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781527.html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哮病是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在我国北方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左右。根据本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哮病与喘病一定要区别开,哮病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说来,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发作期』
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方药一:射干麻黄汤(麻黄12克先煎去沫,生姜12克,细辛3克,紫菀、射干、款冬花各9克,五味子6克,大枣7枚,制半夏9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20分钟,第二次水开15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用射干、麻黄宜肺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半夏、生姜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
方药二:如果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麻黄12克先煎去上面的沫,白芍、干姜、桂枝、炙甘草各15克,制半夏12克,五味子6克,细辛3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20分钟,第二次水开15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半夏、甘草祛痰降逆;佐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使散中有收。解表化痰,温肺平喘。
如果痰涌喘逆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12克,苏子、杏仁各9克泻肺降逆平喘。若痰稠胶固难出,哮喘持续难平者,加白芥子6克,豁痰利窍以平喘。
中成药:降气定喘丸、同仁堂的气管炎丸、小青龙颗粒(合剂)
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药:定喘汤(炒白果21个,麻黄、款冬花、桑白皮、制半夏、苏子各9克,杏仁、黄芩各5克,生甘草3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用麻黄、杏仁宣降肺气以平喘;黄芩、桑白皮清肺热而止咳平喘;半夏、款冬花、苏子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白果敛肺气以定喘,且可防麻黄过于耗散之弊;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宣、清、降俱备,共奏清热化痰,宣降肺气,平喘定哮之功。
若痰稠胶粘,酌加知母、浙贝母、瓜蒌、胆南星各9克,海哈粉6克另服,以清化热痰。气息喘促,加葶苈子10克、地龙5克泻肺清热平喘。内热壅盛,加生石膏30克,银花、鱼腥草各12克以清热,大便秘结,加大黄5克后下、芒硝9克后下(后下的药煮5分钟即可)通腑利肺。表寒里热,加桂枝9克、生姜5片兼治表寒。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蠲哮片
寒热不明显
症状:哮病发作时寒与热俱不显著,但哮鸣喘咳甚剧,胸高气满,但坐不得卧,痰涎壅盛,喉如拉锯,咯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
方药: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葶苈子、厚朴各12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20分钟,第二次水开15分钟,两次合用,发作时当茶服用,饭后服药。)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加葶苈子、厚朴泻肺平喘。
发作期属于急性需要治标为主,可以用治疗哮喘的吸入剂西药: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或吸入特布他林等
『缓解期』
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方药:玉屏风散(防风10克,黄芪、白术各20克,桂枝、白芍各12克,生姜6片,大枣4个。煎服,水开煮药45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20分钟,第二次水开15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加桂枝、白芍、姜、枣调和营卫。
阳虚甚者,加炮附子9克助黄芪温阳益气。阴虚者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各9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加桂枝颗粒,出现自汗盗汗,口渴口干的阴虚症状时加生脉饮,出现吃凉拉稀、怕冷的脾阳虚症状时可加附子理中丸
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拉稀,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方药: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炙甘草9克,陈皮、制半夏各12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陈皮、半夏理气化痰。
若形寒肢冷便溏者,可加干姜9克、桂枝12克以温脾化饮,甚者加炮附子9克以振奋脾阳。
中成药:六君子丸,怕冷者加附子理中丸
肾虚
症状:肾阳虚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肾阴虚腰膝酸软,脑转耳鸣,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药一:肾阳虚用八味肾气丸加减(熟地黄30克,山药、茯苓各15克,五味子12克,制附子、丹皮、泽泻、补骨脂、仙灵脾、鹿角胶各9克,肉桂5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合用,有温阳暖肾,补肾填精,化肾气、行水之功效。泽泻、丹皮、茯苓以泻助补,五味子敛肺滋肾,全方温而不热不燥,滋而不腻,阴中求阳,使肾阳虚证得以根治,再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胶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方药二:阴虚者七味都气丸加减(牡丹皮、泽泻、麦冬、当归、龟板胶各9克,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各12克,山药20克,熟地黄30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重用甘温之品熟地黄,取其补血滋阴,填精益髓之功,为君药。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固脱,共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山药健运;泽泻利湿泄热而降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膩;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性,五味子敛肺滋肾,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肾阴之功。再加麦冬、当归、龟胶加强养血滋阴之力。
中成药:肾阳虚用八味肾气丸,阴虚者七味都气丸,如果同时出现自汗盗汗,口干咽痛的阴虚肺热症状,加蛤蚧定喘胶囊。日久脾肺气虚,肾不纳气可以用固肾定喘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