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2.html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这类病的治疗西医一般是打抗生素,约需要一周左右,甚至还有一周多仍然不愈的。中医我用养阴清肺汤为主加减,治愈率几近百分之百,毫不逊色于西医,而且费用低,时间短。故此,在这里表一表养阴清肺汤的功劳。
“养阴清肺汤”原方载于《重楼玉钥》,据说系清代郑梅涧所撰,郑的平生史实已不可考,只知郑氏精针法治喉科有奇效,其方药以养阴清肺汤为主。按养阴清肺汤原方仅八味,以生地、玄参、麦冬为主药(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冬18克),即《温病条辨》之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生地各24克),丹皮、白芍、贝母、甘草、薄荷为辅药。在《重楼玉钥》书中此方治白喉,后世亦据此方治白喉。
由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达,白喉疫苗预防的注射,临床上已很难见到该病了。病没有了,方不能作废了。白喉是一种病原体,现代急性扁桃炎、咽炎、气管炎的感染也是一种病原体,且都是发生在上呼吸道,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移方养阴清肺汤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的治疗应是可以的,也是行得通的。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包括化脓性的)、咽喉炎时我常加入升降散(片姜黄、蝉衣、僵蚕、大黄);治疗急性气管炎时加入金荞麦、黄芩、鱼腥草各30g,则收效更为快捷。
曾治一病男孩,12岁,叫王XX,感冒后,引起扁桃体发炎化脓,医院西郊门诊部注射头孢曲松钠一周,仅控制住发烧,嗓子仍红肿疼痛,咳嗽有痰,来到我处要求中医治疗。根据捡查情况,我认为是热毒郁滞咽喉,属中医的双蛾喉,处方:生地30g麦冬30g元参30g白芍12g浙贝15g僵蚕15g姜黄10g蝉衣6g大黄10g丹皮10g薄荷10g山豆根15g三付水煎服。三天后复诊,嗓子红肿巳退,不咳亦不吐痰了,观双侧扁桃体还有点红,因服药后大便稀,每天2---3次,故减量上方,又续二付,痊愈。
最近,又治一例68岁老太太,西电公司退休职工,姓贺名XX。住院一周,治疗感冒合并气管炎,现感冒症状巳消失,但气管炎并未控制住。因迷信中医要求出院,来到我处就诊。刻诊:中等个子,面灰青,舌暗红,苔干厚黄,脉弦滑略数,咳嗽痰多,略胸闷,低烧,大便略干,小便正常,纳食一般,稍口渴,有高血压病史。辨证:痰火郁肺,化热伤阴,出方:养阴清肺汤加黄芩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北沙参30g三付水煎服。三天后,患者复诊,咳痰大量减少,巳不发烧,胸不闷憋,效不更方,略事调整,又续方五付,基本痊愈。后以玄麦甘桔颗粒和附子理中丸交替服用善后。
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中医所称之乳蛾、喉蛾、或单、双蛾喉、喉痹之类,患者亦以儿童为多。患者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头痛,有恶寒发热,或发高热,如确诊为咽喉疾患,扁桃体肿大或有浓液,黄白斑点。本人治疗均不采用解表退热药,只投以养阴清肺汤,效果颇佳。为何感冒发热,甚至热度很高的患者使用养阴清肺药物而获效呢?笔者初时也未留意探索,及至看到《方剂学》书中介绍的例子和《中医杂志》记载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咽炎文章后有所启发,现略谈一下其药理作用。养阴清肺汤之主药生地,玄参、麦冬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并具养阴生津之效,用治温热病热邪入营而见高热,口渴,舌质红绛以及温热病后期的热甚伤津等。玄参能泻火解毒,故善治咽喉肿痛,麦冬亦可用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其他辅药中,丹皮凉血活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白芍除养血和阴外,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抗茵作用。贝母功能清热化痰,清热散结,甘草作用为清热解毒,薄荷性味辛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兼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直接病原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或因热性病诱发,为此如单纯使用解表退热药,但总不如使用养阴清肺汤略加治喉之专药山豆根等收效之速。
总之,愚见以为,养阴清肺汤可应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等咽喉疾患,因热邪已传人咽部,使咽部附近组织发炎,已和单纯性之邪热在表者不同,可不必忌讳养阴之药,.因养阴药本身具有清热凉血作用,何况更配有抑菌抗菌解表之药配合,故能迅速退热消炎。使用本方易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为宜,而且方中生地、元参、麦冬的量应该大一些为好。上述两案已作示例,各位可举一反三,灵活处之。
摘自《杏林薪传》,作者王幸福
治扁桃体炎秘方
1 范氏家方大黄附子细辛汤
范文虎,《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生大黄、玄明粉、姜半夏各9克,淡附子3克,细辛1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解毒消肿。
方中附子、细辛辛热,善走散其寒;大黄、玄明粉(芒硝)苦寒通腑善散其热;半夏化痰降逆,甘草解毒和中。本方寒热并用,诸邪得解。故用之收效甚捷。
乳娥。证见咽喉肿痛、舌质微红、苔白或有寒包火之征象者。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屡用,收效甚捷,效果甚佳。
2 大青蚤休饮
蔡化理,《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大青叶30克,蚤休、桔梗、玄参各9克,苏叶、薄荷、甘草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中大青叶、蚤休清热解毒;桔梗快膈利咽;玄参滋阴清热,苏叶、薄荷解表散热;甘草解毒和中。诸药相伍,其消炎解毒作用甚强,可适用于上呼吸道各种炎症性病变。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高热惊厥,加钩藤、地龙各15克,蝉蜕12克;呕吐,加陈皮、竹茹各9克,神曲15克;腹泻,加白术、茯苓各9克,车前子15克;腹痛,加木香6克,元胡9克;颌下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30克,连翘12克;咳嗽,加百部15克,橘红9克。
验之临床,均获良效。
3 金灯山根汤
张赞臣,《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挂金灯、山豆根、牛蒡子各9克,白桔梗、嫩射干各4.5克,生甘草3克。
上药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日服2次,每日1剂。
疏风化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凡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诸症,方用挂金灯、山豆根、射干、桔梗均为清热利咽要药;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甘缓利咽作用;牛蒡子配射干对痰涎壅盛、咽头堵塞,有宣畅利咽之功。方中清热利咽与清热解毒并用,共奏疏风化痰、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
咽喉红肿、乳娥、喉痈、喉风、咽痛诸症、均可用之。
凡见恶寒发热、脉浮数、表邪甚者,加荆芥、薄荷、蝉衣等;但热不寒、舌淡或舌尖红、苔薄黄、脉数、里热甚者,加赤芍、丹皮、知母、金银花等;痰涎多、舌苔腻者,加僵蚕、瓜蒌皮、地枯萝等;头目眩晕、两目红丝、肝火较旺者,加桑叶、夏枯叶、白芍等;大便干涩不爽者,加瓜蒌皮仁、火麻仁、芦根;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咽喉红肿甚者,加赤芍、丹皮;热毒久壅,脓成未溃者,加皂角刺、芙蓉花;体质阴虚火旺、舌红少津、口燥咽干者,加元参、麦冬、生地等。
临床屡用,殊有卓效。
4 咽喉消肿汤
程爵棠,《湖北中医杂志》(1)年
金银花30克,山豆根12克,硼砂1.5克(研冲)、生甘草9克。
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2剂,日服3~6次。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疡科心得集》云:“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乳娥。”由此可见,急性扁桃腺炎,多因热毒蕴于肺胃,循经上炎,结聚咽喉所致。临床所见,尤以风热诱发者居多。故方中君以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臣以山豆根以助银花清热解毒之功,且有利咽喉之效;佐以硼砂清热化痰、消炎防腐、善“破癥结喉痹”,生甘草清热解毒、和中利咽,并有调和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药仅四味,力专效宏,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或扁桃腺周围脓肿。
若热毒甚者,加板蓝根、蚤休;口渴甚,加麦冬、芦根、天花粉;小便黄赤,加木通、白茅根;咳嗽,加马兜铃、浙贝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兼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薄荷;兼阴虚者,加玄参,生地;扁桃体周围脓肿,加板蓝根、蒲公英、大青叶;脓成者,可加用皂角50克煎水,趁热入壶内,张口对壶嘴熏蒸咽喉患部,冷了再煎再熏,一日连熏蒸3~5次,熏后再用锡类散〔犀牛黄0.35克,冰片、珍珠母各0.1克,人指甲0.15克,象牙屑(焙)0.1克,青黛0.2克,壁钱(焙)20个(土坯砖上者佳,木板上者不可用),共研细末〕,每取少许吹患部。
治疗急性乳蛾例(其中扁桃腺周围脓肿53例),结果痊愈例,显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9%。
三十多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乳蛾和扁桃体周围脓肿甚多,疗效均属满意,治愈率均在80%以上。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油炸和鸡、虾等辛热发物。
5 蒲苇汤
林树芳,《新中医》(9)年
苇茎、薏苡仁、冬瓜仁、玄参、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桃仁12克,生石膏6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多加水煎),每日1剂,日服3~4次(每次服1小碗)。小儿剂量酌减。
清肺解毒,养阴活血。
方中以苇茎、生石膏、玄参直清肺胃之郁热;辅以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泻火,以助主药清热解毒之功;桃仁活血凉血;冬瓜仁、苡仁清热养阴排痰,以促使热清、瘀化、痰消、热清、阴复,共为佐;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同,共奏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之功。方用大剂,疗效始著。
风热乳蛾。
大便不通,加大黄12克。
治疗风热乳蛾94例,结果显效7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7.2%。
6 消蛾利咽汤
张晓光,《黑龙江中医药》(1)年
射干1克,马勃、象贝母、连翘、僵蚕、山豆根、甘草各6克,金银花、桔梗各10克(小儿剂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乳蛾多因感受风邪热毒,与肺胃之热熏灼咽喉所致。或因脏腑津液亏损、阴虚火旺、上炎而致。方中以射干、山豆根、马勃同入肺经,为治喉痹咽痛之要药;金银花、甘草、连翘清热解毒;僵蚕、象贝既散风热,又能散结;桔梗开泄上焦、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
急性扁桃体炎。
风热较重者,加牛蒡子、荆芥、薄荷;热毒较甚者,加野菊花、板蓝根;阴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
治疗30例,结果痊愈(诸症消失)26例(其中9例服2剂,17例服4剂);有效(体温下降、咽喉红肿消退、喉核消退不明显)3例(服药4例);1例因服药困难,1剂后改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7 消蛾汤
傅明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蝉衣、白僵蚕、片姜黄、桔梗、山豆根、黄芩、蒲黄各10克,生大黄9克(后下)、玄参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热消肿利咽。
方中僵蚕散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衣透热达邪、解毒利咽;片姜黄行气散结、消肿止痛;大黄攻下热结,使郁火得降;桔梗升宣肺气、祛痰排脓;山豆根、黄芩清热解毒;玄参清热养阴、解毒散结;蒲黄助姜黄活血消肿。诸药相伍,清热解毒、宣泄郁火、升清降浊,三焦火热之邪得消、咽肿喉痛自愈。
急性扁桃体炎。
恶寒,加芥穗、豆豉;咽痛甚,加牛蒡子、马勃;壮热口渴,加生石膏、知母。
治疗例,治愈97例,3例加用西药而愈。
8 清咽解毒汤
吕同杰,《名医治验良方》
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门冬15克,板蓝根45~60克,山豆根、黄芩、丹皮、蝉衣、白芍、牛蒡子,浙贝母各15克,桔梗3~9克,薄荷、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清咽解毒。
急性扁桃体炎,临床上极为常见,多系风热毒邪侵犯肺胃,相搏于咽喉;或素有阴虚肺热、复感湿热之邪所致。方中用生地、玄参、白芍、丹皮、滋阴凉血泻火;牛蒡子、黄芩、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以利咽喉;蝉衣、薄荷、桔梗、浙贝母、甘草,轻清宣透、散结解毒,使邪有出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生地、玄参、麦冬、白芍等养阴药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防御能力,同时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板蓝根、黄芩、山豆根、丹皮等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广泛抗菌谱,并能抑制病毒,提高机体内特异性免疫力、增强吞噬功能等作用。因此本方对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急性扁桃体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始病即可出现高热、咽部肿疼(扁桃体肿大或化脓),吞咽困难,舌红、脉洪数,或急性咽炎。
若虚火上攻者,加肉桂1~2克,引火归源。
临床屡用,疗效卓著。一般24小时内可控制病情,二三日即可痊愈。
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此方为1日量,如病情较重,亦可日进2剂,以求迅速控制病情;②素体阴虚之人,往往津液亏耗,如突发咽喉肿痛,多系水不制火、虚火上攻之证,宜在大队滋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少佐肉桂1.5~3克引火归源,往往收效最捷。对脾胃虚弱、不耐寒凉之患者,使以肉桂或炮姜还可以防其苦寒伤胃之弊;③对小儿或年老体弱者,本方剂量可加减,以防产生腹泻。
9 乳蛾汤
宋祚民,《名医治验良方》
荆芥6克,薄荷10克(后下),生石膏18克(先煎),知母、炒山栀、桔梗、牛蒡子、石斛各6克,元参、天花粉各10克,马勃1.5~3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祛风清热,养阴散结。
小儿乳蛾高热。
扁桃体紫赤者,加丹皮10克,赤芍6克;已化脓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6克或金银花、连翘各10克;咽肿痛剧者加山豆根5克或锦灯笼6克;音哑,加凤凰衣6克或蝉衣6克,木蝴蝶6克;只肿不红,加夏枯草、橘叶各5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10克,元明粉3克(冲服)或生军1.5~3克(用开水泡兑服);余热不尽有低热者,加玉竹10克。
临床屡用,屡建殊功。
本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