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爆发,中西区解决的方法都有啦你

相关数据显示,此次流感,是近些年最为严重的一次。流感爆发后,迅速传播,波及了很多人,其中,老人和孩子,这两大免疫力低下的群体,纷纷中招。因此,医院人满为患,成了“吊瓶森林”。为了快速控制住流感的传播,官方发布了7个最新的流感治疗方案。对于老人、儿童、孕妇该吃什么药,官方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一、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打喷嚏、咳嗽传播”

流感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

1、经鼻腔、口腔、眼睛等黏膜,直接传播。

2、使用了患者用过的物品,交叉感染。

3、在患者打喷嚏、咳嗽的时候,通过飞沫传播。这是目前大规模传染的主要方式。

二、5类人,成为“最易被感染”人群

1、孕妇。

2、65岁以上的老人。

3、2岁以下的儿童,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5岁以下的儿童,容易被感染。

4、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肥胖人群。

5、本身就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肾病、肝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疾病、免疫功能抑制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

三、中药治疗流感的方案:

1、热毒袭肺

症状:反复发高烧,高烧不退。痰多且黏,难以咳出。总是口渴,喜欢喝水。咽干咽痛,眼睛发红、疼痛、有种火辣辣的感觉。

1中药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功效: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方剂:知母10g、炙麻黄5g、柴胡15g、生石膏(先煎)35g、浙贝母10g、黄芩15g、生甘草10g、杏仁10g、桔梗10g

煎服法:一天一副药,将每副药,用水煎成毫升,一天喝2顿,一顿喝毫升。

病情严重者,可加量。一天两副药,每间隔6小时喝一次,每次毫升。

加减: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在煎药的时候,加6克生大黄。生大黄要后放。

持续高烧不退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加上青蒿15克,丹皮10克。

2中成药方:连花清瘟胶囊

3儿童可使用的药:

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

2、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颗粒)

3、羚羊角粉冲服

2、风热犯卫

症状:患者初期发病,咽部红肿不适,痰少、无汗,轻度咳嗽。

1中药方: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方剂:生甘草3g、银花15g、竹叶6g、桑叶10g、牛蒡子15g、、菊花10g、薄荷(后下)3g、芦根30g、连翘15g、桔梗10g、

煎服法:一天一副药,将每副药,用水煎成毫升,一天喝2顿,一顿喝毫升。

病情严重者,可加量。一天两副药,每间隔6小时喝一次,每次毫升。

加减:腹泻的人,加木香3克,黄连6克。

舌苔厚的人,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

严重咳嗽的人,加杏仁10克,炙枇杷叶10克。

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加苏叶10克,黄连6克。

咽喉肿痛严重的患者,加玄参15克,锦灯笼9克。

3、恢复期的用药方案

恢复期的症状:神疲乏力、咳嗽、胸口有重压感,喘气不畅,气短。痰少,没食欲。

1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功效:益气养阴

方剂:杏仁10g、浙贝母10g、青蒿10g、焦三仙各10g、麦冬15g、炙枇杷叶10g、五味子10g、沙参15g、

煎服法:一天一副药,将每副药,用水煎成毫升,一天喝2顿,一顿喝毫升。

病情严重者,可加量。一天两副药,每间隔6小时喝一次,每次毫升。

四、孕妇、儿童用药应注意:

1、孕妇要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应一边治病,一边安胎。用药应注意剂量,疾病痊愈后,立即停止服药。

2、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用药,遵医嘱、酌情减量。如果药品中所标注的适应症,和孩子的症状不符合,则不能服用。

五、如何预防被传染?

1、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有效防止被传染,防止流感并发症的产生。

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都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2、吃药预防:

药物预防的效果,不如接种疫苗好。但如果疫苗接种失败,身体没有产生抗体,则可以通过吃药,进行紧急预防。

3、一般预防:

勤洗手,尽量不要用手去摸自己的眼睛、口鼻。

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

和流感患者保持距离,出门戴口罩。

保持环境通风。

当然不想吃药,打针的,

可以试试艾灸疗法,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惊喜!

导读

感冒是感受风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并可蔓延累及眼结膜、鼻窦、中耳、喉、支气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体周围肿胀。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之分。

普通感冒,又称伤风,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是由感受风邪所致。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感受时邪而得,发病率较高,并呈地区性流行。临床常见证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为特征。

感冒之症,四时皆可发生,而以春冬季节更为多见。在易感季节,发病率甚高,尤其是流感,每因病毒变异,人群抵抗力低下时更有强烈的传染性,常可引起广泛流行。

  

1风寒型

(1)症状表现:

恶寒发热,寒重热轻,微热或不热,无汗,鼻痒频嚏,鼻流清涕,鼻塞声重,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头痛,遍体关节酸楚。舌苔白,脉浮紧。

  

(2)灸疗处方:

肺俞、风门、大椎、列缺、风池、神阙。

(3)随症加穴:

①鼻塞者,加迎香;②喉痒者,加天突;③头痛者,加合谷;④无汗者,加大杼。

 

(4)灸疗方法:

每次选2~4穴,每穴灸15~20分钟,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灸1~2次。

(5)方义说明:

肺俞、风门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解表邪;大椎为诸阳之会,为解表退热要穴;列缺为手太阴络穴,擅长宣肺气;风池为阳维、足少阳会穴,阳维主阳主表,能疏解表邪,止头痛。风寒一去,则感冒诸症自除。

2风热型

(1)症状表现:

发热较高,稍恶寒,鼻塞流浊涕,咽痛喉痒,咳嗽痰黄,多汗,口干欲饮,头痛而胀。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咽红或乳蛾肿大。

  

(2))灸疗处方:

曲池、合谷、大椎、外关、尺泽、神阙。

(3)随症加穴:

①鼻塞涕多者,加列缺;②头痛甚者,加风池。

  

(4)灸疗方法:

每次选3~4穴,每穴灸15~20分钟

(5)方义说明:

合谷、曲池分别为手阳明原穴和合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为表里,二穴合用清热疏散表邪;大椎属督脉,亦能解表退热;神阙属任脉,能“主治百病;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能疏风清热;尺泽为肺经合穴,能清肺热。诸穴配用共奏疏风清热之功。

  

3体虚型

  

(1)症状表现:

经常鼻塞流涕,恶风寒或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饮食不香,舌质淡,脉濡;或形体消瘦,午后发热形寒,咽痒咳嗽少痰,痰白,头昏心悸,纳呆,舌质红,脉细数。

  

(2)灸疗处方:

肺俞、膏肓俞、气海、足三里、太溪。

 

(3)随症加穴:

参考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处方,根据病情选用。

  

(4)灸疗方法:

每次取2~3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

 

(5)方义说明:

肺俞为肺气聚集转输之所,肺合皮毛;膏肓俞为治虚劳之要穴。灸肺俞、膏肓以培补肺气,灸气海、太溪以充脾肾之气,加之足三里健脾胃、养阴血,再结合疏解表邪之穴同用,感冒自会康复。

  

补充说明

1.灸法预防和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如配合针刺治疗,可提高疗效。也可配合推拿疗法,如推印堂,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肩井、曲池,按揉合谷等。

  

2.灸治过程中,如发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肺炎或其他并发症时,应配其他方法及时治疗。

赞赏

长按







































白癫风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zz/1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