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诚君
浙贝母是大宗常用中药材,又名大贝、象贝、元宝贝,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品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收载。浙江产的东贝亦作浙贝使用。
贝母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本草纲目》收载于草部、山草类。浙贝母载于清《本草纲目拾遗》,据引《百草镜云》:"浙贝母出象山,俗呼象贝母。"又引叶暗斋云:"宁波象山新出贝母,亦分二瓣,味苦而不甜,其顶平而不尖,不能为川贝之象荷花蕊也"。
浙贝母栽培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民国22年(年)《鄞县志》、《货殖志》载:"鄞县年产干贝母担,价值48万元,产区东西约80里,南北约30里,面积约亩,贝农约在户,年销贝40余万斤"。
浙贝母少有野生,分布于浙江省宁波一带。主要栽培于浙江、江苏、上海;湖南、安徽、福建也有少量种植。主产于浙江鄞县、杭州市郊、余姚;上海县;江苏大丰、南通、海门、如东。此外,浙江的磐安、东阳、缙云、永康等地有东贝栽培。以浙江鄞县浙贝品质优良,古今驰名。
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用于风热、燥恶、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心胸郁闷等症。
1.用于风热、燥热或痰热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于苦泄。治风热咳嗽,常配伍桑叶,前胡等。治痰热咳嗽,常配伍瓜蒌、知母等。
2.用于瘰疬,瘿瘤,疮痈肿毒,肺痈等。本品能苦泄清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痰核,配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治瘿瘤,配伍海藻、昆布。治疮痈,配伍连翘、蒲公英等。治肺痈,配伍鱼腥草,芦根等。
1.《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久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疮者,苫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渗药。居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舌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绪。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虽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中,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2.《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3.《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4.《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突风火有痰者宜此。
5.《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1.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15克,紫苏1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4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3.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
4.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杨春涯经验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荆楚春播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招聘文案策划总监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