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冬天咳嗽老不好?是不是一咳嗽立马就吃止咳药?追求药效,吃强力镇咳药?
冬天咳嗽,你应该知道的事:
一、有痰+夜间咳嗽:1、刚平躺半小时内咳嗽,坐立后症状缓解,多见于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病因多为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2、凌晨4、5点咳嗽:可通过病程长短鉴别是呼吸道感染还是哮喘诱发咳嗽,前者多是因为感冒张口呼吸,呼吸道粘膜干燥,刺激感较强,出现咳嗽不止。后者则是因为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最易发生兴奋现象,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出现痉挛,从而出现剧烈咳嗽。3、睡到一半突发胸闷、气喘、咳嗽不止:极大可能是心脏病引发咳嗽,尤其警惕出现痰中带血症状。
二、痰少或无痰夜间咳嗽:入睡后1-2小时突发剧烈,伴口干口苦,心中灼热感,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咳嗽。如果睡眠中突然咳嗽不止,有呛咳、憋醒的感觉,则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
三、有痰+不定时咳嗽:伴有鼻痒,多考虑过敏性咳嗽;有长期吸烟、支扩、肺气肿等病史也都会出现不定时咳嗽咳痰。
四、痰少或无痰+白天咳嗽:常见于急、慢性咽喉炎,多伴咽痒、吸气咳嗽加重。
这正如古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同时说明了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只有找到咳嗽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咳嗽。
不论是03年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冠肺炎,都是中医大显身手的地方化,中医药在其中都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咳嗽一证,临床常见,病因复杂,治疗不易。《医学真传》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叶氏治咳宗《内经》之理论,采诸家之所长,承仲景、河间、东垣、丹溪等学术经验,用方不拘一家之说,加上自己的创新,建立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治疗方法。后世医家分析总结叶天士余则医案,概括其治法为:辛温宣肺、辛凉肃肺、辛甘凉润、苦辛泄气、清暑祛热、清化湿热、清肺润燥、甘凉濡润、甘温益气和金水同治十法。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轻。常伴脘闷,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加剧。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咳嗽的治疗应先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祛痰、清热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以上气道综合征引发的慢性咳嗽为例,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分别予以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抗菌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症状易单独发作。然而中医治病以“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为原则,在难治性咳嗽上颇有疗效,在此分享我科经验用方,以荆芥、辛夷祛风通窍,桔梗、射干祛痰利咽,僵蚕、牛蒡子祛风解毒、利咽消肿,佐以炙麻黄,意在宣达肺气,与杏仁配伍,一宣一降,调畅气机。加浙贝母,化痰散结,使以甘草,既能解毒利咽,又有调和之能。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化痰、通窍散结,宣肺止咳之功。
除中药内服之外,我科还有特色外治疗法,如:
1.穴位敷贴疗法:如三伏贴、三九贴、杂病科经典贴
主要穴位:天宗、大椎、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主要功效:止咳化痰、纳气平喘、益气补肾
2.艾灸疗法:大背灸、隔姜灸、雷火灸
主要穴位:以后背夹脊穴为主、督脉、神阙、气海、关元等
主要功效:止咳祛痰、温阳散寒、益气固本
3.耳穴压豆疗法
主要穴位:神门、皮质下、肺、肝、肾、气管等
主要功效:调畅气机、止咳平喘
5.膏方调治:一人一方,量体裁衣,辩证开具中医经典特色膏方
6.刺络放血疗法
主要穴位:商阳、少商、大椎、耳尖等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清肺利咽
中医经典杂病科服务范围涵盖面广,针对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疑病(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但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性疾病)、难病(慢性病和反复发作性疾病)、杂病(多种疾病或状态并存治疗棘手者)、西药不耐受等患者,充分借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方法,开展多种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民间诊疗技术,采用中药内服、中药膏方、中药熏洗、穴位贴敷、湿热敷、常规针灸、浮针疗法、切脉针灸疗法、刺血疗法、平衡针疗法、平衡火罐疗法、雷火灸疗法、刮痧疗法、耳穴埋籽疗法、中药沐足疗法、中医药外敷外治法等中医特色疗法。
门诊时间:
黄俭仪副主任中医师:周一上午(老院);周二、五全天(新院);周日上午名医馆(新院)
李书清主任医师:周六上午(新院);周四下午(老院)
都鹏飞(新院周三下午)、韩芸(老院周五上午)、李倩倩(老院周一下午、周五下午泰和堂)、申君(新院周三上午)
联系方式:医生办:;护士站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