推荐用于:在临床治疗重症期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四、生脉注射液
成份:红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推荐用于:在临床治疗重症期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用药须知:
1、该方案药物主要用于在临床治疗中期或重症期。
2、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我院用于呼吸道疾病的院内制剂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发病主要是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在此介绍我院用于呼吸道疾病的两个院内制剂上感颗粒和杏杷止咳颗粒,可根据患者症状辩证选用,从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控工作做出贡献。
一、
山银花、连翘、黄芩、苦杏仁、薄荷、粉葛、板蓝根、石膏。辅料为糊精。
本品为浅棕黄色的颗粒;气微香,味苦。
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四时感冒等。
每袋装10g。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二、
桑白皮、黄芩、茯苓、苦杏仁、浙贝母、枇杷叶、鱼腥草、板蓝根、甘草。辅料为糊精。
本品为浅黄褐色颗粒,味微苦。
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等。
每袋装10g。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注意: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符合中医“疫病”或“温病”,本病病因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对于辩证为热、毒引起的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热痰等患者可以选用。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有妙招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该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新冠预防“三少一多”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医都属于瘟疫的范畴,疾病的预防主要就是扶正,扶助正气方法总结为“三少一多”。即:
1.减少外出:《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瘟疫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减少和避免与患者或潜在的患者接触。特别是现在正值春节假期,中国人习惯于探亲访友、家庭聚会,其实还是非常危险的。其次还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精神紧张要减少: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乃至对疾病的恐惧,都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易患传染病。反之,心理平衡,坦然处之,则不易得病。正如《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体力消耗要减少:《内经》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在瘟疫流行期间,要保持体力充沛,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通宵达旦地玩乐而使正气耗伤。体力强盛,正气不虚,就能抵御病邪。即使感染,病情也较轻,预后也较好。
所谓一多,即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要多。
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预防和抵抗传染病的物质基础。当然,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不仅对健康不利,人体之正气也会因来源匮乏而不足。有个故事说古代有三个人,早上冒着雾气而前行,空腹者得瘟疫而死。马马乎乎吃了一点早餐者患病了,而饱食者安然无恙。
中医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预防方汇总
自去年十二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现以来,病毒快速传播,春节期间更是借着春运大潮肆虐我国大江南北,截止目前全国共确诊约例病患,且各省市均已报告确诊病例,连西藏也不能幸免,可见疫情严重程度。年“非典”发生时期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防控,国家及多个省市中医药管理局均发布了中医药诊疗方案,医院和国医大师也群策群力发布了多个预防及治疗处方。因此,临床药学-GCP中心特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将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方案进行汇总,以供我院医务人员参考。
一、病因病机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辩证论治。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在各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特征各有不同,结合北京、湖南、四川等中医药强省中医药治疗方案来看本病病因重点在于湿热,但同时可结合其他病机如“风、瘀、毒、虚”等。
二、预防方案
方案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1、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麦冬3g、桑叶3g、菊花3g、陈皮2g。
以上4味代茶饮,用于群体预防性投药加黄芪10g。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金莲花2朵、麦冬5粒、青果2粒(打碎)、白菊花2朵。
以上4味代茶饮。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9g、北沙参9g、知母9g、金莲花5g、连翘9g、苍术9g、桔梗6g。
上7味以水煎服,每日1次,可以连续服用6天。
2、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3克、芦根6克、陈皮2克。
以上3味水煎代茶饮,用量根据年龄、体重适当加减,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儿童,可以连续服用6天。
方案二:(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1、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
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2、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方案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30g芦根30g竹叶15g薄荷15g荆芥15g桔梗15g
生甘草15g藿香15g
用法:熬药时每剂泡水30分钟,熬开15分钟,熬水三次共ml,2日1剂,每日2次,每次ml。
方案四:(湖医院)
时行感冒1号方
适应人群:易感人群(素体体虚)及高危人群(包括一线医务人员及有接触史的人员)
功效:调和营卫,益气固表药物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苍术10g、防风10g、葛根15g、干姜10g、甘草10g、大枣10g。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早晚各1次,连用3天。
方案五:(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根据国家中医诊疗方案结合泸州地区居民体质拟定预防协定处方(医学指导:呼吸内科主任敖素华教授)
1、成人处方
组成:石菖蒲12g、藿香12g、芦根12g、银花9g、连翘9g、炒白术6g、防风6g、陈皮6g、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ml。
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2、儿童处方
组成:银花6g、藿香6g、芦根8g、防风3g、黄芪9g、炒白术5g、生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ml。每日分2次口服,连服3-5天。
3、煎药容器
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首选。严禁用铁器、铝器,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