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口看窗口好一首生态富民ldqu

  金华新闻客户端6月12日消息记者王春雷冯俊江傅军杰/文刘任翼/摄

“窗口”对话

  年6月12日,磐安县新渥镇“办事窗口”内的“医院”,来了几位“求医问药”的药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也“加入”其中。作为随行记者,我们记下了这段“窗口”对话——   “咱这‘医院’今年的服务主题是什么?服务收费吗?”习近平问“医院”值班医生黄海叁。   “今年的服务主题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们的服务是免费的。”   来自外田口村的程春根已经接受了六七次免费服务。这回他带着自家地里发病的白术,到“医院”急诊,习近平和他攀谈起来。   “病因找着了吗?”   “找到了,是立枯病。”   “白术减产了,你今年收成怎么样?”习近平关切地问。   站在程春根一旁的祠下药农陈肇高替他答道:“今年贝母价格好,白术损失贝母补,他家年收入有10万元。”   “和你比我算少了,你今年贝母籽就收了多斤,贝母总收入少说有30万元。”程春根和陈肇高比起富来。   “看你们一个个都红光满面,一定都发了药财。”习近平拍拍程春根、陈肇高的肩膀,笑着向他们告别,“祝你们年年有好收成。”

磐安药农陈康一家喜迎浙贝母丰收

药农捎话

  当年在新渥镇“办事窗口”与习近平话家常、说农事的药农,分别是卢爱仙、杨仙英、程春根和陈肇高。   4位药农中,卢爱仙、杨仙英每月领取养老金,种药材已“交棒”。磐安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创建,65岁的卢爱仙将家中8亩土地流转出去,前三年租金收入4.8万元,后续租期30年。72岁的杨仙英将家里中药材种植、销售重任交给了小儿子陈康。自家地加租种地,陈康种的浙贝母、白术有70余亩。他自称“药三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爷爷陈化松就开始种贝母了。   药农陈肇高5年前遭遇车祸不幸离世。昨天,在浙贝母设施大棚里,忙着翻拣切片浙贝母的,是陈肇高的儿子周子荣。   浙贝母、白术从种植到采收要忙碌大半年,每年5至6月,是浙贝母产新旺季,采挖、切片烘干,花高价都很难请足雇工,药农们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昨天,正值青壮年的陈康、周子荣,都像往常一样6点多起床,开始新一天收获的忙碌。周子荣买了一台半自动切片机,效率比纯手工要高很多。

  截至昨天,陈康今年收的前两批鲜贝母达40吨,在烘干房外忙碌的他,每天要磨破两双手套。手机屏摔坏十多天了,他也没空去换屏,只是笑笑:“时间就是金钱啊!”这些天,陈康的父亲、丈母娘、妻子都在帮忙,一起筛选、烘干鲜贝母。虽说辛苦,但陈康种植、贩销中药材的年收入挺不错。   17年过去,药农程春根变化最大。年,程春根光卖浙贝母就赚了18万元,家里造了三间新房不欠一分债……如今,程春根的主业拓展到运输、建材等领域,去年公司年产值1.5亿元、纳税超万元,还被评为全国绿色生产示范企业:“的确是‘发了药财’后滚雪球般的发展。”   每天开心忙碌的程春根、陈康、周子荣,想给习总书记捎句话:“欢迎您回药乡磐安来看看,我们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贝母发家:丰年平年稳定增收

  “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宅口村会议室与县、镇、村各级干部座谈时说:“要想方设法形成一个能使农业稳产高产,让农民在丰年、平年都能稳定增收的平稳的发展机制。像你们磐安的贝母,以前是十几元一公斤,现在是一百四五十元一公斤,老百姓高兴。问题是万一价格回落怎么办?必须着眼于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体系。抓好产、供、销一体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扶优培强,培植骨干企业,连接千家万户……”   初夏时节,婺江源头磐安,田间地头片片金黄,村口乡路上的竹篾席晒满中药材,“磐五味”中药材中产量最大的浙贝母迎来一年中的采收旺季。在浙贝母价高的丰年,为防止地里的“宝贝疙瘩”被盗,药农们组织巡防队日夜守护。

磐安县新渥街道庄基社区药农陈宝银正在和妻子陈月花一起收鲜浙贝母刘任翼/摄

  因为产新供货量大,昨天,浙八味特产市场浙贝母挂牌交易价为切片38元一公斤,整颗32元一公斤,价格略有回落。   磐安是浙贝母道地药材主产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   今年,就浙贝母价格而言,是个平年,但磐安药农、药商有竞争优势,平稳增收。依托产地市场销路不愁,11家磐安中药材企业和加工点创设“共享车间”,为药农提供中药材及饮片无硫代加工服务,中药材品质可源头追溯。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春伟说:“有原产地市场的价格优势,再加上绿色无公害的品质优势,磐安中药材的竞争力会更强。”   近几年,浙贝母价格走势略显疲软,但元胡等药材交替走高,像陈康这样的药农根据市场预判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保持了不错的收益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磐安“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体系”的期许已经成真。

窗口启示:

生态富县:绿色发展幸福计划

  年,习近平在新渥宅口的座谈会上,充分肯定磐安生态发展之路:“磐安的‘生态富县’战略提得很明确、很响亮。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   磐安县委书记王志强说:“磐安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生态发展的规划,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建设生态城市。”   17年来,磐安历届县委、县政府一棒一棒创业接力,唱响了生态富县“主题歌”。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并被授予全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贡献奖”。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发展路子,这是磐安从“贫困县”“欠发达县”到“全面小康”这一山乡巨变的动力源。

  浙贝母,是“磐五味”重要一味;做强中药材产业,是磐安实施“生态富县”战略关键一环。   华东宝药业公司总经理曹斌的父亲曹观兴,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磐安药商之一。聊起磐安中药材市场四次升级换代,曹观兴说:“在宅口、新渥村形成药材马路市场前,还有一个‘背包市场’。我们几人一组,每人背一蛇皮袋中药材,沿着铁道线奔赴全国各地推销……真没想到,当年的‘背包市场’、马路市场如今撑起了一座‘江南药镇’。”   如今,可容纳余商家的浙八味特产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市场升级,营销业态也在升级。曹斌说:“不少药企的大订单交易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我们在转型做‘云药商’,日本、德国等国客户也从我们这里采购。”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曹斌的德国客户今年没来磐安,但订单已经到了。   截至年底,磐安共有药农4.8万户,种植中药材7.18万亩,年产量吨,产值5.68亿元。中药材产业成为磐安独具优势的富民产业。

  多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磐安县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亮点纷呈:去年,尖山镇乌石村一个村的民宿床位数达到张、餐位个,农家乐一年营业额1.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盘峰乡蔡文君的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稻种、菜苗、小鸡、猪崽等,与农户签订土法种养合同,农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后通过电商卖到大山之外。这一助农项目名为“我的幸福计划”,8年来带动多户一万多名山区农民收入大增……   未来三年,磐安县将通过大平台、大项目、大基地、大品牌的建设,打造“‘两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力争成为“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将“生态富县”战略进行到底,磐安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幸福计划让人期待。

作者:王春雷冯俊江傅军杰刘任翼

编辑:贾振伟求慜玥

来源:金华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7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