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浙八味之一)
异名大贝、象贝、珠贝、元贝母 植物名百合科植物浙贝 拉丁名BulbusFritillariaeThunbergii 英文名ThunbergFritillaryBulb 原植物1浙贝母(别名:象贝、大贝、珠贝):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柱光滑无毛。鳞茎扁球形,通常由2片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而成,直径2~6cm。茎单一,直立,绿色或稍带紫色。叶无柄,叶片窄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17cm,宽0.5~1.5cm,茎下部叶对生,中部叶轮生,上部叶互生,先端卷曲。每柱有花1至数朵,花钟状,下垂,生与茎顶或上部叶的叶腋,淡黄色或黄绿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生花具苞片3~4,侧生花具苞片2,苞片叶状,先端卷曲;花被片6,内外轮相似,长2.5~2.8cm,宽约1cm;雄蕊6;子房3室,柱头3裂,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具6棱,棱翅宽6~8mm。种子多数,扁平,边缘有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药用部位鳞茎 按药用部位分类根及根茎类 道地省份浙江 道地沿革《别录》:“贝母生晋也”。《唐本草》:“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苏颂:“今河中、江陵府、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以上诸说,皆不与今之浙贝相同。《本草品汇精要》:“道地峡州、越州”。《本草纲目拾遗》为浙贝列专条记述。明末清初浙贝、川贝两大类型逐步分开,如张景岳较早的从临床上区分了浙贝、川贝的功用,认为浙贝“性味俱厚,较之川贝清降之功,不啻数倍”。《本草逢原》亦提到“贝母浙产”。 主要产区浙贝母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原产于浙江宁波的象山,故有“象贝”之称,现产于宁波的鄞州,而且集中在以樟村为中心的四明山区。目前,浙贝母主产区在我国的浙江鄞县、余姚市、杭州市郊,上海县(现闵行区一部分)、江苏的大丰、南通、海门、如东也是主产区。浙贝母的野生资源目前只分布在浙江宁波。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功能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癗疬瘿瘤,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入煎剂常用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事项寒痰、湿痰慎服;不宜与乌头同用。 性状鉴别1.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个及干缩的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弱,味苦。2.大贝为分离的肥厚鳞叶,略呈新月形,或形似菱角状,长2~4cm,高1~2.5cm,厚0.6~1.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内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以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1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呈卵圆形、广卵形,少数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长至60μm,脐点呈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大多明显而细密;稀有复粒,由2~3分粒组成;偶见半复粒。②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③气孔呈扁圆形,直径48~80μm,副卫细胞4~6个。④草酸钙结晶呈细小方形、梭形或细杆状,存在于导管旁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中。 化学成分含甾醇类生物碱,据报道,浙贝母中总碱含量(按贝母碱Peimine计)为0.36%,主要包括前贝母碱、植物甾醇,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贝母辛、藜芦碱、丁香脂素、浙贝宁、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贝母芬碱、贝母定碱、贝母替定碱、贝母碱甙等。 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二者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贝母甲素的作用类似阿托品,贝母乙素能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贝母甲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毒性成分贝母甲素大剂量可使犬、猫及兔血压降低,呼吸抑制,小剂量可使家兔血压轻微上升。 理化鉴别方法同川贝母。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洗净,浸1~2小时,润透,切斜片或厚片,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即成。 炮制要诀本品含淀粉较多,宜少泡多润,防止伤水。 成品形状为肾形厚片或斜片,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富粉性,质地脆而坚实,气微,味苦。 炮制与临床本品苦寒,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挟风水有痰者宜用。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同用。 中成药1安嗽片 组方1浙贝母、桔梗、百部、甘草、半夏(制)、陈皮、前胡。 处方来源《中药成方制剂》 功能及禁忌本品止咳祛痰,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的治疗。 药理1.浙贝母醇提取物及其生物碱,在较大剂量时,均有一定的镇咳作用,贝蕊粉剂及乙醇浸剂,分别按2.4g/kg给小鼠灌胃,对用二氧化硫引咳的小鼠于15分钟时出现镇咳作用,维持2小时以上,在0.5~1小时的作用较强;贝母素甲或贝母素乙3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亦有较明显的镇咳作用。2.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驰,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的收缩作用。3.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各种药理作用颇相似。1:~1:浓度蛙心灌流,可使心率减慢并产生房室完全阻断;1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4.贝母素甲及贝母碱甙对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7mg/kg和73mg/kg。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