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母婴告诉您,如何辨诊小儿手足口病的症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1、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手足病病症状图手足病病症状图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图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

(1)发热: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2)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3)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

(4)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

2、中医辨证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疾病,症状以发热、手足肌肤和口腔黏膜发生疱疹为特征。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其性湿兼热,经口鼻而侵入人体,过肺卫(胃),病初起见肺卫失和、胃气失和的症状,继而时邪客蕴肺脾,波及营分,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脾经蕴热,热郁为疹,湿蕴为疱,发于手足肌肤、口咽部;一般邪毒渐减、正气渐复而结痂,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邪入心脉、邪入肝心的变症。

根据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温病学“湿温病”范畴。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证,当具有外感病证的邪正消长特点,而分为邪盛初期、邪盛极期、邪减正复期。依据病程、皮疹特点及全身症状来辨别邪正消长情况,一般初起病邪在肺卫,继而邪及气营而见疹,终则邪减正复而向愈。

4、生活养护注意

(1)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2)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

(3)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

(4)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

(5)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5、中医处理技巧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1)急性发作期处理技巧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中成药有加味解毒散、蒲地蓝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

(2)轻症患者:需要双花15克、连翘9克、板蓝根12克、藿香6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浮萍6克、薏苡仁9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发热加柴胡、青嵩,呕吐加竹茹、苏梗、半夏,咳嗽加瓜蒌、浙贝,腹泻重用薏苡仁、滑石。

(3)重症患者:生地12克、黄连6克、栀子6克、丹皮9克、石膏12克、竹叶9克、连翘12克、黄芩6克、板蓝根12克、紫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高热抽搐昏迷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嗜睡、昏迷、痰多合玉枢丹,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合独参汤、参附汤。

(4)邪盛初期:以发热恶风、咽红咽痛、鼻塞流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或干或稀)、舌红、苔白微腻、脉浮数而滑为主证。治宜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常选大连翘汤,药用连翘10克,黄芩、荆芥、白蔻仁、滑石、贯众各7.5克,柴胡、防风、蝉蜕、厚朴各5克,水煎,头煎加水毫升,煎取50毫升,二煎加水80毫升,取30毫升,将两次所得的药液混合成约80毫升液体,一日分2~3次口服(剂量以3岁正常发育的小儿为例,下同)。若兼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梗各5克;若兼有泄泻者,加山药、薏苡仁各7.5克。常用中成药有疏解散、时症散、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5)邪盛极期:以发热1~2天后手足口发疹,内含混浊液体,伴有疼痛拒食、流涎,烦躁不安,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为主证。治宜清热解毒、燥湿凉营透疹,常选王氏连朴饮合化斑解毒汤,药用黄芩、金银花、连翘、栀子、贯众各10克,黄连、紫草、薄荷、大青叶各7.5克,赤芍、牡丹皮、厚朴各5克。若疱疹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蝉蜕、白蒺藜各7.5克;若里热炽盛者,可加生大黄2.5克。

(6)邪减正复期:以热退、口腔溃疡渐愈合、手足疱疹逐渐干缩为主证。治宜清解余邪,常选千金苇茎汤,药用芦根、薏苡仁各10克,车前子、大青叶各7.5克,佩兰叶、薄荷各5克。常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等。

6、手足口病中医预防方案

黄芪12克、防风9克、苍术9克、升麻9克、藿香6克、板蓝根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连用5天。

衷心感谢您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tp/9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