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重点知识常用单味中药汇总

常用单味药——

1.朱砂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注意: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入煎剂,忌火煅。

2.磁石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3.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用法: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宜煅用。

4.琥珀功效: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注意:不入煎剂,每服1.5——3g。

5.珍珠功效: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用法:入丸散,0.1——1g。

常用单味药——

6.酸枣仁功效:养心安神,敛汗(自汗、盗汗)。

7.柏子仁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8.远志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对胃有刺激性,故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

9.夜交藤功效: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10.合欢皮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单味中药--止血药

止血药

功效

大蓟/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大蓟为治血热出血要药。小蓟治尿血、血淋。

地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尤下焦出血。用于烫伤,不用于烧伤。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寒性,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茜草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侧柏叶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苎麻根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治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胸腹刺痛。

蒲黄

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鸡冠花

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血余炭

收敛化瘀止血,利尿。

单味中药--涌吐药、杀虫燥湿止痒药

涌吐药

常山:功效——涌吐痰饮,截疟。

瓜蒂:功效——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藜芦:功效——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杀虫燥湿止痒药

中药

功效

参考记忆

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忌火煅;入丸散0.05-0.1g(一点英雄气概)

硫黄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硫黄皂—杀虫止痒;硫黄是火中精——补火助阳;入丸散1-3g(三流)

轻粉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轻轻松松排水排便排痰排食积入丸散01-0.2g(轻点儿)服后及时漱口,以免口腔糜烂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白色帆布鞋上有血有便有热痰

单味中药--拔毒消肿敛疮药

1.斑蝥: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癥。

2.蟾酥: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3.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量0.3g-0.6g。

4.升药:拔毒去腐。

5.炉甘石: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6.儿茶: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活血止痛,清肺化痰。主治湿疮、湿疹,疮疡不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7.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8.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9.大蒜:解毒,消肿,杀虫,止痢。外敷能引赤发疱,故不可久敷。

10.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11.毛茛:发泡止痛,攻毒杀虫。

主治湿疮、湿疹,疮疡不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儿茶

外敷能引赤发疱,不可久敷:大蒜

单味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化痰药

燥湿化痰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白附子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宣肺利

咽开音

胖大海

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清肺热,以治风热、痰火咳嗽、声哑为宜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质轻上浮。证属肺气不宣无论寒热均宜

化痰利

芥子

宣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善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唯一)

瓜蒌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唯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清热化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

痰散结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及瘰疬疮肿

清热化痰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竹沥

清热滑痰

治痰热咳喘,胶结难出之要药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治痰热惊痫

化痰软坚散结

海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海浮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瓦楞子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黄药子

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治瘿瘤要药。苦寒有毒,有肝损害性

消痰

昆布、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旋覆花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礞石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治痰积惊痫之良药

降气祛

白前

降气祛痰止咳

前胡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

喘润肠

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善治痰壅咳喘气逆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润肺止

紫菀、款冬花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唯一)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劳嗽及百日咳

清肺化

痰止咳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胃热烦渴,呕哕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唯一)

止咳平

白果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主治白浊,带下,尿频遗尿

洋金花

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主治咳嗽哮喘,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桑白皮、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单味中药--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功效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入血走气,血中之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止痛力强,醋炙。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配白矾,治痰热蒙蔽心窍。

丹参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莪术/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干漆

破血祛瘀,杀虫。

姜黄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肩臂痛。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益母草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瘀血经产诸病。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牛膝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乳香/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树脂入药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树脂入药。

鸡血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西红花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月季花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苏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单味中药--解表药

分类

中成药

主治

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

风寒表虚(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

风寒表实

感冒清热颗粒

风寒感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

四肢酸痛的感冒(解热止痛)

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

风热感冒

双黄连口服液

桑菊感冒片

风热感冒初起+咳嗽(宣肺止咳)

羚羊感冒片

流感+风热证

连花清瘟胶囊

流感+热毒滞肺证

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

外感风寒夹湿的感冒

荆防颗粒

午时茶颗粒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化湿和中)

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寒+内湿+胃肠型感冒(理气和中)

保济丸

暑湿感冒+晕车晕船

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

人参:补气。治疗身体虚弱(益气解表)

紫苏:散寒。治疗风寒感冒(疏风散寒)

正气虚的人感冒,易出现咳嗽痰多(祛痰止咳)

单味中药--开窍药、补虚药

开窍药

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治热闭。

石菖蒲:功效——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苏合香:功效——开窍辟秽,止痛。治寒闭。

补虚药

第一节补气药

1.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2.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甘补而平,不燥不腻。

3.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4.太子参:补气生津。

5.黄芪:补气升阳(补中益气丸),益卫固表(玉屏风散),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补气生血(当归补血口服液)。

6.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7.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平补气阴之品。肺肾两虚的喘咳。

8.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9.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10.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11.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乌头类药中毒、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12.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13.刺五加: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14.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15.红景天: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党参缓和药性:甘草、大枣

平补气阴之品,肺肾两虚的喘咳:山药

乌头类药中毒,疮疡不敛、水火烫伤:蜂蜜

第二节补阳药

1.鹿茸(肝肾):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2.肉苁蓉(肾大肠):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3.锁阳(肾大肠):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4.巴戟天(肝肾):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5.淫羊藿(肝肾):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6.仙茅(肝肾脾):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7.狗脊(肝肾):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8.杜仲(肝肾):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9.续断(肝肾):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安胎)

10.骨碎补(肝肾):补肾,活血,止痛,续伤。

11.补骨脂(肾脾):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12.益智仁(肾脾):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13.蛤蚧(肺肾):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14.冬虫夏草(肾肺):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15.核桃仁(肾肺大肠):补肾,温肺,润肠。

16.紫河车(肺肝肾):温肾补精,养血益气。主治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17.菟丝子(肾肝脾):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18.沙苑子(肝肾):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锁阳、肉苁蓉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补肺肾: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核桃仁

第三节补血药

1.当归(肝心脾):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妇科调经要药)

2.熟地黄(肝肾):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3.何首乌(肝肾):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生用)。

4.白芍(肝脾):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5.阿胶(肺肝肾):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烊化。

6.龙眼肉(心脾):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妇科调经要药:当归烊化:阿胶

第四节补阴药

1.南沙参(肺胃):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2.北沙参(肺胃):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3.玉竹(肺胃):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4.麦冬(肺胃心):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5.天冬(肺肾):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6.石斛(胃肾):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7.黄精(脾肺肾):滋阴润肺,补脾益气。平补脾肺肾气阴。

8.枸杞子(肝肾肺):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9.百合(肺心):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10.哈蟆油(肺肾):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11.龟甲(肝肾心):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头晕目眩,腰膝痿弱。

12.鳖甲(肝肾):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13.墨旱莲(肝肾):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14.女贞子(肝肾):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15.桑椹(心肝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16.楮实子(肝肾):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补肺胃之阴:南沙参、北沙参、玉竹、麦冬

补气又补阴:西洋参、南沙参、山药、黄精(山药、黄精平补脾肺肾气阴)

平补肝肾阴阳,收敛固涩:山茱萸、菟丝子

头晕目眩,腰膝痿弱:龟甲

润肠通便:乌龟吃了两个冬天的羊肉。生何首乌、当归、麦冬、天冬、锁阳、肉苁蓉

单味中药--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

2.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3.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4.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安神定惊,收湿敛疮。

5.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

6.罗布麻叶: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制酸止痛:牡蛎、海螵蛸、海蛤壳、瓦楞子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2.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3.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治肝阳、肝风无论寒热虚实皆宜。

4.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中风面瘫。

5.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中风面瘫。

6.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7.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中风面瘫:全蝎、蜈蚣

治肝阳、肝风无论寒热虚实皆宜:天麻

单味中药--收涩药

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

2.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蛔厥腹痛。

3.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4.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5.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

6.芡实:补脾去湿,益肾固精。

7.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阴阳并补之品。

8.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9.海螵蛸: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10.诃子:涩肠,敛肺,下气,利咽。

11.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12.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13.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

14.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

15.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16.麻黄根:收敛止汗。

17.糯稻根: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18.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

19.石榴皮:涩肠止泻,止血,杀虫。

蛔厥腹痛:乌梅

阴阳并补之品:山茱萸、山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tp/6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