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是一种在台湾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如果提到夏枯草你会感觉比较陌生的话,但是在你喝的凉茶饮料里很多都含有夏枯草成分。夏枯草的功效和作用都比较大,对某些疾病有着独特的治疗作用,一起来学习一下夏枯草的相关知识吧。
夏枯草的基本介绍
夏枯草是属于唇形目的唇形科植物。一般来说,都是在夏季的时候进行采取果穗入药,但是在台湾的市场上是比较多的直接使用全草。夏枯草饮料可以说是很多人接触到夏枯草的机会。夏枯草主要是生长在于荒山和马路边。
夏枯草的功效和作用
清肝明目
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清热散结
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
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
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作用
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
两剂夏枯草药方治愈高血压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的国度,品茶、吃茶更是被古人视为人生之一件雅事。同样对于今天的我们,喝茶仍是一件雅致风趣的事情,可怎样喝好茶喝出健康呢?今天编者特意向高血压患者推荐一款茶——夏枯草茶。
夏枯草茶能预防高血压
老年人到了年纪都会又高血压的疾病。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不妨常饮夏枯草保健茶。夏枯草性苦辛而寒,入肝、胆经,能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现代药理表明,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提取物具有降压活性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夏枯草降压茶
原料:夏枯草10克,车前草12克。
做法:将夏枯草、车前草洗净,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功能:清热平肝,利尿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目眩等症。
提示:在饮用过程中应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相对过低而引起头晕。
夏枯草菊花茶
原料:夏枯草10克,党参10克,白菊花5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党参切成薄片,与夏枯草、白菊花同下沸水中滚约1分钟,熄火泡浸约二十分钟,滤渣,调少量蜂蜜当茶饮用。
功能:因夏枯草药性偏寒,长期服用会伤脾胃,所以与党参一同服用,便可“久服无弊”;又因冬季干燥,可加蜂蜜润肺,同时还可以调味,适合长期服用。
夏枯草泡水喝的功效
其实从中医方面来说,夏枯草是清凉消暑的佳品,但是过多的食用夏枯草也会有很多副作用。夏枯草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加重肠胃负担上,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加应该避免夏枯草,可见任何一种保健品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还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广东人喜欢喝凉茶,而且茶中必要放入各种中药材,如金银花、菊花等,夏枯草即是经常使用的材料。如王老吉、和其正等凉茶中,都有添加夏枯草,利用其所具有的清热的功能,达到祛除湿热、防暑降温的功效。但是,由于夏枯草是中药材,在凉茶中含量虽然比中药方剂中含量少很多,但长期大量服用之后也有副作用,会使人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药效。
夏枯草泡水喝的功用
功用主治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抵制癌细胞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相关论述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