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常用浙贝母配海螵蛸,取乌贝散之意,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乌贝散乃民间验方,曾被《实用中药学》收载;方中海螵蛸制酸止痛,浙贝母清热散结,可用于因肝胃不和所致的泛吐酸水、胃脘疼痛等症。对于慢性胃炎伴有咳嗽、咳痰者,李大师喜在方中加浙贝母15g,以“降痰气”而无伤脾胃之苦。《本草正义》云:浙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而清喉咽、疗痰嗽。对于烧心、反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者,常用浙贝母配伍生石膏、黄连、海螵蛸、生牡蛎等清胃制酸药物,以加强泻胃火、止胃酸的作用。消化性溃疡见胃脘疼痛者,李大师好用浙贝母配三七粉,《本草正》言其:“止疼痛,消胀满,治一切痈疡肿痛。”
经典案例
王某某,女,45岁,于年8月初诊。主诉:间断烧心反酸3年,加重1个月。患者缘于3年前因情绪不畅出现烧心、反酸,自服奥美拉唑症状缓解。自行停药后病情反复,医院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LA-B)。期间给予兰索拉唑、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病情缓解。之后病情时有反复,间断服用兰索拉唑及中药汤剂,症状控制一般。1个月前烧心反酸症状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刻下症:烧心、反酸,饮食不节后加重,且在夜间2点左右明显症状,胃脘堵闷胀满,嗳气频作,稍有口干,纳少,寐欠安,大便干,2~3日1行,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滑。查体:腹平坦,全腹触之柔软,剑突下轻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
诊断:(浊毒内蕴型)吐酸病(西医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治法:化浊解毒,和胃制酸。
处方:生石膏30g,黄芩6g,黄连9g,砂仁12g(后下),香附20g,枳实15g,浙贝母15g,海螵蛸20g,茵陈15g,生牡蛎30g,煅瓦楞15g,厚朴15g,瓜蒌20g,当归12g,苏梗12g,清半夏6g。7服,日1服,水煎取汁ml,分早晚饭后2小时温服。
7天后二诊:患者烧心反酸减轻,偶有胃胀,仍嗳气,纳增,寐一般,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象滑。于上方加青皮15g。7服,日1服,煎服法同前。
又7天后三诊:患者烧心反酸明显减轻,嗳气次数减少,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后患者电话问询,知晓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嘱其继续服药2周后,可2日1服。之后便可停药。
按:该患者三年前因情志不畅而出现烧心反酸,多是由于肝气不舒,横逆犯及脾胃,脾升胃降功能失常,胃气夹胆汁上逆。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水液功能失常,水湿停聚,郁久生热,热久化生浊毒,浊毒蕴结于脾胃,灼伤胃液,出现烧心反酸症状;阻滞气机,从而出现胃脘部的堵闷胀满;浊毒内蕴,胃气上逆,出现嗳气等症状;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常,可见纳少;一方面,浊毒蕴结,脾胃气机不畅,饮食物无气以推动,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减慢;另一方面,浊毒之邪耗伤大肠津液,二者合而为之,可见大便干结。方用生石膏、黄芩、黄连、茵陈等药清热化湿解毒;香附、苏梗疏肝理气;浙贝母、海螵蛸、生牡蛎、煅瓦楞等制酸止痛;半夏、瓜蒌和黄连合而为小半夏汤,以治胸胁脘腹痞满及反流等症状。
■来源
中医中药网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