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痛风发作生不如死,怎样治疗效果好

点击“蓝色”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1)血尿升高不明显,无关节炎发作及痛风石,可不用药。

  (2)寻找病因,控制饮食,降低尿酸,预防发作。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并防止肥胖。

  2.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痛风急性期的三大法宝: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

  秋水仙碱:起始剂量1mg(2片),1个小时后0.5mg(1片),12个小时后0.5mg(1片),然后每天两次或三次,每次1片,至疼痛缓解。

非甾体类消炎药:选用非缓释型。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为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一般用泼尼松10mg,每日三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免症状复发。

  3.关节炎发作的间歇期:

  (1)如血尿酸升高不明显,无痛风石,且关节炎发作不频繁,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处理。

  (2)降尿酸药物使用,药物分三大类:排尿酸药,丙磺舒,苯溴马隆;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以上不同时期所用药物,都有使用禁忌,患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用药。

痛风的中医治疗

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根据不同的症候特点分为不同的证型。从中医角度分析,痛风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不足,脾胃损伤,痰瘀互阻。治疗当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以治本,清肾泻火,化痰泄浊,化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治,灵活加减。

辨证分型

湿热痹阻型

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有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用药: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寒湿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用药: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气滞血瘀型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慢性迁延期,关节发紫发暗,疼痛肿胀减轻,组织发硬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数。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祛痹痛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2克,黄芩15克,葛根30克,山慈菇12克,金果榄12克,木贼15克,大黄9克,两头尖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血瘀明显时去金果榄、黄芩,加茜草、泽兰、桃仁。

有痛风结石时加陈皮、牡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之品。

脾虚湿阻型

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

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

用药:萆薢、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脾虚血瘀型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多见于久病反复发作之患者,面色黄白,体质虚弱,关节疼痛较轻,肌肉僵硬较重,脉多细数,舌淡、苔薄白。

治则:温肾健脾、化瘀通络。

方药:健脾固肾痛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苍术15克,山慈菇12克,葛根30克,木贼20克,生首乌30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肾虚明显时加用黄精、玉竹。

脾虚明显时加用白术、陈皮、薏苡仁。

血瘀明显时加用水蛭、炮山甲等。

痛风石瘘证

其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

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

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

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肝肾亏虚型

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用药: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除了以上痛风的内治疗法外,中医还有外敷疗法,内外兼治对于痛风的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痛风治疗的外敷方法

外敷方一、硫磺软膏

配药:选冰硼散20g,硫磺软膏15g。

用法:将以上药物调匀后直接外敷于患处即可,每天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活动不便者服用,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一般3到5个疗程即可见效止痛。

外敷方二、栀子蛋清

配药:取栀子花30个,鸡蛋清15g。

用法:将以上物质用高度酒调匀为浆糊状,敷于患处,外面用纱布包好,每两天一次。

功效:适用于痛风石及晚期痛风患者使用,可酌增加剂量。敷药时期,不宜饮酒吃火锅。一般2至3天即可见效,无任何副效用。

外敷方三、蜂蜜桂圆膏

配药:选桂圆肉30g,蜂蜜15g。

用法:将桂圆肉捣碎后用蜂蜜调匀敷于患处用干布包好即可,每天两次。

功效:使用于慢性期痛风患者使用对慢性关节炎及晚期痛风石有较好效果。

中医技术博大精深,讲究辨证施治,且因人因病而治,方法各不相同。笔者曾问学河南李教授、北京裴老师,二位前辈均为治疗痛风的高手,或用朱丹溪“上中下痛风方”、吴谦“苍柏散”,或用当归拈痛汤,临床均是治疗痛风绝好的选择,目前关于痛风中医治疗逐渐成为主流方式,由于其安全,高效,无毒副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

痛风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建议患者务必早发现早治疗,痛风分型复杂,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临床发现中医专病专方疗效显著且肯定,望患者朋友们能有缘真正受益,同时要想获得肯定疗效,务必忌口,否则容易影响效果。

友情提醒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预约

爱问医生

出诊地点: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电话预约制]

预约,(医助电话,提前1-2天预约)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z.com/zmtz/2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