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难免有个感冒咳嗽,所以家里一般会备点止咳药;没想到几种常见的止咳药又出事了!
近日有媒体曝光,因为使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常见的成品止咳化痰药中很多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
媒体报道的“涉事”止咳药1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
2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
3
同样是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
4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
5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
硫磺熏蒸:中药材行业潜规则该报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
据介绍,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
▲从左到右:刚挖出土的、石灰加工和硫磺熏蒸的浙贝母,明显可以看出硫磺熏蒸过的浙贝母品相好。
▲一袋一袋摞起来的新鲜浙贝母正在用硫磺熏蒸,顶上冒着难闻的烟
第三方机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药材为什么要用硫磺熏?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利用硫磺熏蒸来处理和贮藏中药材的习惯。原有的目的是为了防虫、防霉、增白、便于干燥。但不良商家利用了硫磺熏蒸后中药材不但颜色光鲜,而且能更大限度保存水份,又不会霉变,增加了重量同时又改善了卖相,销售的价格提高,利润也翻倍。
中药熏硫磺的危害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食用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食物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系统,使这些器官的黏膜受损,导致变异;另外,还对肝、肾脏等器官有损害。
更严重的是,一般的小作坊出于成本考虑,熏蒸药材的硫磺质量较差,纯度不高,含有较多的铅、汞等重金属,如果食用量较大或长期食用,会引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过度打磺中药或经常从事中药打磺的人员,轻者会出现眼红、眼痛、流泪、失眠、头晕、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声门痉挛,说话能力下降、吞咽困难、憋气等。
怎么识别硫磺药材?一闻:如果用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发酸呛鼻的硫磺气的药材,其二氧化硫残留会相当严重,不建议买此类中药材。
二看:看药材的颜色和“卖相”。一般经过硫磺熏蒸后,药材表面会更光洁,颜色会更洁白或鲜艳,片形也会更好看。比如,像山药、杭白菊、百合、浙贝母等药材,晒干后本色一般偏淡黄或灰白,如果呈现出雪白的颜色,就比较可疑;而像枸杞子之类本来就有颜色的药材,晒干后其颜色一般偏暗,如果呈现出特别鲜艳的颜色,也较可疑。
三尝:如果从颜色上难以判断,还可以小口尝一尝是否变酸,有时间的可取适量用水泡一泡,看水是否有酸味。
四捏:由于硫磺熏蒸后的药材比未熏蒸的药材含水量大,因此,用手掂一掂、捏一捏,如果感觉较重且质地柔软,水分含量特别大的,也应引起注意。
素材来源:新京报、中国广播网、中新网
悦桂林综合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Happy_guilin)
桂林一对情侣公园里……
妹崽你莫那么直接好不好?
桂林一奇男子轻松月入10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