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浙江磐安、东阳、永康、开化、缙云、青山等地。
珠贝: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微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燥的残茎。
大贝: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糙,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浙贝片:鱗茎外层的单瓣鱗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元宝贝较珠贝为优。
珠贝
大贝
浙贝片
栽种后第二年四月下旬到六月初,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鱗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8%。
浙贝母不同采收时间干重及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测定[1]
采收时间
干重(g)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3月30日
1.94
0.
0.
4月9日
2.32
0.
0.
4月21日
4.21
0.
0.
5月1日
4.79
0.
0.
5月10日
4.52
0.
0.
5月21日
4.58
0.
0.
浙贝母3月末(花果期)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高,5月初(枯萎初期)产量高。
浙贝母不同部位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测定[2]
部位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鳞叶
0.
0.
芯芽
0.
0.
芯芽有效成分含量高,建议浙贝均不除去芯芽。
浙贝母不同加工方法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测定[3]
加工方法
外观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总量(%)
贝壳吸粉
灰黄
0.
0.
0.
生切烘干
浅黄
0.
0.
0.
冷冻干燥
黄白~浅白
0.
0.
0.
冷冻烘干有效成分含量高、色好,为浙贝母最佳干燥方式。
浙贝母常规贮存,易虫蛀,受潮后易发霉、变色,有效成分流失快。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
建议单包装密封,冷藏。贮藏期药材水分控制在8%~13%。此条件下贮存,药材不易变质,药效不易下降。
主要化学成分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浙贝宁、浙贝丙素、浙贝酮等。
药典标准:醇浸出物不得少于8.0%;含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不得少于0.%。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5~10g。
1.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碾碎入药,利于药效煎出。压裂提取,保证有效成分渗出。
3.浙贝母花中有效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和鳞茎类似,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2]。
4.浙贝母10g、桔梗10g、鱼腥草15g、旋覆花10g,水煎服,治咳嗽痰多。
参考文献:
[1]王艳红,吴晓民.主成分分析下磐安浙贝母鳞茎最佳采收期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41(4):-.
[2]闵会,吴健,等.HPLC测定浙贝母花中的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J].华西药学杂志,,31(3):-.
[3]楼柯浪,陶倩.浙贝母无硫化产地加工工艺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12-15.
白癜风症状有哪些白癜风怎么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