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友生医案一

北京中医医院看白癜风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万友生,年生。江西省新建县人,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年至年肄业于江西国医专修院。年至年行医于赣中地区及南昌市。解放后,历任江西中医学院内科、伤寒温病、热病教研室主任,医院内科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等职。年评定为中医副教授,年定为主任中医师,年评定为中医教授。历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分会名誉会长。

万氏在学术上主张中医热病学说寒温统一,是热病学说寒温统一和内外统一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和《松庐医案》等,并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一、洽愈麻杏甘石汤证六例

例一万姓,男孩。

诊查;年秋天,病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声如锯。喉间满布白点白块,四肢面目浮肿,小便短少,舌苔白黄,指纹紫红。

治法∶投以麻杏甘石汤。

处方∶麻黄八分(炙)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生石膏五钱(打碎)

1剂而痰喘平,再剂而身热退、咳止、喉间白点白块消失。惟面目四肢浮肿未消,继予清肺利水法音功。

例二周姓,男孩。

诊查∶麻疹出而复隐,微热无汗,喘息鼻扇,喉间痰鸣如锯,指纹沉紫。治法∶急投麻杏甘石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八分苦杏仁三钱生甘草一钱半生石膏五钱升麻八分葛根三钱连服药2剂,麻透喘平,调理而愈。

例三喻姓,妇。

诊查∶年4月26日就诊于余。咳喘喉间痰鸣,胸部板闷,舌苔中黑边黄,脉浮弦数。

治法∶投以麻杏甘石汤加味。

处方;麻黄八分(炙)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生石膏四钱(打碎)天竺黄三钱桔梗三钱前胡三钱浙贝母三钱橘络三钱丝瓜络三钱

二诊;4月28日。服药2剂,咳减喘平,喉间痰声渐除,胸部已舒,舌上黑苔已退,脉仍稍呈浮数,守上方出入。

处方;桔梗二钱苦杏仁三钱生甘草三钱干白萝卜丝二两前胡二钱天竺黄三钱芦根六钱冬瓜仁二四钱桑白皮三钱地骨皮三钱尖贝母一钱半(末冲)

再进药2剂而痊愈。

例四刘姓,妇。

诊查∶6月7日就诊于余。发热无汗,胸迫气喘,咳嗽不爽,舌苔淡黄,脉象浮数。治法∶投以麻杏甘石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八分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生石膏四钱(打碎)浙贝母三钱前胡三钱橘络三钱丝瓜络三钱紫菀三钱冬花三钱秦艽三钱桑枝五钱

连服药数剂而愈。

例五黄姓,男孩。初诊;年4月20日晚。

诊查;身热汗出而喘,神昏不语,目赤舌绛,脉浮弦数。治法;投以麻杏石甘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味。

处方;麻黄八分(炙)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生石膏四钱(打碎)丹参四钱浙贝母三钱双钩藤四钱(后下)牛黄清心丸一颗(分两次化服)

二诊;4月1日晨。昨夜药尽1剂后睡眠安静,今早神识稍清,语言稍出,目赤稍退,喘促稍减,但身热依然。脉仍浮数,守上方出入。

处方.麻黄八分(炙)苦香4一三钱(去皮尘打)生甘草三钱生石营五钱(打碎)牛黄清心、丸,

一颗(分两次化服)尖贝母三钱(末冲)莱菔子三钱菊花二钱

三诊∶4月21日午。服上方药1剂,病情继续好转,头部时自汗出,惟颈以下无汗,守上方出入。

处方∶桑叶三钱枇杷叶四钱菊花三钱天竺黄三钱牛劳子三钱(研)浙贝母三钱旋覆花一钱半(布包)前胡三钱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丹参三钱牛黄清心丸一颗(分两次化服)

四诊∶4月22日晨。进上方药1剂,身热喘促大减,咳嗽痰涎易出,稍能讲些米汤,但脉们仍浮数,守上方出入。

处方;桑叶三钱枇杷叶四钱菊花三钱牛蒡子三钱(研)浙贝母三钱全瓜萎四钱甜杏仁三钱(去皮尖打)丹参四钱双钩藤四钱(后下)牛黄清心丸一颗(分两次化服)

五诊;4月22日午。进上方药1剂后,神志渐清,喘促渐平,目赤全退,惟语言尚欠流利,守上方出入。

处方∶桑叶三钱枇杷叶四钱菊花三钱牛蒡子三钱(研)浙贝母三钱前胡三钱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三钱瓜萎仁三钱牛黄清心丸一颗(分两次化服)六诊∶4月23日上午。神识全清,惟热咳尚未全已,仍守上方出入以善后。

例六桂姓,男孩。

初诊∶年2月6日。诊查;发热八力,日,四末时冷,问闷咳气促,清窍干燥,口渴不欲饮,时作呕恶,唇焦,烦躁,大便不通,舌苔黄,指纹沉紫。

治法∶投以麻杏甘石汤加味。

处方∶麻黄六分(炙)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打)生石膏三钱(打碎)生甘草三钱芦根四钱浙贝母三钱莱菔子二钱旋覆花二钱(布包)白通草八分灯心草八分前胡三钱

二诊∶2月7日。服上方药1剂,闷咳松,呕恶止,夜寐安,惟身热未减,大便未通。守原方加牛蒡子一钱半再进1剂。

三诊;2月8日。大便仍未解,守原方加生大黄一钱半(另浸汁冲),元明粉一钱半(冲化),合调胃承气汤于麻杏甘石汤中,再进1剂。

四诊;2月9日。已得大便3次,先硬后溏而不多,诸症大减。守原方去浙贝母、前胡、莱菔子、旋覆花、牛蒡子、白通草、灯心草,加白茅根四钱,再进药1剂。

五诊;2月10日。身热渐退,咳嗽渐止,口渴渐除,夜寐甚安,食欲渐开。最后仍用麻杏甘石汤加味善后。

处方;麻黄六分苦杏仁二钱(去皮尖打)生甘草二钱生石膏三钱(打碎)芦根四钱白茅根四钱连服上方药数剂而痊愈。

上述6例咳喘治验,都是采用麻杏甘石汤为主方。本方《伤寒论》用以治疗太阳邪热壅肺的身热汗出而喘之证,取其清解肺热,宣降肺气之功。《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条未出方治,有的注家认为可用麻本甘石汤。如柯韵伯说."麻本甘石汤为温

病发汗逐邪之主方…··此证头项强痛与伤寒同,惟不恶寒而渴以别之,证系有热无寒,故予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易石膏之甘寒,以解表里俱热之证。"柯氏并认为有汗不得用麻黄,无大汗不得用石膏,因将麻本甘石汤证条的"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改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但证之

临床并不尽然,不必拘执。因为本证以喘为主,而热则有微有甚,汗则有出有不出之故。

《伤寒论》中的麻杏甘石汤证应与《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证和银翘散证以及白虎汤证对照研究。《温病条辨·上焦篇》说;"太阳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太阳风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太阳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此属上焦肺卫分温病证治。若病由肺卫分之表发展到肺气分之里,而表证己罢者,则非上述辛凉轻剂桑菊饮或辛凉平剂银翘散所能胜任,而必须用辛凉重剂白虎汤才能奏功。故《温病条辨》在桑菊饮证和银翘散证后接着指出;"太阳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郑雪堂按;"恶热二字宜着眼,若恶寒便用不着,此方须兼表热,如麻杏甘石汤。"由此可见,温病在肺卫分的表热实证,宜用桑菊饮或银翘散以解表(泄卫);若由肺卫分发展到肺气分,即由表热实证变为里热实证者,则宜用白虎汤以清里(清气);如其肺气分里热已甚而卫分表证尚未全解者,则宜用麻杏甘石汤双解表里(清气,泄卫)。上述6案都是邪热雍于肺卫气,分的咳喘实证,故均用麻杏甘石汤为主而获得速效。从其中有的证见微热无汗而喘和有的证见身热汗出而喘来看,可见柯韵伯将麻杏甘石汤证"汗出"改为"无汗",和将"无大热"改为"大热",并不完全符合临床实际。

在这6案中,前4案病全在肺,故出现咳喘、鼻扇、痰鸣为主的身热无汗,或汗出,舌苔白黄或黄黑、指纹紫红、脉浮弦数等一派肺为邪热所壅之象(案一之面目浮肿,小便短少,也是由于肺气宣降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所致)。故都采用麻杏甘石汤以清解肺热,宣科肺气。至于其加减用药,也都属于宣清法的范围。后两案则是因为病由肺热内闭心包或下结大肠所致,一例身热汗出而喘,神昏谵语,目赤舌绛,脉浮弦数,用麻杏甘石汤合牛黄清心丸,在清宣肺气中兼清宫开窍;一例身热肢厥,闷咳气促,清窍干燥,烦躁唇焦,口渴苔黄,大便不通,指纹沉紫,用麻杏石甘汤合调胃承气汤,在清宣肺气中兼清肠通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tp/8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