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有群众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现在市场上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
请注意,以下这些药品检测发现硫磺
据举报人白某介绍,为了检测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标问题,去年底他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据白某提供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记者发现其中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
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据了解,上述5种止咳药硫磺含量检测的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硫磺含量的检测标准,即现行有效的卫生部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附录A》,检测机构参照了该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西安国联并不是我国官方医药检测机构,因此结果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但对该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典中对于上述中成药含量中并不存在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这意味着,使用浙贝等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中,也不应该出现任何含硫物质,如果按照此前放宽后的规定,其含量也应在mg/kg以下。”
浙贝中的“硫”从哪里来?
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
治病救命的药材,硫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成药中含硫量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含硫,而利用硫磺熏蒸干燥则是目前硫进入中药材的主要途径。
经过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
市场公开售含硫贝,说好的禁硫令呢?
据悉,上述被检出硫磺超标药品的成分中均含浙贝这一中药材原材料。而浙贝主产地为浙江省磐安县,位于该县的新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不久前,记者多次实地探访了距磐安县城十多公里远、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新渥市场。
让记者十分诧异的是,新渥市场上竟然在公开出售含硫贝。在人头攒动的交易现场记者看到,摊主毫不掩饰自己所售卖的浙贝是经过硫磺熏蒸的,以至于浙贝被公然分成了含硫贝和无硫贝两种,发白的是含硫贝,发灰的是无硫贝,且无硫贝的价格明显高于含硫贝。一位陈姓摊贩坦然告诉记者,禁硫根本禁不住,他一年向外发出的浙贝大约吨,其中约一半都是经过硫磺熏蒸的。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渥市场每个月逢农历二、五、八等约有九个交易日,根据新渥市场成交量统计,近9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平均成交的浙贝量约25吨,其中含硫贝为18吨左右。业内人士分析,加上部分统计遗漏的,合计一个月多吨,其中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贝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
记者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看到这样的表述:中药材及饮片不同于食品,其摄入量相对较少,且经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残留的挥发性二氧化硫,经过药材储存等环节,残留量会进一步降低,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机体不致造成伤害。
但是,用硫磺熏蒸不代表不会产生问题,这也是国家对硫磺熏蒸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硫磺熏蒸可使药材增色、美白,因此部分不法商人可以以此达到以次充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其二氧化硫残留量过高,会破坏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也有潜在威胁。
因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已有规定,除山药外其他所有中药材原药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版《中国药典》删除了一些药材在加工中使用硫磺薰蒸的方法,并逐步开始禁止硫熏法用作漂白、增艳和防虫。年发布的《药典(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则首次规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严格规定可以使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品种,并指出其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mg/kg,其他中药材及其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mg/kg,超限的中药材及饮片将以劣药论处,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房书亭介绍,现阶段允许使用硫磺熏蒸的药材仅10种,分别是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在经过国家食药总局部署,对中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和限量进行立项研究后,规定上述10种仍未找到较好干燥方法与储存方法的中药材允许在一定剂量内用硫磺熏蒸,除此之外,任何中药材禁止使用硫磺进行干燥。”
明知含硫贝母有危害,为何不停用?
据当地摊贩介绍,含硫贝母多是被用在中成药。“贝母的几个品种中,作为药材直接使用的饮片类由于把关较严,几乎不存在采用含硫贝母的情况。”
在禁硫令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含硫贝公然流入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使用硫磺熏蒸浙贝价格的确可以低很多。记者登录中药材交易网站中药材天地网( 据知情人介绍,由于目前药品采取政府招标统一采购,医药价格压制较为严重,这也是药企千方百计降成本的主要原因。“例如某药品在安徽中标价为10元,在江西投标时就会被要求降低10%,在河南投标时,再次被要求再降,因此对于全部原材料使用优质产品的要求,企业难以维持。
今日,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硫磺熏贝母”,谁黑了心?》
光明网评论员:古方良药,道地药材。这大概是中医得以渊源流传的精髓与根本。
然而日前,有媒体接到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好事者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
百年品牌,龙头企业,国宝组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疑似折戟在硫磺熏蒸的那一缕青烟之上。
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于是有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
制药的变成制毒的,救命的变成害命的,云谲波诡,利字使然。因为,据说1吨含硫贝母,可省1.8万元。中药材含硫之祸,要么是“化妆”后以次充好,要么是超限后伤害肌体。按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逻辑,公众难免有两重追问:第一,这个被玩坏了的市场,知名药企该担何责?如果药企真能以社会责任当先,恪守药材品质的基本底线,“硫磺熏贝母”何以劣币驱逐良币?第二,食药监管咋又成了“灯下黑”?据说在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浙贝,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那么,市场监管与食药监督好意思拍胸脯说“看不见啊看不见”?
药材里的硫磺,和豆芽里的AB剂还不一样。因为这是治病救人的材料,是类似盗亦有道的底线。做药的,当然明白其间的利害关系。比如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表示,药典中上述中成药成分中并不存在含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执法者,也并非无据可依。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除山药外其他所有中药材原药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版《中国药典》删除了一些药材在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并逐步开始禁止硫熏法用作漂白、增艳和防虫。年发布的《药典(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则首次规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超限的中药材及饮片将以劣药论处,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既然心知肚明,既然规矩早有,为何仍是乱象丛生?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简洁鲜明地阐述了中药材与成品药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眼下,极草里超标的砷,牛黄解毒片中的铅与水银……中药安全显然是个难以回避的现实命题。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黄柏、延胡索等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了专项监督抽验,检出9批不合格;而此前,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曾发布警告,称百年老字号的某些中药产品,含有巨量有害毒素。标准问题也好,口径差异也罢,在看得见的硫磺熏蒸等谋财害命环节面前——管控失当的中药材,还有多少砌词狡辩的借口呢?
“是药三分毒”,这话固然是老理。但,这并非是鼓励或宽纵制药者、贩药者为利润刻意添加“三分毒”的托词。在“硫磺熏贝母”这则寓言里,公众看到的,除了药农黑了心,还有药企黑了心、监管黑了心,而制度与法规,则被架空在硫磺的青烟之上难以落地。如何让这些黑心环节支付“痛不欲生”的成本,也许这比修订新规、确立新标更要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延伸阅读
识别含硫药材有诀窍
一闻:如果用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发酸呛鼻的硫磺气的药材,其二氧化硫残留会相当严重,不建议买此类中药材。
二看:看药材的颜色和“卖相”。神农中医馆馆长介绍,一般经过硫磺熏蒸后,药材表面会更光洁,颜色会更洁白或鲜艳,片形也会更好看。比如,像山药、杭白菊、百合、浙贝母等药材,晒干后本色一般偏淡黄或灰白,如果呈现出雪白的颜色,就比较可疑;而像枸杞子之类本来就有颜色的药材,晒干后其颜色一般偏暗,如果呈现出特别鲜艳的颜色,也较可疑。
三尝:如果从颜色上难以判断,还可以小口尝一尝是否变酸,有时间的可取适量用水泡一泡,看水是否有酸味。
四捏:由于硫磺熏蒸后的药材比未熏蒸的药材含水量大,因此,用手掂一掂、捏一捏,如果感觉较重且质地柔软,水分含量特别大的,也应引起注意。
内容综合自光明网、人民日报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