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將尽,秋意渐浓。干燥是秋天的特点,而人的咽喉也是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小编最近就饱受肺热咳嗽的苦恼。所以我們应尽可能少吃热性食物,宜清淡飲食,尽量避免生冷、辛辣、煎炸、过热、过硬、过咸的食品。炖服贝母炖鸡等来调理身体,增強抵抗力也是不错的。
直入主题,今天小编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化痰止咳药-------贝母。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贝母之名,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按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川贝母是贝母中的珍品,其价在各种贝母中最高。
川贝母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克;研细粉冲服,每次1-1.5克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禁忌: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
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
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
禁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土贝母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禁忌
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兄弟"天雄、附子同用。
小贴士: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梨子鸡汤
选料
川贝母15克,南北杏仁15克,蜜枣6粒,陈皮1克,柴鸡1只,梨1个,生姜1小块,盐少许。
制作
1.柴鸡切小块,用开水汆烫,备用。
2.梨去皮,去梨心,切小块,备用。
3.锅中放入清水和所有的材料(水要盖过所有材料),煮滚后改小火煲2小时。
文/编辑by翟珊珊
文/审核by邓海祥
图片by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