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诊断
1、支气管哮喘多发作于秋、冬季节,有一定的家族史。支气管哮喘大致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哮喘发作有明显的过敏史,或与季节有关,内源性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临床以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急促,甚则不能平卧。因哮必兼喘,又名哮喘。
2、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胸部X线及CT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药物治疗时,应辨别虚实,实证起病迅速,病程短,喘息声粗,哮鸣声高,呼吸困难,以呼出为多,多兼见表证。虚证一般起病较慢,病程长,反复发作,呼吸困难,以吸入为快,多为久病体虚。还要注意寒热相兼、转化。如寒痰化热,热证寒化等情况,当区分主次,治以寒热并用治法。
中医证型
一、发作期
2、热哮:喉中啸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宣肺平喘。
可选中成药:安嗽糖浆、百花定喘丸、蛤蚧定喘丸、肺宁片、化痰平喘丸、牡荆油胶丸、麻杏石甘丸、急支糖浆、止嗽定喘口服液、咳露口服液。
(1)安嗽糖浆
主要成份:浙贝母、甘草流浸膏、百部、桔梗、前胡、姜半夏、陈皮、氯化铵、盐酸麻黄碱、薄荷脑。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咳嗽痰粘,口渴咽干,支气管炎属上述证候者。
规格: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禁忌: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禁用。2.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用药注意: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于痰热阻肺,其表现为气粗喘促,喉中痰鸣如吼,咯吐不利,口渴喜饮。3.哮喘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或是喘息明显,表现为端坐呼吸者,或是哮病医院诊治。4.本品含氯化铵、盐酸麻黄碱。运动员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及老年患者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后如有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2)百花定喘丸
主要成份:款冬花、陈皮、麦冬、天花粉、北沙参、石膏、五味子、桔梗、牡丹皮、薄荷、天冬、苦杏仁、前胡、黄岑、百合、麻黄、紫菀。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定喘。用于痰热咳喘,胸满不畅,咽干口渴。
规格:9克*6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禁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儿童、孕妇、体质虚弱者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用药注意: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于痰热咳喘,其表现为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咯吐不利,口渴喜饮。3.哮喘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或是喘息明显,表现为端坐呼吸者,或是哮病医院诊治。
(3)蛤蚧定喘胶囊
主要成份:蛤蚧、炒紫苏子、瓜蒌子、炒苦杏仁、麻黄、石膏、甘草、紫菀、醋鳖甲、黄芩、麦冬、黄连、百合、煅石膏。
功用: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咳喘、气短胸满、自汗盗汗。
规格:0.5克*10s*2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用药注意: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阻肺,症见:虚痨久咳,动则气短,胸满郁闷,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咽干口燥。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4.服药期间,若患者哮喘又急性发作;或是出现寒热表证,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均应停药,医院就诊。
(4)肺力咳胶囊
主要成份: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
功用:止咳平喘,清热解毒,降气祛痰。用于咳喘痰多,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
规格:0.3克*30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作者简介:张兴,男,医院副主任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秘书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