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胡菁通讯员吴剑鹏
大暑将至,南粤持续高温,人体出汗多、油脂分泌旺盛,特别容易堵塞毛孔。加上夏日昼长夜短,睡眠不足,不少后生仔、后生女原本已收敛的痘痘又气昂昂地爬上脸庞。在这个痘痘多发的时节,如何赶走恼人的痘痘,羊城晚报记者请皮肤科专家给出“内调外治”方。
南方医科大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柳指出,临床最常见的痤疮证型有以下四种,必须要对症调治——
肺经风热型常见症状: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较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舌红、苔薄等。
推荐食疗
①芹菜雪梨饮:芹菜g,雪梨g,西红柿g,柠檬30g,搅汁饮用,每日1次。
②薏米绿豆汤:绿豆20g,薏米50g。两物同煮成粥,每日分两次吃。
外治法用颠倒散敷面。大黄30g,硫磺30g,研成细末,用凉开水或蜂蜜调敷,每日一两次,每次敷1小时;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晚涂搽,次日清晨洗掉。
脾胃湿热型常见症状:皮肤油腻,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病情缠绵,痤疮此起彼伏。
推荐食疗
①海藻薏米粥:海藻10g,昆布10g,甜杏仁10g,白茅根15g,薏米50g。将前4味材料加水0ml,煎取汁ml。然后用药汁与薏米同煮成粥食用,每日1次,连用20日。
②绿豆薏米山楂汤:将绿豆、薏米各25g,山楂10g,洗净,加水ml,先泡30分钟,煮开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
外治法颠倒散(大黄、硫磺各30g)中加入黄连、苦参,以加强清热燥湿之功。脓头、丘疹红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患处,每日3次。
冲任不调型常见症状: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月经来潮时痘痘增多,舌红。偏阴虚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烦热、口干渴等。偏阳虚者常见四肢不温,平素畏冷,来月经时小腹冷痛,舌淡暗、苔白、有齿印。
推荐食疗
生地麦冬大骨汤:生地黄15g,麦冬30g,枸杞子15g,生姜10g,大骨g。所有材料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烧开后慢火炖1小时,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适宜阴虚体质患者。
外治法大黄30g,硫磺30g,研成细末,用凉开水或蜂蜜调敷,每日一两次,每次敷60分钟。
痰淤凝结型常见症状:皮疹旷久不愈,色暗不鲜,坚硬疼痛,或伴结节囊肿、瘢痕与色素沉着,舌暗红。
推荐食疗
①山楂桃仁粥:取山楂、桃仁各lOg,荷叶半张,粳米60g。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用30日。
②绿豆薏米防痤汤:将绿豆、薏米各30g,浙贝母15g,山楂10g,洗净,加水m1,泡30分钟,煮开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
外治法用复方颠倒散敷面,取大黄30g,硫磺30g,浙贝母30g,僵蚕30g,轻粉10g,研成细末,用凉开水、茶水或蜂蜜调敷,每日一两次,每次敷1小时;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晚涂搽,次日清晨洗掉。
除了以上内外治疗方法外,杨柳主任介绍,到医院进行适当的红蓝光照射,对痤疮防治也有积极意义。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陈映平、谢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