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芦根的由来
江南有个山区,这个地方有个开生药铺的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有家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就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
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
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的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
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
“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
“什么药?”
“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
“芦根也能治病?”
“准行。”
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他回家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从此,这里的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芦根成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芦根
中药名。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新修本草》曰:“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相关配伍
”1、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
2、与黄芩、浙贝母、瓜蒌等同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症。
3、与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可用于肺痈吐脓等症。
药翁
芦根的宏观特性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泽泻,下面我们将从微观角度对芦根作进一步的介绍。
芦根显微图谱
芦根纤维显微图
0
芦根的石细胞显微图
0
芦根的厚壁细胞显微图
“微世界中见真章”
以上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外)均由四川中庸药业拍摄所得,版权归四川中庸药业所有,欲转载或获取原图,请扫描下方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