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龙山产业扶贫纪实

白癜风需要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点击上方“湖南微扶贫”   ——习近平

  神秘的北纬30°自然生态区,武陵山脉大山的褶皱里,沅、酉两水顺流直下,在苍劲的武陵余脉无限延伸。

  神奇的土地,生长着纯情和美丽,演绎出独特气质,让它有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湘西。

  进入21世纪,湘西美丽依然,但她的大山深处,却依然徘徊着贫困的千年阴影。

  对于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村民群众来说,年11月3日,是一个值得永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十八洞村,面对着这个苗族贫困村落,面对着苗家人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的心,与贫困群众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这一天,湘西不少地方下了雨,云雾缭绕着山头,让人看不清远处的风景。但这一天,“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在十八洞村闪耀出来,中国贫困乡村的脱贫之路怎么走,如云开雾散,变得清晰起来。

  风起十八洞,云涌湘西地。中国扶贫的航船,由此开启新的征程,有了新的方向,进入了“精准扶贫”时代!

  当“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在中国贫困地区全面展开;当一个向世界宣告的承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当5年即将过去,龙山县乃至整个湘西贫困乡村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湘西这个小小的山寨,是中国扶贫进程中,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里程碑。

沃野千里“土”生金

  “在这里务工离家近,来去方便,家人也照顾到了!”对于龙山县石牌镇城堡村的肖世国而言,和妻子在镇上的小苏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可超过元。

  “今年5亩多百合加工成多公斤干片,目前卖了多公斤,剩下的想放一放,等价格再上去点时卖。”肖世国是龙山县石牌镇城堡村的建档立卡户,几年前为治疗妻子的肌肉萎缩症,家里花费了不少,年被评为建档立卡户。肖世国告诉笔者,几年下来,妻子的病已得到稳定控制,现在夫妻俩在镇上的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务工半年以上,加上自己在家种植了5亩多百合,一年下来年收入可达近7万元,脱贫有望。

  石牌镇是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也是龙山县闻名遐迩的“百合之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该镇农户就开始发展百合产业,年,该镇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

  “我们合作社种植面积就达多亩,其中就涵盖了26户建档立卡户的亩,”小苏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有发介绍,每年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务工的达余人,按季节性用工,每年务工可达6个月以上,月平均收入可达—元/月。

  “为鼓励贫困户入社,镇里利用长沙市雨花区对口帮扶资金的便利,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石牌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向怡介绍,为促成“企业有钱赚、群众得实惠、脱贫能加快”的多方协作共赢局面,他们将全镇注册成立的43家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起来,为贫困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个,每年季节性的百合种、挖、剥等用工就可达1.2万人次,月工资—3元。此外,镇上还免费提供百合技术直达培训,联合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加工优惠政策,在市场价基础上每斤优惠1至2毛钱左右,部分特困户还免收加工费。

  除此外,为解决贫困户外出务工生产搁置的问题,该镇对没有劳动力和需要委托帮扶的余名贫困户考察选定了两家信誉度高、经营诚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合作伙伴,按照政策要求签订协议,想法设法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帮扶资金,消除他们的疑虑不安。

  龙山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边远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作为湘西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龙山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村前一条河,村后烂岩窠。田无一丘地皮薄,吃饭住房无着落。”这是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昔日的一首民谣。

  比耳没有多少平地,几乎全是山,山上没有多少土,几乎全是石,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了生产生活的后天畸形。

  老一辈的村民忆起当年,忍不住流下辛酸的眼泪:人均耕地不足0.2亩,村民以编制竹器、下河捕鱼、种植玉米艰难度日。住房难、糊口难,找媳妇更是难上加难。无房户占到一半,有的寄居他人灶房,有的杈木为房,有的住在船上,有的住的是“半边茅草半边瓦,千根竹子围篱笆,风扫地雨洗被,整天担心屋脊垮”的房子;只能依靠玉米、红苕为主食,没有国家救济粮便要挨饿;一句流传在外村的口头禅“有女莫嫁比耳郎,坐月没有大米汤”,全村多名青壮年中竟有80多名光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大家都懂,然而,要在这连草也长不出的石山上发展生产,犹如天方夜谭。种什么?怎么种?成为横亘在村支“两委”班子心中的两道难题。

  90年代末,原村支书米显烈三上龙山,五下吉首,争得了州、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请来农技专家谭世贤。在专家的建议下,比耳村“两委”决定引进市场上走俏的脐橙,带领全村走上脱贫路。

  可是,决定一出,意见四起。村民既跃跃欲试,又不敢断然行动。穷怕了的比耳人担心,之前种玉米还能当饭吃,而脐橙没种过,万一失收或卖不掉,更要饿肚子了。

  面对群众的怀疑,全村党员共同商议,每名党员带头种植50亩,宣传发动扶持50亩。

  一场轰轰烈烈挑土上山的创业之路艰难开启了。“先要把岩山炸平,从很远的地方背土填坑,一个岩窝窝要填~0斤土才能种活一棵树,最后再砌上岩石堡坎。双手满是血泡,挑破继续干,背烂了无数背篓,穿破了不知多少双鞋,全村用了一年时间开荒亩。那时苦和累都不算啥,心理压力却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脐橙未挂果的头两年。”今年52岁的老党员石宗林给笔者回忆当时的场景。

  两年后,第一批脐橙结出硕果,卖出了好价钱,初尝甜头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大军。短短几年,比耳村焕然一新,村民住上了新房,吃上了大米,娶媳妇也开始有了要求——人品好,有文化,能吃苦,会干活。

  近年来,因山深路远、信息闭塞,如何将脐橙卖出去,始终是村民们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为打通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年10月,比耳村与腾讯公司合作,启动了“湘西为村”电商平台项目建设,并组建了比耳村“湘西为村”电商扶贫团队。年2月比耳村   百合,作为龙山县主打特色产业,成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产业。年,全县收获百合面积8.2万亩,总产量7.4万吨,总产值8.19亿元。其中:外销鲜百合1.3万吨,加工百合干片1.3万吨(消耗鲜百合3.9万吨),留种2.2万吨。全县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万名多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百合产业,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目前,该县仅百合常种面积8万余亩,辐射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万余户农户,有规模不等的百合加工企业(作坊)余家,产品远销上海、江苏、福建等20多个省市。

  为让“输血”变为“造血”,从而彻底拔掉穷根。年,龙山县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45亿元,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经营主体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完成柑橘、百合、蔬菜、烟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49.39万亩,建设柑橘、百合、烤烟万亩精品园3个,完成乡镇千亩标准园34个、贫困村百亩示范园个、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个。

美丽打开致富门

  产业链上谋富路,产业融合促增收。

  龙山县旅游资源内涵丰富,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生态资源,该县突出重点补短板,发力产业扶贫,做足“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加快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在村里的蓝莓园,每年可以做工6至7个月,最低每个月元,多的时候多元一个月,”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建档立卡户向冬妹告诉笔者,自从村里在景区建了个蓝莓园以后,她被优先聘用到园里务工,每年给蓝莓园里施肥、剪枝、除草、下果都可务工半年以上,加上平时自己在家务农,一年下来,收入不低于4万元,一家三口今年脱贫不用愁了。

  惹巴拉景区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几车河与捞车河交汇处,距离龙山县城75公里,景区核心区域包括捞车河村、黎明村、六合村、树比村等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共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景区内有长沙市援建的亚洲最大的“Y”字型土家凉亭桥,有保存土家族民居最完好的捞车、树比、六合古村寨,其中捞车河村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湖南省级生态村”“湖南省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等称号,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高校确定为“田野科研实习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土家原生态民居博物馆”。

  年底,龙山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大有成效”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公司营运、集体协管、村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启动实施惹巴拉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力争将惹巴拉建设成为集“土家文化、土家古寨、现代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5A级景区,力争达到年游客量万人次的目标。

  目前,惹巴拉完成了项目策划、旅游规划和主要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民族影视基地、景观铁索桥、旅游公路、管线入地、民宿酒店、民居改造、休闲观光农业、土家工坊、居民新村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征收土地多亩,租赁民居余栋,流转土地0余亩,迁坟余座;储备红豆杉1.1万余株、楠木1.2万余株、观赏桃花2.4万余株、梅花余株;种植蓝莓余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余元,其中支付扶贫建房资金余万元、房屋租金1余万元、当地农民工工资1余万元、征地拆迁费余万元。

  “惹巴拉区域旅游扶贫工作,主要是依托整块成片的土家族特色民居、浓郁的民情风俗和民族文化、万亩休闲农业观光园三大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土家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山县惹巴拉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彭发文介绍,项目建设完工后,可实现区域内建档立卡3.9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带动周边群众15万人致富奔小康。”

  笔者了解到,依托景区建设谋划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加收入,发展特色产品加工增加收入,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增加收入。

  目前,该景区内3个贫困村余家贫困户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景区内发展餐饮业25家,住宿业12家,景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整体脱贫带动效果明显。惹巴拉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在顺利推进的同时,也为景区群众带来快速的发展机遇,同时还将带动洗车河镇、靛房镇、农车镇、洛塔乡等周边近1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5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良药”良方出良效

  “公司里现有贫困户人,目前共流转土地亩;其中贫困户土地58亩,月平均在公司里的收入可达2元以上”,龙山县众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瑞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为响应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号召,毕业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凭借着一直以来对自主创业的热情,加上自己家乡丰富的野生箬竹叶资源及中药材资源,年毕业之后开办了加工厂,主要对野生的箬竹叶及中药材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购销。

  通过两年来的不断努力,同时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东风”发展线上、线下双向销售,建立起了一套特殊的销售模式,现在已经积累很大一部分稳定的客户,并和国内多家企业以及批发商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于年6月注册了龙山县众泰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自己任法人代表。

  龙山县大安乡群山围绕,资源众多,平均海拔一千多米,适合多重药材生长,有“箬竹叶之乡”“药材之乡”的美誉,大安乡民主要收入来源分为外出务工、烟草种植、中药材种植三块,且大安乡有着较长的中药材种植,有较好的中药材种植基础,周瑞经过几年的药材经营,发现当地药材品种有很多优势。譬如,玄参这味药材含量高于药典标准,也高于很多同品种种植地区;球药隔重楼,其中含量是普通重楼的六倍;金果榄,完全是野生品种,产量较其它地区偏大;并且漫山遍野的箬竹叶资源,通过有序采摘,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基于这些数据,他决定大力发展本地中药材优势资源,让农民通过药材产业脱贫致富。

  在周瑞的带领下,当地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本地优势药材,并通过其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只需一心种好药材,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年,公司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为直接帮扶和委托帮扶两种方式。”周瑞介绍,直接帮扶即针对贫困户家中有劳力的,通过公司提前垫付部分中药材种苗款及肥料款,加上种植技术培训,鼓励发展种植和采摘公司需要的中药材及箬竹叶,根据基地成员销售给公司的产品金额进行等额比例的返点分红。委托帮扶是指贫困户家中无劳力的,通过流转其土地,入股资金等作为入股公司的股金,每年按投入股金总数的百分之十进行返点分红。

  年,该公司通过中药材及箬竹叶的销售额,实现户贫困户,共分红金额达18万元左右,年,预计年底分红将覆盖户贫困户,分红金额将要超过30万元。

  龙山县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巨大,历史记录全县共有中药材余种,主要品种有百合、黄柏、杜仲、厚朴、黄精、重楼、黄连、吴茱萸等。全县野生中药材采收面积达20万亩,人工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采收量24万吨,产值15亿元。年来龙山县政府科学布局0亩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新发展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亩,并协调中药材企业积极参与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预计可为贫困群众带来分红万元。

  近年来,龙山县依托中药材做文章,上规模,深加工,创品牌,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使传统中药材产业生机勃发。

  如今,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真正成为该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为该县农民拓展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宽阔大道,在这条大道支柱产业正快速崛起,品牌优势正日益显现,而行进在这条大道上的人们更阳光、更富裕、更有激情和梦想。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户群众掉队”,习总书记的指示坚定而有力;情系“十八洞村”那一方水土,体现的是大国领袖深深的爱民情怀,表达的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推进“精准扶贫”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标志,龙山县进入贫困群众增收最快、最有获得感的时期。年全县贫困人口从年的11.32万减少到4.6万,贫困发生率由19.45%降至9.05%。

  当前,龙山县上下齐心、攻坚克难,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绘就,“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总号角已经吹响。大开放、大建设、大创新、大发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梦想,积聚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地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履中,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千帆竞发的赛场上,必将奔跑出世纪的速度与风采。(文/张军)   

来源:龙山县扶贫办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10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