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结先补气,一个汤方,上补肺气中健脾气

很多人在查出肺结节后,即便一直在观察,没有恶变倾向,但是结节在体内时间久了,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倪海厦说过:结节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越长,越消耗气血,当结节超过3年时,这个时候进行活血化瘀,就不怎么有用了,关键要补气。

中医讲,气能生津,激发和促进津液的生成;气也能行津,推动津液排泄和输布;而津异能载气,促进其正常运行。所以,他们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当气血不足,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出现血瘀、痰凝;当结节出现后,又会阻碍气的通畅。

所以,要想散结,需先补气,气足了,血瘀就通了,结节就没了。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患者,查出肺结节有3年了,在这期间结节长大了有1mm左右,还出现了频繁地咳嗽咳痰,感到胸闷、气喘;

而且很怕冷,但又总是出汗,甚至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有气无力的,更不要说帮忙干活了。

而且,肠胃也不好,不想吃饭,吃得少还总是胃胀肚子疼,还拉肚子。早上起床,小腿和脚都是肿的,腰膝酸软更是常事。

我看她面色是偏白的,一看舌头,舌质暗淡,苔白腻,上面有瘀点。

以上表明,她这是明显的气虚证。

于是给她开了一方:黄芪、党参、桑白皮、浙贝母、肉桂、陈皮、茯苓、山药、炒白术、当归等,嘱其用水煎煮后服用。

效果怎么样呢?

经过1个月的调理,她说咳嗽咳痰基本消失了,胸也不闷了,整体状态好多了,人也有劲了;又服用1个月,腹泻、胃胀、怕冷的情况基本都没了;后微调方用至3个月,复查结节也开始缩小了。

很多人可能好奇,我到底是怎么调理的呢?

这个患者胸闷、气喘、咳嗽,这是肺气虚的体现,这时我就想到了黄芪,它一直都有“补气王”的称号,它可以补益肺气,改善肺气虚引起的不适症状。

脾为肺之母,子病则母伤。她说怕冷、腹泻、胃胀,这其实是在说脾也虚了,所以我又用了党参,它与人参都有温补脾元的功效,但是相较于人参,它的温补力度很温和,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

此外,她还有腰膝酸软的症状,这说明肾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虚证。肉桂就具有温补肾阳、引导火力回归原初的作用。肾阳足了,还能温暖脾土,从而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气虚后不能推动津液的运行,从而出现痰湿,所以用了茯苓和山药,可以燥湿化痰,促进气血的通畅,还能健脾。

最后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还能补心阳。

通过以上药材的配伍,兼顾了肺、脾、肾三脏,整体气足了,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结节也得到了改善。

我是中医人何延忠,40余年传承中医之道,只开对药,不开贵药,不让老百姓多花冤枉钱,希望所学中医知识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13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