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多种止咳药被检出硫磺危害极大

近日,有群众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现在市场上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请注意,以下这些药品检测发现硫磺

根据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记者发现其中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

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浙贝中的“硫”从哪里来?

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

治病救命的药材,硫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成药中含硫量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含硫,而利用硫磺熏蒸干燥则是目前硫进入中药材的主要途径。

经过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

明知含硫贝母有危害,为何不停用? 

据摊贩介绍,含硫贝母多是被用在中成药。“贝母的几个品种中,作为药材直接使用的饮片类由于把关较严,几乎不存在采用含硫贝母的情况。”

  

在禁硫令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含硫贝公然流入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

     

识别含硫药材有诀窍

一闻:如果用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发酸呛鼻的硫磺气的药材,其二氧化硫残留会相当严重,不建议买此类中药材。

二看:看药材的颜色和“卖相”。神农中医馆馆长介绍,一般经过硫磺熏蒸后,药材表面会更光洁,颜色会更洁白或鲜艳,片形也会更好看。比如,像山药、杭白菊、百合、浙贝母等药材,晒干后本色一般偏淡黄或灰白,如果呈现出雪白的颜色,就比较可疑;而像枸杞子之类本来就有颜色的药材,晒干后其颜色一般偏暗,如果呈现出特别鲜艳的颜色,也较可疑。

三尝:如果从颜色上难以判断,还可以小口尝一尝是否变酸,有时间的可取适量用水泡一泡,看水是否有酸味。

四捏:由于硫磺熏蒸后的药材比未熏蒸的药材含水量大,因此,用手掂一掂、捏一捏,如果感觉较重且质地柔软,水分含量特别大的,也应引起注意。

来源:央广新闻、经济参考报、中国网

责任编辑:蒙昌乐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