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惊寸心。
——《贝母》”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鳞茎,清代以前贝母是个统称,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等,清代以后浙贝母和川贝母在临床上才有了明确区分,浙贝母以浙江象山产为地道,也称象贝,徐大椿:“象贝,形坚味苦,泻热功胜,不能解郁也。”赵学敏:“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黄宫绣:“大者为土贝母,大苦大寒,如浙贝母之类,清解之功居多。小者如川贝母,味甘微寒,滋润胜于清解,不可不辨。”
中药材种类千千万万,各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也就算了,起码不同部位,然而同一种部位的我们也不说了,一种中药有不同名字也罢了,这同一种类的中药还分好几种,令人实在难以区分;就比如常被用于治疗咳嗽的贝母,也分为浙贝母和川贝母。
贝母据产地不同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两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为分为两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另有一种土贝母亦入药。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川贝母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浙贝母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为大宗中药材,临床常用中药,在浙江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年开始全国多个地区从浙江引种。现今磐安、缙云、东阳等地均有种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浙贝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功效:解毒,散结,消肿。用于乳痈,瘰疬,痰核。5~10g。近年常用于治疗肿瘤。
土贝母
川贝和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感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临床使用时应予区别。
注意: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浙贝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传播中医药文化传递健康正能量
医院城乡居民医保报销
起付线元
年内二次住院起付线元
住院病人服用目录内中草药%报销
原来的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都算是城乡居民医保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