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我国有着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十年来宁国农业多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这片养育38万宁国人民的土地!
70年宁国农业大事记
~年年,县委派工作组到大村开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典型示范工作。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公斤。
年,安徽省林业调查队来县进行首次森林普查。
年1月,赵家槽坊水库兴建,次年1月更名为畈村水库,总容量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
~年年10月9~11日,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任务。
年1月,全县有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管理办法。
年9月,全县有18万亩农田遭受螟虫灾害,其中0.6万亩中稻无收。
年11月,西津公社津南大队青华观生产队第一个粮食超《纲要》,粮食亩产公斤。
年10月22日,宁国县农业学大寨领导组成立。
~年年9月,县化肥厂建成,总投资万元,设计年产碳酸铵化肥1.2万吨。年9月转产。
年12月,全县粮食、生猪达到《纲要》指标。当年粮食总产万公斤,生猪13.4万头。
年,全县粮食总产增至10.4万吨,人均占有粮食公斤。
~年年,全县蚕茧总产吨,年产首次超百吨。
年,粮食总产量达11.5万吨。
年7月,宁国县农村能源办公室成立,宁国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全县推广使用省柴灶。
年,“黄花云尖”茶在全国优质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
~年年,宁国县被确定为全省“四低、四荒”资源调查试点县。
年,全县以经济林为主的10个乡镇88个行政村进行经济林调整,至年6月结束。
年7月,县委、县政府提出“先发展、后完善,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推行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林业和开发性农业。
年,县植保站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
年9月,中化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成立。
年,仙霞镇、石口镇、青龙乡被省命名为“安徽竹乡”。
~年年9月3日,宁国市被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称号。
年10月20日,“中国·宁国第一届山核桃节”开幕,并举办安徽省首届森林食品专家论坛会、全国山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
年6月28日,司尔特公司年产16万吨复合肥项目奠基。
年6月,宁国初步建立工业和农业生产质量的标准化体系。
年,宁国农业产业化企业“群龙竞舞”。
~年年11月,由国家农业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休闲农业与魅力乡村论坛宁国开幕。
年5月18日,宁国市确立南方红豆杉为“市树”、江南牡丹为“市花”。
年10月,宁国市充分发挥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年12月,宁国市培育“网农”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年,宁国市四举措加快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年,成功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并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测评。
一、现代林业建设一是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宁国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和主要林产区之一。年末,森林面积.8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7%。(数据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网年4月29日发布)
二是林种结构逐步优化。全市有林地.89公顷,其中乔木林.69公顷,经济林.99公顷,竹林.21公顷。疏林地.17公顷。灌木林地.01公顷,其中国家规定灌木林.78公顷,含灌木经济林.23公顷;其他灌木林.2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1公顷,苗圃地69.28公顷,无立木林地.50公顷,宜林地.72公顷;林业辅助生产林地78.16公顷。(数据来源: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年底)
三是生态产业不断壮大。我市建成了早笋、山核桃、毛竹、名优茶等特色基地,并荣获“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现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3家,林业产值达.2亿元。(数据来源: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年底)
四是身边增绿成效明显。跻身安徽省首批森林城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3.6平方米,建成公里森林长廊,8个森林城镇,20个森林村庄,道路绿化率95.7%、河流绿化率98.3%。建成国家4A级以上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景区3个和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数据来源: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年)
发展目标到年,全市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9.6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7.8%以上,森林面积19.1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1.4万元。建成功能完备、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二、农业机械化建国后,宁国开始引进各类新式农机具。年县内首次引进新式步犁12部,因犁体笨重,不宜山区田地作业而未能推广。年由省调来3部国外产中型拖拉机,用于县农场的耕作。50年代末,示范过双轮双铧犁和电犁,因笨重和耗电高而停用。
↑改善农具,提高生产力
年,上级又投入3台手扶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用于耕作示范,该型拖拉机除耕田外,还可用于运输、抽水、脱粒、加工等综合利用,在县内推广较快。60年代末期,曾试验推广过人力插秧机。
年引进“上海——I型”机动插秧机36台,因操作不灵,插秧质量差,还需人工补苗等因素未能推广。年宁国机插面积亩。~年,宁国有20多个生产队再次引进过双轮双铧犁,共配套台,但终未能在县内推广。
↑“上海——I型”机动插秧机
年,宁国有大中型拖拉机63台,手扶拖拉机台。年宁国小型手扶拖拉机增至台。年,宁国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其中耕作机械总动力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70台,小型拖拉机台,配套农具部,其中旋耕机部。
宁国机耕面积年只有亩,年增至11.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3%。年达21.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5.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块划小,机耕面积有所下降。年机耕面积7.96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1.9%。↑港口镇金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年成立县农业机械公司,专营宁国农业机械及配套设备,与农机厂家订立供货合同,组织货源,供应农机品种近三千个。年后,随着农户购机量猛增和机型更新换代,釆取预测农机行情,扩大经营范围,开展优质服务。年销售各类拖拉机台,农机及零部件销售额.63万元。90年代后,私营农机企业兴起,有光正、光福、光主等民营公司。至年,宁国有农机流通企业3家、农机供应站个。年,宁国有农机流通企业3家、供应站个。
三、特色产业山核桃产业宁国是“中国山核桃之乡”,面积、产量均居安徽省首位和全国第2位。全市山核桃种植面积共40.41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0.8%,平均年产干籽1.万吨,总产值约14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近6亿元,涉及林农7.1万人,产业直接受益人数近10万人。全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36家,行业经纪人人。“詹氏”山核桃成为山核桃加工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山核桃产业是宁国农业首位产业,在促进林农致富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传统产业目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转型发展。(数据来源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年8月)
↑山核桃加工
相关代表企业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年10月21日成功登陆新三板。公司拥有生产厂区余平方米,自有林业产权面积余亩,山核桃、香榧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余亩,年产能达余吨。
↑詹氏连销总店
竹产业↑我市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
宁国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为安徽省四大竹乡之一,全市共有竹林面积71万亩。其中毛竹面积41万亩,元淡竹面积13万亩,笋用小径竹面积14万亩,其他野生小杂竹面积3万亩。年产毛竹万根、小径竹材11万吨、鲜笋7万吨,竹业总产值达20亿元。初步形成了东部的笋用竹,东津、西津、中津三条河流沿岸的元竹长廊和中西部的毛竹三大特色产业带。全市约有4万多农民直接从事竹林培育、竹制品加工的生产经营。
↑宁国的竹资源丰富,但竹产业相对周边县市发展不足。
↑元竹长廊
↑元竹市场
↑竹加工
水果产业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亩,其中大宗水果青梅面积亩,设施水果(葡萄、猕猴桃、火龙果等)面积近亩,实施水果套袋面积余亩。水果品种有:青梅、葡萄、樱桃、杨梅、桑椹、桃、李、蓝莓、枇杷、枣、无花果、石榴、梨、柿、猕猴桃等近20个品种,青梅、葡萄、桃、李、梨、柿、猕猴桃为主栽品种。
↑猕猴桃林硕果累累
↑火龙果采摘大棚
“青梅”(又称果梅)是宁国市特有果品资源,由其加工的“乌梅”,早在多年前即被列为贡品。青梅的果实清香味酸,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世界上已将其列为“健康食品”行列。
↑青梅加工
中草药建国后50年代初期,栽种的品种也仅有白术、白芍、木瓜3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县内中药材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年县药材经营处成立后,中药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每年按计划组织落实生产用地、种子、种苗和肥料,并加强技术指导和行政管理工作,种植品种和产量都逐步增加。年白术、白芍、木瓜产量共34万公斤,产值17.23万元。
↑白术种植
70年代后,引种、试种的品种有穿心莲、川芎、泽泻、天麻、黄连、人参、党参、冬花、当归等,野生家种的有半夏、桔梗、丹参、何首乌等。~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续2年超过亩。年,在霞西乡阳壕山拨出国有山场亩,建立药材生产基地,栽种黄连、天麻、人参、当归、党参、丹参、冬花等品种,年停办。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高达7亩。
↑宁国县志上关于宁国中草药的记载
年后,种植品种逐渐减少,木本药材如木瓜、枣皮、杜仲、厚朴等随山林承包到户以及市场高价抢购等因素,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草本药材只有白术、玄参、白芍、大力子、红花、浙贝母等少数传统品种种植面积较大。
年后,由于饮料市场对青梅需求量增大,全县栽植梅树达余亩10万多株,平均年收购绿梅花3吨左右。
铁皮石斛生于海拔达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铁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仙霞康久公司铁皮石斛基地
相关代表企业安徽皖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4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铁皮石斛组培、种植、加工、开发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股份制企业。
宁前胡种植宁前胡主产区在东南部仙霞、云梯、万家、中溪、南极等乡镇,尤以万家乡大小坪溪、云梯乡茅坦、仙霞镇龙门、甲路镇四联所产品质最佳。
↑宁前胡地理标志生产地域保护分布图
↑竹川前胡种植基地其他中草药太子参
水栀子
桔梗
茶叶产业黄花云尖以其产地济川乡黄花山而得名。该茶年6月在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上,经80多位专家、教授审议评比,被定为全国11种新名茶之一。
黄花云尖的产区范围包括方塘乡潘茶村的深山里、龙潭沟、鸦坑,济川乡的杨树坞和板桥乡的汪沐庵一带,均属高峰山脉。茶园多分布在海拔米以上雨多、雾重、土肥的山坡,茶树生长平稳,芽叶肥壮,当地茶农形容其芽叶”一叶尖似针,二叶抱着心,三叶不开杆,四叶杆过寸”。民国《宁国县志》记述:“宁国产茶昔重鸦山,今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让龙井”。
↑高山茶园
黄花云尖从年开始研制,得到全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的指导,采摘的鲜叶严格控制为一叶未展或一芽一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形成其独特风格,外形挺直平伏似梭状,色泽翠绿显毫。冲泡后,香气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淡绿清澈,叶芽嫩绿匀亮、肥厚整齐。
四、渔业、畜牧业渔业宁国人工养殖鱼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鳊、鲫、鲂等鱼种。年开始引进外地品种、先后引进的鱼种有尼罗罗非鱼、团头鲂、荷包鲤鱼、日本大阪鲫、呆鲤、散鳞镜鲤以及埃及鱼种革胡子鲶鱼等。此外,鳖、黄鳝、泥鳅、蟹、蚌、螺在县内也有少量养殖。
年前,天然河道鱼类资源丰富,池塘养鱼极少。年,县人民政府号召发展池塘养鱼,成立宁国县渔民协会,有会员98人,承租国有河流,采取“春夏封禁养护,秋冬开河捕捞”的生产方式,发展渔业生产。年成立宁国县渔业人民公社,全面贯彻“捕养结合,以养为主”的渔业生产方针,全县渔业生产开始从天然捕捞转向人工养殖,是年全县放养水面亩。年投放鱼苗.1万尾,成鱼产量76.45吨。年后,人工放养面积逐年减少,年仅放养亩。年后,渔业生产恢复发展。年全县放养面积亩,成鱼产量60吨。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全县掀起了“养鱼热”。年,全县养鱼农户有户,养殖面积亩,投放鱼苗万尾,总产量吨,当年渔业产值66.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75%。年全县养殖总面积亩,其中池塘亩,水库亩,挖田养鱼亩,稻田养鱼亩,投放鱼种万尾,成鱼产量吨,单产40.5公斤。
畜牧业1家畜饲养宁国饲养家畜的主要品种有猪、牛、羊、兔,年以前曾养过马、骡、驴年家畜饲养量为18.61万头,产肉量.2吨,产值万元,占当年牧业产值的81%。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后,农户养畜积极性高涨,至年,家禽饲养量达到20.08万头。90年代后实施畜牧致富工程,大力发展草食性动物,家畜饲养业迅速发展,年饲养量突破30万头。年饲养家畜39.59万头,产肉量吨,比年分别增长1.13倍、4.47倍,产值万元,占牧业总产值的43.15%。
↑山羊养殖
↑宁国县津北大队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图为养猪场女饲养员喂养的肥猪2家禽饲养养禽是农家主要副业之一,年年末全县家禽存栏24万只,年饲养量万只,年末存栏50.4万只,比年增加1倍多。年全县年末家禽存栏万只,年超过万只。同期发展蛋鸡饲养,年产禽蛋吨,比年增长8.8倍。年全市饲养家禽1.23万只,年末存栏万只,均为全市历史上最高的年,产禽蛋吨。
↑世京果园养殖的土鸡
农业相关重点企业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各类磷复肥、缓控释肥料、专用测土配方肥、生态肥料、有无机肥料及新型肥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上市公司。其综合实力跻身中国化肥行业百强、中国磷复肥行业十强、安徽企业百强行列,是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定点生产企业。
老厂大门↑
新厂大门↓
↑年7月2日,宁国化肥厂一期工程顺利试车投产
↑年4月6日,宁国化肥厂举行二期主体工程投产庆典仪式
↑年9月12日,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安徽省农资公司、宁国市农资公司合资经营宁国市中化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
↑司尔特搬迁扩建项目开工仪式
↑现在公司崭新的厂区
五、宁国市树市花年5月18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确立南方红豆杉为宁国“市树”、江南牡丹为宁国“市花”。
市树——南方红豆杉现状南方红豆杉在宁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胡乐、甲路、方塘、青龙、霞西、竹峰、梅林、万家等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有分布,野生红豆杉生长分散,少有纯林,多为林中散生木。据初步统计,野生红豆杉面积达0亩,5公分以上株数为8株,较为集中的群落分布在胡乐镇霞乡村一万岭一带,核心区面积近亩,或3、5株、或单株块状点状分布在天然阔叶林和竹林中。
自年起,我市开始走红豆杉产业化培植之路。森杰红豆杉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是宁国起步较早专门从事红豆杉产业发展的公司。另外,恩龙集团、中鼎公司正在进行红豆杉的景观价值及生态价值的开发。皖林公司新近建设的“红豆杉健康馆”使到过体验的市民流连忘返。众多龙头企业的投资参与,增强了红豆杉产业的发展后劲,拉长了产业链条。
市花—江南牡丹现状宁国是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主要栽培地之一,以观光牡丹为主,目前主要栽培地在南极乡,宁墩镇、万家乡、中溪镇、仙霞镇、霞西镇等地也有少量种植,现建有一个南极牡丹园、一个青山牡丹合作社,栽培的江南牡丹总量在5万株左右。宁国牡丹从县志记载看,早在明代就有大红、粉红、白色、紫红四大色系,清代县志记载有50多个品种,是以观光牡丹为主的重要栽培中心,但是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南极人许方格的艰辛努力下,收集恢复了13个牡丹品种,然而此时仍然没有引进新技术,仍旧采用分株繁殖的老的传统生产方式方法,生产的牡丹产量低,时间长,品种得不到改良和发展,更没有培育和引进新品种,至使每年的生产量少,销售量也很少,甚至一些珍稀品种到了几近灭绝的边缘,致使宁国牡丹没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从年起
每年的农历秋分
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港口镇西村村
人们欢歌雀舞
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稻田中的丰收节舞台
↑首届丰收节文艺表演
新中国波澜壮阔建设的70年
也是宁国农业由弱到强
人民生活由贫穷到富裕
农业蓬勃发展的70年
在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对她说一声
“生日快乐”
编辑
西街土老帽审核
周周佩齐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西街土老帽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